第91章 學政抵江定院試 策論艱深引眾議_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 > 第91章 學政抵江定院試 策論艱深引眾議

第91章 學政抵江定院試 策論艱深引眾議(1 / 1)

第九十一章學政抵江定院試策論艱深引眾議

院試之期日益臨近,江陵府城內的氣氛也愈發凝重起來。來自湖廣行省下轄各府、州的童生們,已陸續彙聚於此。客棧、會館人滿為患,茶樓酒肆中,學子們談論的話題也幾乎都圍繞著即將到來的院試,尤其是那位傳聞中“風格獨特”的提學禦史胡平大人。

這一日,江陵府城北門之外,旌旗招展,儀仗肅穆。知府周文正率領府衙主要官員、府學教官以及地方士紳代表,早已在此等候多時。遠處,一隊人馬緩緩行來,為首者騎著一匹青驄馬,身著緋色官袍,腰係銀帶,麵容清臒,目光銳利,雖風塵仆仆,卻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度,正是新任湖廣道提學禦史胡平。

“下官江陵知府周文正,率闔府僚屬,恭迎胡學台駕臨!”見胡平隊伍行至近前,周文正連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禮,聲音洪亮。

胡平勒住馬韁,目光掃過迎接的眾人,臉上並無太多熱情,隻是微微頷首,聲音平穩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有勞周府台及諸位久候了。本官奉旨提學,職責所在,不敢怠慢。一切虛禮從簡,先辦正事要緊。”

這番開門見山、不尚虛文的開場白,讓周文正等人心中都是一凜,暗道果然如傳聞般務實乃至有些嚴苛。眾人連忙稱是,簇擁著胡平一行入城,直奔府衙。

在府衙稍事休息,用過簡單的接風宴後,胡平便直接提出要前往府學視察考棚準備情況,並召集本次院試的相關考官,商議確定試題。周文正等人不敢怠慢,立刻陪同前往。

府學明倫堂內,燭火通明。胡平端坐主位,周文正及幾位被選聘為同考官的府學教授、地方名儒分坐兩側,氣氛嚴肅。

胡平沒有過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題:“諸位,院試乃為國家選拔秀才,乃士子進身之始,關乎朝廷取士之基,不可不慎。試題之設,當以考察士子是否通曉經史、明辨事理、具備經世致用之潛質為首要。本官觀近科風氣,多有學子沉溺辭藻,空談性理,於實務民生卻懵懂無知,此非國家取士之本意。”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繼續道:“故,本次院試,經義題需深究義理,策問題則務必切中時弊,考察實學。詩賦雖不可廢,然當以抒發性情、見其才思為主,不必過分追求穠麗華彩。”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稱是,但心中都提了起來,知道這位學台大人要動真格的了。

胡平從袖中取出一份早已擬好的試題草案,遞給周文正:“此乃本官草擬的試題,請周府台及諸位同考官一同參詳,查漏補缺。”

周文正恭敬接過,與幾位同考官一同傳閱。當看到試題內容時,幾位考官的臉色漸漸變得有些凝重,尤其是看到策問題時,更是有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氣!

試題草案如下:

?經義:“論‘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出自《論語·子罕》)此題需深入闡述智、仁、勇三達德的內涵與關係,要求理解深刻,非泛泛而談可及。

?策問:“問:假若某郡連年大旱,蝗災繼之,饑民流徙,盜賊蜂起。當此之時,為守土者,應如何賑災安民,恢複生產,弭平禍亂?”此題場景嚴峻,涉及賑濟、安民、剿撫、恢複等多個層麵,極其複雜,對考生的見識、邏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極高!

?詩賦:“以‘詠炭’為題,作五言律詩一首,限‘寒’韻。”此題物象平凡,卻寓意深遠,要求托物言誌,於平凡中見精神,格調不俗。

一位資深的府學教授猶豫再三,還是起身拱手,謹慎地開口道:“學台大人明鑒。經義題深究義理,詩賦題彆具匠心,皆可見大人用心深苦。隻是……這策問題,模擬災荒亂局,情形險惡,對策需統籌全局,非老成乾練之吏恐難周全。院試考生,多為年輕學子,雖讀聖賢書,卻少涉實務,以此為題,是否……過於艱深了些?恐多數考生難以應對,有失公允啊。”

此言一出,另有幾位考官也微微點頭,表示附和。

胡平聞言,麵色不變,目光卻更加銳利,他看向那位教授,沉聲道:“李教授此言差矣!科舉取士,非為選拔隻會尋章摘句、吟風弄月之書生,乃為朝廷遴選能安邦定國之才!若遇災荒變亂,難道隻因他們‘年輕’、‘未涉實務’,便可袖手旁觀,或束手無策嗎?《大學》有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讀書人若隻知獨善其身,而無兼濟天下之誌與能,讀這聖賢書何用?”

