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日以繼夜的推演,沙盤消耗精神力巨大
那一滴殷紅的血,落在牛皮紙袋的扉頁上,迅速暈開,像一朵在雪白紙張上倉促綻放的梅花。
血腥氣混雜著濃茶的苦澀和舊紙張的陳味,在密閉的書房裡彌漫。
林舟的身體向後重重靠在椅背上,襯衫被冷汗瞬間浸透,緊貼著脊背,帶來一陣冰涼的觸感。大腦深處,仿佛被無數根燒紅的鋼針同時穿刺,劇痛如潮水般一波波湧來,試圖將他的意識徹底撕碎。
但他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他隻是抬起手,用指背隨意地抹去鼻下的血跡,指尖傳來溫熱黏膩的觸感。他的目光甚至沒有在那一抹紅色上停留超過半秒,便重新投向了眼前那片無形的,隻有他能看見的浩瀚世界。
痛楚是真實的,但那種將整個省份握於掌心的感覺,更加真實。
他成了“神”。
一個可以俯瞰眾生,撥動因果的,冷酷的“神”。
他緩緩閉上眼,再次睜開時,那雙鏡片後的眼睛裡,痛楚被壓到了最底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燃燒的、瘋狂的理智。
【推演開始。】
隨著這個念頭在腦海中響起,整個“數字孿生·江北”活了過來。
時間,在這間書房裡失去了意義。
林舟忘記了日夜,忘記了饑餓,忘記了疲憊。他的整個世界,被壓縮成了沙盤中無窮無儘的數據流。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修改那份幾十萬字的規劃草案,而是將其徹底打碎,分解成最原始的數據模塊。每一個政策建議,每一項工程預算,每一個預期目標,都被還原成沙盤中的變量。
然後,他開始推演。
【變量一:在江北北部,追加投資五百億,建設超大規模煤化工基地。】
沙盤的畫麵瞬間快進。
無數的工程機械開進荒原,高聳的煙囪拔地而起。短短三年,一個龐大的工業巨獸出現在北方。gdp數據曲線陡然拉升,財政收入暴漲,當地就業率達到頂峰。
然而,畫麵繼續加速。
第五年,沙盤的天空開始被一層灰蒙蒙的數據覆蓋,代表著空氣質量指數aqi)的數值變成了刺眼的深紅色。下遊河流的水質監測點亮起一連串的警報。
第七年,因為環境汙染,周邊的農業產區出現大麵積減產,土壤重金屬超標。
第十年,第一批煤化工基地的工人,集中爆發了塵肺病等職業病,醫保係統承受巨大壓力。年輕人口開始淨流出,曾經繁榮的工業新城,顯露出空心化的跡象。
【推演結果:以犧牲環境與未來為代價的短期增長。十年後,治理成本將遠超初期收益。方案,否決。】
林舟麵無表情地看著這一切。他就像一個外科醫生,冷漠地切開江北省的肌體,觀察著每一個決策帶來的病變。
他端起茶杯,茶水早已冰涼,他卻毫不在意地一飲而儘。苦澀的液體滑過喉嚨,讓他因過度消耗而混沌的大腦,獲得片刻的清醒。
【變量二:全麵關停高耗能、高汙染的傳統重工業,全力扶持互聯網與金融產業。】
沙盤畫麵再次流轉。
北方的工業城市,一座座工廠熄火,煙囪不再冒煙。大批失業的工人湧上街頭,社會穩定指數瞬間跌至穀底。
而在省會城市,無數閃亮的寫字樓拔地而起,金融街、軟件園燈火通明。全省的資金和人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省會集中。
五年後,省會城市的房價翻了三倍,交通徹底癱瘓。而那些失去了支柱產業的工業城市,則徹底淪為經濟塌陷區,變成了地圖上一片片灰暗的色塊。省會與其他地區的貧富差距,被拉大到如同天塹。
【推演結果:畸形的繁榮,加劇區域發展不平衡,誘發社會對立。方案,否決。】
一次又一次的推演,一次又一次的否決。
林舟就像一個最頑固的程序員,在一個無比複雜的係統裡,尋找著那個能讓所有代碼完美運行的唯一解。
院子裡,桂花開了又謝。
送餐的工作人員每天三次,將食盒放在門口,又將前一天原封不動的食盒取走。他隻在第三天的時候,透過門縫,看到那個年輕的身影依舊坐在書桌前,一動不動,像一尊雕塑。他曾試著敲門詢問。
“林主任,您……需要點什麼嗎?”
良久,門裡才傳來一個沙啞、飄忽的聲音。
“……將交通模型裡的‘潮汐車道’算法,與城市大腦的實時數據流進行耦合測試。”
工作人員愣在原地,完全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隻覺得那聲音裡透著一股非人的寒意,讓他不寒而栗。自此以後,他再也不敢打擾,隻是默默地送餐,收餐。
書房裡,林舟的狀態已經瀕臨極限。
他已經不記得自己多久沒合眼了。隻要他試圖閉上眼睛,那億萬個數據點就會在他黑暗的視野裡化作一片沸騰的星海,讓他無法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