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一家主流媒體的辦公大樓燈火通明。
深度報道部主任孫記者正享受著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他靠在人體工學椅上,雙腳愜意地搭在辦公桌邊沿,手裡端著一杯剛泡好的特級龍井。
電腦屏幕上,是他那篇討伐林舟的雄文,此刻正以病毒般的速度在各大平台傳播。評論數、轉發量,每刷新一次,數字就往上跳一截,像一劑強效多巴胺,讓他渾身舒泰。
“一個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背後卻可能存在學術汙點,這個話題,讀者愛看。”他回味著自己對吳誌剛說過的話,嘴角不自覺地揚了起來。
他已經想好了後續的三連擊。第一篇是引爆,第二篇就要找幾個所謂的“專家”跟進,從不同角度“分析”學術不端的危害,第三篇再來個總結,呼籲成立調查組。一套組合拳下來,彆說一個林舟,就是個鐵人也得被砸出幾個窟窿。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吳誌剛發來的信息,隻有一個字:“好。”
孫記者笑了。這個“好”字,意味著李副省長那邊很滿意。他仿佛已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下一批的提拔名單上。
他呷了一口茶,清了清嗓子,準備給手下的編輯打電話,布置第二篇稿件的任務。就在這時,一個負責網絡輿情監控的年輕下屬,像見了鬼一樣衝了過來,聲音都變了調。
“孫……孫主任!您快看!國家經濟戰略研究院官網!”
孫記者不悅地皺了皺眉,對這種大驚小怪的做派很是不滿。他慢悠悠地點開下屬發來的鏈接,屏幕上彈出一個極為簡潔的官方公告頁麵。
標題是黑體字:《關於召開“城市經濟圈動態模型的理論與實踐前瞻”內部研討會的通知》。
內容更是簡單到吝嗇:
茲定於下周三上午九時,於本院三號會議室召開內部研討會。
主持人:陳敬年院士
與會專家部分):
李德峰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王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劉振華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張為民原建設部部長、本院顧問)
……
報告人:林舟博士
孫記者臉上的愜意笑容,一寸一寸地凝固了。他盯著“報告人:林舟博士”那幾個字,仿佛被一柄無形的重錘狠狠砸在胸口,連呼吸都停滯了。
他手裡的那杯特級龍井,悄然滑落,“啪”的一聲摔在地上,碎瓷伴著茶葉濺了一地,氤氳開一片狼藉的水漬。可他渾然不覺,隻是死死地盯著屏幕。
這哪裡是研討會?
這分明是一份戰書!一份由學術界頂層大佬聯名簽署,直接拍在他臉上的戰書!
他以為自己是在組織一場圍獵,用輿論的槍口對準一隻落單的羔羊。結果,對麵直接開出來一整個裝甲師,為首的指揮官還是共和國的學術元勳。
他用來攻擊林舟的“科幻設想”,人家直接請來了國內最頂級的頭腦,要開一場關於“科幻”的戰略研討會。
他暗示的“學術汙點”,人家根本不屑於辯解,而是直接把當事人推到最高規格的評審台上,讓整個學界來“公審”。
這已經不是打臉了,這是把他的臉按在地上,用壓路機來回碾壓。
“完了……”孫記者癱坐在椅子上,嘴裡喃喃自語。他知道,自己捅破天了。
幾乎是同一時間,省政府大院,一間肅靜的辦公室裡。
吳誌剛正站在李副省長的書桌前,微微躬著身子,彙報著網絡上的“戰果”。
“……目前來看,輿論已經完全被我們引導,對林舟的質疑聲達到了頂峰。下一步,孫記者那邊會跟進第二篇報道,把火燒得更旺。”
李副省長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手指在紅木扶手上輕輕敲擊著,似乎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他沒睜眼,隻是淡淡地問:“陳敬年那邊有什麼動靜?”
“暫時沒有。我猜,老先生可能還在想對策,畢竟這種事,一旦沾上就很難洗清。”吳誌剛自信地回答。
話音剛落,他的手機就瘋狂震動起來。他看了一眼來電顯示,是孫記者,連忙走到角落裡接聽。
“吳……吳處……出大事了!”電話那頭,孫記者的聲音帶著哭腔。
吳誌剛聽著孫記者語無倫次的敘述,臉上的血色迅速褪去,握著手機的手指因為過度用力而指節發白。
等他掛斷電話,再轉過身時,臉上已經沒有半點人色。
李副省長不知何時已經睜開了眼睛,目光平靜地看著他,那平靜之下,是深不見底的寒意。
“說。”
吳誌剛喉結滾動了一下,艱難地開口:“陳敬年……他出手了。他組織了一個研討會,就在下周三,請了李德峰、王辰……還有張為民他們,讓林舟……讓林舟公開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