他語氣加重,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題目雖難,正可檢驗其是否真能學以致用,是否胸懷天下!若答卷中能有一二見識卓絕、條理清晰者,便是國家未來之棟梁!若皆是空泛之論、敷衍之詞,淘汰亦不足惜!本官要的是有真才實學、能擔重任的秀才,不是隻會做漂亮文章的繡花枕頭!若隻求表麵好看,何不直接選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番話,擲地有聲,說得幾位提出異議的考官麵紅耳赤,啞口無言。周文正見狀,連忙打圓場道:“學台大人高瞻遠矚,所言極是!為國選材,自當從嚴從實。此策問題雖難,卻正可激勵學子關注民生時艱,砥礪實學。下官以為,試題甚妥。”

見知府表態,其他考官也隻好紛紛附和:“學台大人思慮周全,下官學生)並無異議。”

胡平見無人再反對,便拍板道:“既如此,試題便如此定下。即刻安排刻印,嚴密保管,不得泄露分毫!”

視角切換:考生之中)

就在胡平與考官們確定試題的同時,關於這位學政大人的各種傳聞和擔憂,也在考生群體中迅速發酵。

悅來居客棧的大堂內,幾位來自其他州府的童生正聚在一起,麵帶憂色地交談著。

“諸位可曾聽說?三年前,胡大人主持江淮府的院試,出的策問題乃是‘論邊鎮糧餉籌措與士卒撫恤之策’,那可是涉及兵事、糧秣、財政的棘手難題!據說當時江淮府的府案首,文章寫得花團錦簇,卻因對策空泛,言之無物,差點名落孫山!最後還是因為其經義功底實在太紮實,才勉強吊車尾通過!”

“竟有此事?這可如何是好?我等寒窗苦讀,於經史子集或有些心得,可這實務策論……尤其是胡大人出的這種難題,實在是心中無底啊!”

“唉,誰說不是呢!看來這次院試,策問這一關,怕是難過啊!得趕緊再多看看邸報,琢磨一下近年的災荒奏議才行……”

這些議論聲,自然也傳到了正在一旁看書的趙修遠耳中。他越聽越是心慌,手中的書卷幾乎要拿捏不住,臉色也微微發白。他忍不住放下書,快步走到陳彥身邊,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師弟!你……你可聽到了?這位胡學政,果然名不虛傳……出題竟如此刁鑽苛刻!連府案首都險些落榜,我……我等尋常學子,豈不是……豈不是希望渺茫?”他的眼中充滿了焦慮和不安,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名落孫山的慘淡景象。

陳彥放下手中的《資治通鑒》,抬起頭,看到師兄如此失態,心中了然。他並未立刻回答,而是先給趙修遠倒了一杯溫茶,推到他麵前,語氣平和地說:“師兄,先喝口茶,定定神。”

待趙修遠接過茶杯,勉強喝了一口,氣息稍平後,陳彥才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清晰:“師兄,你的擔憂,我明白。胡學政重實務,出題艱深,確是事實。但凡事皆有兩麵,危機之中,亦藏有機遇。”

他頓了頓,見趙修遠認真在聽,便繼續分析道:“其一,正因其標準明確——厭虛文,重實學。這反而比那些喜好浮華辭藻、標準飄忽的考官更容易把握。我等隻需緊扣‘務實’二字,文章力求言之有物,邏輯清晰,對策切實可行,便已契合其意。反之,那些隻會堆砌辭藻、無病呻吟的文章,在此等學政麵前,反而無所遁形。”

“其二,”陳彥目光堅定地看著趙修遠,“師兄豈可妄自菲薄?你跟隨先生學習多年,經史根基紮實,近來先生重點教導的策論時務,你我更是朝夕研讀,從未懈怠,我們都曾仔細揣摩。隻要靜下心來,將這些平日所學,結合題目情境,有條理地組織起來,何愁無話可說?何愁對策空泛?”

陳彥的語氣充滿了鼓勵:“師兄,你且想想,那江淮府的案首,或許正是敗在平日隻重詩文華彩,忽於實務積累,故而臨場失措。而我師兄弟二人,有先生悉心指導,早已未雨綢繆,在此道上下了苦功。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此時更應堅定信心,揚長避短,豈能先自亂陣腳?”

聽到陳彥這番條分縷析、有理有據的安慰,趙修遠眼中的慌亂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絲清明和思索。

陳彥見師兄情緒穩定下來,趁熱打鐵道:“正是如此。師兄,此刻恐慌無益,反而消耗心神。不若你我將先生近日重點講解的荒政典籍,再靜心梳理一遍,互相考較,模擬破題。將已知的化為己用,方是應對之道。我相信,以師兄之才學,隻要沉著應對,定能寫出讓學政眼前一亮的文章。”

趙修遠被陳彥的信心所感染,深吸一口氣,用力點了點頭,臉上重新煥發出光彩:“師弟所言極是!是為兄一時被傳言所惑,失了方寸。多謝師弟點醒!對,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我們這就去溫書!”

看著趙修遠重拾鬥誌,陳彥微微一笑。然而,他心中清楚,胡平這道策問題,絕非簡單套用書本知識就能應對,更需要獨立的思考和恰當的發揮。一股無形的壓力,依然籠罩在所有聽聞此事的考生心頭。院試這一關,注定不會平靜。

喜歡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請大家收藏:()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