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府衙大堂內的激辯暫告一段落,但空氣卻比之前更加凝重。太守張廷玉端坐案後,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那份沉甸甸的、簽滿了一百三十七個名字的士子聯名請願書。他心中天人交戰。
一邊,是鎮江鎮守使餘文遠鐵青的臉和毫不退讓的態度。餘文遠代表的是軍法,是朝廷的威嚴,是維係國家機器的鐵律。搶奪兵符,形同謀反,這是底線,不容觸碰。若今日對陳彥網開一麵,日後何以約束驕兵悍將?何以維護朝廷調兵遣將的權威?餘文遠的堅持,從法理和職責上看,無可厚非,甚至可稱儘職。
另一邊,是堂下百餘名年輕士子決然的目光和那一聲聲“願同擔罪責”的鏗鏘誓言。這些是大雍未來的希望,是士林清議的代表。他們的聯名請願,背後是強大的輿論壓力和道德評判。陳彥之功,拯救百萬生靈,確確實實,有目共睹。若依律處死功臣,寒的不僅是士子之心,更是天下百姓之心。張廷玉為官多年,深知“民意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這案子,簡直是一塊燒紅的烙鐵,燙手無比!判輕了,無法向朝廷律法交代;判重了,無法向士林民心交代。上報巡撫衙門乃至朝廷?固然是推卸責任、暫緩矛盾的辦法,但最終的決定權回到中樞,牽扯更廣,變數更大,而陳彥在此期間,仍需羈押候審,生死未卜。
就在張廷玉左右為難,苦思冥想尋求一個兩全之策或者說,找一個能讓自己從這漩渦中脫身的穩妥辦法)時——
堂外,再次傳來了擊鼓聲!
這一次的鼓聲,與之前士子們急促而決絕的擊鼓不同,它沉重、緩慢,卻帶著一種磅礴的力量,仿佛不是一人在擊鼓,而是千百人合力為之!咚……咚……咚……每一聲都如同敲在人心上,震得公堂屋梁上的灰塵都簌簌落下。
“又……又是何人擊鼓?”張廷玉心中一驚,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士子請願已是罕見,難道還有變數?
一名衙役連滾帶爬地衝進大堂,臉色煞白,氣喘籲籲地稟報:“大……大人!不好了!府衙……府衙外麵……聚集了……聚集了數萬百姓!黑壓壓的一片,把整條街都堵死了!他們……他們都在喊……喊……”
“喊什麼?!”張廷玉猛地站起身,聲音都變了調。數萬百姓聚集府衙?這可是要出大亂子的征兆!一旦控製不當,激起民變,他這頂烏紗帽丟了是小,腦袋能不能保住都成問題!
“他們……他們高喊‘陳解元冤枉’、‘請太守明察’、‘法外施仁’!”衙役的聲音帶著哭腔。
張廷玉隻覺得一陣頭暈目眩,冷汗瞬間濕透了後背。士子請願尚可說是清流議論,這數萬百姓聚集,那就是真正的民怨沸騰了!他再也坐不住了,也顧不得什麼官威儀態,對餘文遠急聲道:“餘鎮守,情況有變,恐生民變!你我先出去看看!”
餘文遠也是臉色劇變,他雖掌兵,但也深知民變的可怕。兩人在衙役的護衛下,匆匆走出大堂,來到府衙門口的高階之上。
眼前的一幕,讓這兩位見慣風浪的朝廷大員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隻見府衙前的巨大廣場以及相連的幾條街道,已然被人潮徹底淹沒!密密麻麻,人頭攢動,一眼望不到邊!男女老幼,士農工商,各色人等皆有,怕是不下數萬之眾!人群雖然擁擠,卻並無多少喧嘩吵鬨,一種壓抑而悲憤的情緒在空氣中彌漫。當張廷玉和餘文遠出現時,數萬道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他們身上,那無聲的壓力,比山還重!
就在這時,人群前方,一位身著素雅衣裙、雖風塵仆仆卻難掩清麗氣質的女子,向前邁了一步。正是蘇幕婉。她深吸一口氣,用儘全身力氣,聲音清越而悲愴,清晰地傳遍了整個廣場:“太守大人!鎮守使大人!民女蘇幕婉,乃江陵府人士,前日觀潮,與家人不幸被倭寇擄去,關押於船上,幸得陳解元陳公子率軍奇襲倭寇船隊,浴血奮戰,民女等數百婦孺方能死裡逃生!陳解元於我輩,有救命再造之恩!”
她說著,淚水已盈滿眼眶,聲音哽咽卻更加高昂:“陳解元搶奪兵符,確為觸犯律法!然,其心隻為救臨安百萬生靈於倭寇屠刀之下!其行雖險,其功蓋天!若無陳解元,民女早已受辱而死,在場諸多鄉親,亦恐難逃毒手!今日朝廷若以重罪論處功臣,天理何在?!公道何存?!”
說到激動處,蘇幕婉率先跪倒在地,泣聲高呼:“陳解元救我等性命!請太守大人、鎮守使大人明察秋毫,法外施仁,從輕發落!”
“陳解元救命之恩!”
“請大人明察!從輕發落!”
“法外施仁!”
蘇幕婉的哭訴,如同點燃了導火索!她身後,數萬百姓想起昨日的驚恐、失去親人的悲痛、以及被救後的感激,情緒瞬間被引爆!人們紛紛跪倒在地,如同潮水般蔓延開去,哭喊聲、懇求聲彙成一片,聲浪震天動地!整個臨安府衙前,跪倒了一片黑壓壓的人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廷玉和餘文遠站在高階上,看著腳下這跪地哭請的數萬百姓,臉色煞白,手足冰涼。他們毫不懷疑,此刻若敢說出一個“殺”字,這數萬悲憤的百姓,瞬間就能將這府衙踏為平地!民變,就在眼前!
就在這局勢即將失控的千鈞一發之際——
一陣急促而整齊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伴隨著威嚴的呼喝:“太孫殿下駕到——!閒人避讓——!”
聲音如同定身法一般,讓喧鬨的廣場瞬間安靜下來!人群下意識地分開一條通道。
隻見一隊盔明甲亮、氣勢彪悍的騎兵護衛著一名華服青年,疾馳而至,停在府衙門前。為首的華服青年,正是皇太孫趙宸!他顯然是一路疾馳趕來,臉上帶著疲憊,但眼神卻銳利無比,不怒自威。他在護衛的簇擁下,翻身下馬,目光掃過跪滿一地的百姓和台階上臉色發白的張廷玉、餘文遠。
“臣張廷玉餘文遠),參見太孫殿下!”張廷玉和餘文遠如夢初醒,連忙快步下階,躬身行禮。心中卻是驚疑不定,太孫殿下怎會在此刻突然出現?
趙宸沒有立刻理會他們,而是轉身麵向跪地的數萬百姓,朗聲道:“諸位鄉親!請起!”
他的聲音清朗,帶著一種天然的威儀。百姓們麵麵相覷,遲疑著,在蘇幕婉等人的帶領下,緩緩站起身來,目光都聚焦在這位突然出現的、氣質尊貴的年輕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