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黑眼圈深得像兩塊淤青,顴骨高高凸起,嘴唇乾裂起皮。金絲眼鏡的鏡片上,蒙著一層淡淡的油脂,他卻渾然不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時候,他會盯著桌上的那疊文件發呆。在他的視野裡,那已經不是紙張和油墨。他能“看”到造紙廠的排汙數據,能“看”到印刷廠的用電量,能“看”到這些文件從省發改委的辦公室,經過多少人的手,最終送到這裡的全部流轉路徑。
整個世界,在他眼中都被解構了。
萬事萬物,皆為數據。
這種感覺,讓他恐懼,又讓他沉迷。
又一次鼻血毫無征兆地流下,滴落在鍵盤的縫隙裡。他隻是木然地扯過一張紙巾塞住鼻子,另一隻手依舊在虛空中揮動,調整著沙盤裡的一個參數。
【警告:宿主精神力已跌破10安全閾值,大腦皮層活躍度異常。建議立刻中止推演,進行深度睡眠。】
沙盤的警告聲,從最初的急促,變得機械而麻木,仿佛也對這個宿主的瘋狂感到了疲憊。
林舟像是沒有聽見。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推倒重來,那根他苦苦追尋的“脊梁”,終於在他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模糊的輪廓。
那不是一個產業,也不是一個區域。
那是一個係統。一個龐大的,動態的,擁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生態係統”。
他將其命名為——“三環驅動與數據中樞”模型。
第一環,【能源與重工升級環】。地點在江北省北部。核心不是拋棄,而是升級。通過強製性的技術革新和環保投入,將傳統重工業升級為循環經濟產業。煤炭,不再隻是用來燃燒,而是作為化工原料,生產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鋼鐵,引入最先進的電爐短流程煉鋼技術,大幅降低能耗和汙染。這一環,是“穩”。穩住江北省的工業基本盤,穩住數百萬產業工人的飯碗。
第二環,【智能製造與港口物流環】。地點在江北省東部沿海。核心是融合。利用東部沿海的港口優勢和製造業基礎,全麵接入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讓生產線變得更“聰明”,讓物流變得更“高效”。這一環,是“進”。主動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搶占未來產業鏈的高端。
第三環,【文化旅遊與生態農業環】。地點在江北省西部山區。核心是賦能。將紅山縣的“文化扶貧”模式放大到整個西部。利用沙盤的數據化分析,為每一個縣,甚至每一個鄉,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文化ip和生態農業品牌。用文化和綠水青山,為最貧困的地區注入靈魂和造血能力。這一環,是“補”。補上區域發展的短板,實現共同富裕。
而將這三個看似獨立的圓環,緊密連接在一起,驅動它們協同運轉的,就是那個位於整個模型中心,也是林舟耗費心血最多的——【省級數據中樞】。
這是一個超級“大腦”。
它將全省的政務、交通、醫療、教育、金融、環境……所有數據全部打通,實時監控,智能分析。
它能提前一個月,預警某個行業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
它能精確計算出,在某個山區修建一條公路,所能帶來的綜合效益,從而決定投資的優先級。
它甚至能通過分析全省的學齡兒童數據和人口流動趨勢,提前三年,為某個正在崛起的新區,規劃出需要多少所小學和中學。
這不是一份規劃。
這是一個擁有生命的,可以不斷進化,不斷自我修正的“數字江北”。
當這個宏偉藍圖的最後一塊拚圖,在林舟的腦海中拚接完成時,他整個人仿佛被抽乾了所有力氣。
他靠在椅子上,劇烈地喘息著。
眼前的世界,那些流動的數據洪流漸漸退去,書房的輪廓重新變得清晰起來。
他看到了桌上那杯早已發黴的茶水,看到了窗簾縫隙透進來的,一縷昏黃的暮光。
他花了很長時間,才遲鈍地意識到,自己還活著。
他成功了。
他真的創造出了那口,能燉“佛跳牆”的鍋。
一股巨大的、難以言喻的喜悅和成就感,從他疲憊到極點的內心深處湧起。
然而,就在這股喜悅升到頂點的瞬間,沙盤係統那麻木的警告聲,突然變得尖銳無比,如同最淒厲的警報,在他的顱內炸響。
【警告!警告!宿主精神力透支超過臨界點!邏輯核心即將崩潰!沙盤係統即將進入強製休眠保護模式!】
【休眠倒計時:三、二、一……】
林舟的瞳孔猛地收縮。
他最後的意識,是看到眼前的一切,那張紅木書桌,那疊厚厚的文件,那縷昏黃的暮光,如同被砸碎的鏡子,瞬間崩解成億萬個閃爍的碎片,然後,墜入了無儘的黑暗。
他的身體,從椅子上無聲地滑落,重重地摔在地板上。
那副金絲眼鏡飛了出去,在地上翻滾了幾圈,最終停在牆角,一片鏡片上,裂開了一道細細的蛛網。
喜歡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請大家收藏:()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