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長那句“現在可以聽一聽嗎”,像一根無形的探針,穿透了所有客套的寒暄,直抵這場會談的內核。
問題,最終還是回到了林舟的身上。
孫立國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下意識地看向林舟,手心裡的汗,比剛才更密了。他知道林舟準備了東西,但他不知道那份東西的分量,是否足以壓住眼前這位金融巨擘的氣場。
在陳行長那洞察一切的目光注視下,整個會客室的空氣都變得稀薄起來。
林舟沒有動,甚至沒有去看孫立國投來的關切眼神。他隻是安靜地坐在那裡,仿佛一座置身於風暴中心的礁石,任由浪濤拍打。
而在他的腦海深處,那個半透明的沙盤界麵,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瘋狂運轉。
【目標人物:陳興】
【職務:國家開發銀行雲江省分行行長】
【年齡:52歲】
【核心訴求:???】
【性格特征:強勢、務實、極度自信、風險厭惡度高】
【人脈網絡:……大量數據流閃過)】
隨著陳行長剛才的每一次提問,每一個細微的表情,甚至是他手指敲擊桌麵的那一下輕微動作,都被沙盤係統捕捉,轉化為海量的數據流,湧入陳興的人物模型之中。
林舟的大腦,此刻就像一台超級計算機。
【推演啟動:方案一,呈報“裡子”計劃書,側重財務模型。】
沙盤上,畫麵飛速快進。林舟看到自己拿出了那份詳儘的財務報告,用精密的irr內部收益率)、npv淨現值)數據,論證項目在十年後的盈利能力。畫麵中的陳行長,耐心地聽著,不時點頭,但鏡片後的眼神,卻逐漸失去溫度。最終,他合上報告,微笑著說:“理論上很完美,但現實中的不確定性太多。這份報告,我會讓風控部門再評估。孫主任,今天就先到這裡。”
【推演結果:失敗。獲得“待議”評價,項目被無限期擱置。】
失敗了。
林舟的心沒有絲毫波瀾。這個結果,在他的預料之中。純粹的商業邏輯,無法說服一個政策性銀行的行長,去為一個高風險的扶貧項目背書。
【推演啟動:方案二,強調社會效益與政治正確性。】
沙盤畫麵再轉。林舟看到自己慷慨陳詞,大談項目的扶貧意義,如何響應國家號召,如何解決民生疾苦。畫麵中的陳行長,表情始終和煦,甚至不時附和幾句“有擔當”、“有情懷”。但在推演的最後,他同樣合上了報告,說出的話卻更直接:“林同誌,你的情懷令人敬佩。但國開行不是慈善機構,我們對國家的每一分錢負責。這個項目,更適合去找民政或者扶貧辦。”
【推演結果:失敗。被貼上“理想主義”標簽,直接否決。】
也不對。
林舟的意識在沙盤中飛速穿梭,他像一個旁觀者,冷酷地分析著每一次失敗的根源。
陳興這樣的人,早已見慣了各式各樣的說辭。無論是畫盈利的大餅,還是打感情的牌,都無法真正觸動他。他坐在這個位置上,需要的不是一個按部就班、四平八穩的項目。這樣的項目,每年他要審批幾十個,不會出錯,但也毫無亮點。
他需要什麼?
林舟的目光,重新聚焦在沙盤上陳興那個人物模型上,那串代表著“核心訴求”的問號,依舊在閃爍。
一定有什麼東西,是自己沒有捕捉到的。
林舟在現實中緩緩開口,聲音平穩,聽不出任何緊張。
“陳行長,在向您展示我們的風控模型之前,我想先向您請教一個問題。”
這一手,讓孫立國和陳行長都有些意外。被考問的人,反過來向主考官提問?
陳行長做了個“請講”的手勢,身體向後靠在沙發裡,姿態放鬆,眼神卻愈發專注。他想看看這個年輕人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據我了解,”林舟不疾不徐地說,“目前國內金融係統對於扶貧類項目的貸款,普遍存在一種困境。我們稱之為‘高風險、長周期、低回報、弱監管’的困境。”
“從銀行的角度看,扶貧項目天然帶有極高的不確定性,風險評估困難;資金投入後,往往需要十年八年才能看到效果,資金沉澱嚴重;直接的經濟回報率極低,甚至為負;而且資金下放後,在地方上如何被使用,是否能精準地落到實處,銀行方麵很難進行有效監管。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很多扶貧貸款,最後都變成了一筆政治任務,一筆不得不背的‘政策性壞賬’。”
林舟的這番話,沒有談自己的項目,卻句句說到了陳行長的心坎裡。
這正是所有政策性銀行,在扶貧領域共同的痛點。每年上麵都有指標,有任務,必須放款。但款項放下去,就像泥牛入海,最後除了幾份漂亮的總結報告,什麼都沒剩下。這幾乎成了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陳行長臉上的笑容收斂了幾分,他沒有說話,但那輕輕敲擊著膝蓋的手指,停頓了一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在聽。他在認真地聽。
孫立國屏住了呼吸,他已經完全跟不上林舟的思路了。這個年輕人,竟然在給國開行的行長“講課”?他瘋了嗎?可看陳行長的反應,似乎……又被吸引住了?
就在這時,林舟的腦海中,沙盤係統發出了一聲輕微的蜂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