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室死寂。
如果說剛才的寂靜是暴風雨前的壓抑,那此刻的寂靜,就是炸彈在耳邊引爆後的瞬間失聰。
所有人的表情,都在一秒鐘內完成了從“看戲”到“驚駭”的轉變。
瘋了!
這個叫林舟的小科員,一定是瘋了!
他說什麼?
a、b兩個方案,都有“致命的缺陷”?
這已經不是站隊的問題了,這是在用一個人,同時向兩位副省長開炮!
坐在林舟身邊的幾位同事,下意識地把椅子往旁邊挪了挪,仿佛他身上帶著某種會傳染的瘟疫。一道道目光,或鄙夷,或憐憫,或幸災樂禍,儘數投射在他身上。在他們眼中,這個平日裡就不怎麼合群的“書呆子”,今天終於因為不懂人情世故,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林舟!”
王建國處長的聲音像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又驚又怒。他感覺自己的後腦勺都在冒涼氣。他讓林舟出來發言,是想讓他當個探路的棋子,可沒想讓他當自殺式炸彈啊!這一下,不僅林舟自己要完蛋,他這個“用人不明”的處長,也絕對討不了好!
然而,主位上的兩位大佬,反應卻出人意料。
常務副省長張兆龍那如同鷹隼般銳利的目光,第一次真正地落在了林舟的臉上,不再是漠視,而是審視。他並未動怒,隻是嘴角微微下沉,緩緩靠在了椅背上,擺出了一個“我聽著”的姿態。
而另一邊的李鴻源副省長,則饒有興致地推了推自己的眼鏡,鏡片後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縫,嘴角甚至還勾起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他倒想看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年輕,能說出什麼驚世駭俗的道理來。
林舟感受著全場的壓力,卻前所未有地平靜。
因為就在他開口的瞬間,腦海中的因果沙盤,已經開始瘋狂運轉。無數關於a、b方案的公開數據、環評報告、經濟預測、乃至於剛才聽到的各位領導的隻言片語,都化作了奔騰的數據流,被沙盤高速分析、整合。
他需要的,不是憑空捏造一個c方案,而是先用無懈可擊的邏輯,徹底解構a和b。
他扶了扶眼鏡,目光首先投向了張兆龍副省長,微微躬身,語氣不卑不亢:“張省長,請允許我先談談a方案。a方案的核心優勢,是引進了國際頂尖的‘漢諾威’集團作為技術合作方,目標是打造一個千億級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集群。這個戰略高瞻遠矚,魄力十足,我個人非常欽佩。”
這開場白,先捧後殺,讓張兆龍緊繃的臉色稍稍緩和。在場的眾人也鬆了口氣,以為林舟是要認慫,找個台階下。
王建國更是拚命地向他使眼色,示意他趕緊順著說下去,就說a方案好!
可林舟話鋒一轉。
“但是,”他加重了語氣,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a方案忽略了一個最關鍵、也最致命的外部風險——地緣政治。方案中提及的核心設備‘逆變器’和‘高純度矽料’,高度依賴漢諾威集團的德國母公司供應。而根據我昨晚查閱的最新資料,歐盟商業委員會剛剛通過了一項‘綠色產業壁壘’法案的初步草案,明確提出要對出口到非歐盟地區的新能源核心組件,進行嚴格的技術審查和出口管製。”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看到了一些經濟領域的專家臉上已經露出了驚疑不定的神色。
“這份草案一旦在未來三個月內通過,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屆時,我們項目最核心的設備和原料,要麼麵臨天價關稅,要麼直接被‘卡脖子’。投資百億的產業園,還沒開工,命脈就已經被彆人握在了手裡。請問,這樣的項目,我們還敢上馬嗎?這難道不是‘致命’的缺陷嗎?”
話音落下,會議室裡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地緣政治!綠色產業壁壘!
這些詞彙,對於在座的官員來說並不陌生,但誰會把這東西和一個地方性的產業園項目聯係得如此緊密?更何況,林舟說的還是一個剛剛出爐的“初步草案”!在座的,有一個算一個,誰去關心過遠在歐洲的一份草案?
張兆龍的臉色,第一次變了。他猛地坐直了身體,眼神中透露出震驚。他身後的秘書,已經滿頭大汗地掏出手機,開始瘋狂搜索相關新聞。
林舟沒有給他消化的時間,轉身又麵向了李鴻源副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