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馬叔的“環保宣傳”,提高市民的節能意識
馬叔最近有點犯愁。
愁的不是跑斷腿,也不是磨破嘴,而是他領到的新差事——“提高市民節能意識和環保素養”。
這十一個字,拆開來他都認識,可合在一起,就變得文縐縐、輕飄飄的,讓他渾身不得勁。在指揮中心那幫年輕人嘴裡,這叫“公眾認知培育”,是“能源互聯網”社會層麵的基礎工程。
可到了馬叔這兒,感覺就像讓他一個掌勺顛鍋的廚子,去跟食客大談特談分子料理的化學結構。
他習慣了跟人嘮嗑,說的是“這路修好了,您出門買菜能省五分鐘”,講的是“這公交站挪近點,您老冬天能少吹兩分鐘冷風”。這些都是實打實、摸得著的好處。
可“節能意識”?“環保素養”?這玩意兒咋說?
馬叔叼著根沒點燃的煙,蹲在城東示範區一個新建小區的花壇邊上,看著人來人往。這片兒是新開發的,入住的不少是圖新鮮、圖環境的年輕人。
一個穿著瑜伽褲、戴著藍牙耳機的年輕姑娘牽著條貴賓犬慢跑過去,馬叔湊上去,擠出個自認為和藹的笑臉:“姑娘,鍛煉呢?問您個事兒,您對節能環保有啥看法?”
姑娘摘下一邊耳機,警惕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他身上那件洗得發白的舊夾克,牽著狗默默地繞開了兩步。
馬叔的笑僵在臉上。
不遠處,幾個老頭在石桌上下象棋,殺得正酣。馬叔換了個目標,湊過去。
“幾位大爺,棋下得不錯啊。”
“那是,我這‘當頭炮’,可是練了四十年的功夫。”一個戴著鴨舌帽的大爺頭也不抬。
“大爺,跟您幾位打聽個事兒。要是咱小區樓頂上裝那個太陽能板子,白天發的電用不完,能賣錢,您幾位支持不?”馬叔把李瑞那套說辭,用自己的話翻譯了一遍。
“太陽能板子?”下棋的大爺終於抬起了頭,另一個揣著手看棋的大爺也插了話,“那玩意兒反光不?大夏天的,照得人眼睛都睜不開。”
“還有輻射不?聽說那玩意兒對身體不好。”
“賣錢?能賣幾個錢?夠不夠電費的?到時候壞了誰修?修的錢是不是還得從我們物業費裡出?”
一連串的問題,比棋盤上的炮馬象還熱鬨,個個都頂在馬叔的腦門上。他準備的一肚子“綠色生活”、“低碳未來”全給憋了回去。
他發現,自己就像個推銷員,可賣的東西,人家既看不上,也不相信。
一連幾天,馬叔都在示範區裡轉悠。他沒再逮著人就問,隻是看,隻是聽。
他看到,傍晚時分,小區的孩子們在草坪上瘋跑,不遠處的路燈卻在太陽還沒完全落山時就齊刷刷地亮了。
他聽到,幾個剛接了孩子放學的媽媽在抱怨,這個月電費又超了,家裡的“電老虎”——烤箱、洗碗機、新風係統,哪個都省不了。
他還注意到,社區公告欄裡貼著一張彩色的節約用電宣傳畫,畫得很漂亮,但上麵已經被人用馬克筆畫了個滑稽的烏龜,顯然沒人在意。
那天晚上,馬叔沒回指揮中心,而是回了自己家那個老小區。他閨女馬小靈正在客廳裡看電視,茶幾上的燈、廚房的燈、連陽台的燈都亮著。
“你這丫頭,一個人在家,開那麼多燈乾嘛?電不要錢啊?”馬叔順手就把陽台和廚房的燈給關了。
“哎呀,爸!我待會兒要去陽台收衣服的!”馬小靈不樂意了,“家裡亮堂點,心情好嘛!再說了,這一個燈泡能費幾個電?”
就是這句話,像一道閃電,劈開了馬叔腦子裡的迷霧。
是啊,一個燈泡能費幾個電?
對普通人來說,“節能”就是這麼一筆算不清的、無所謂的“小賬”。你跟他們算宏觀的“大賬”,說什麼城市能源缺口、環境危機,那太遠了,遠得像新聞聯播裡的事。
得讓他們把這筆“小賬”算明白了,算到心裡去,這事兒才有門。
第二天,馬叔沒再去社區“騷擾”那些大爺大媽,而是直接找到了示範區配套的那所新建的小學。
校長聽說是市裡“交通改善指揮中心”的人,還以為是來解決學校門通問題的,客氣得很。
當馬叔說明來意,想搞個“環保宣傳活動”時,校長的表情變得有些微妙。這種活動,學校以前也搞過,無非是拉個橫幅,發點傳單,孩子們熱鬨一陣,然後就沒了。
“馬主任,我們學校的教學任務還是比較重的……”校長委婉地表達了難處。
“不耽誤上課,校長,一節課就行。”馬叔拍著胸脯保證,“而且,保證讓孩子們有興趣,有收獲。”
看著馬叔那張真誠又帶著點江湖氣的臉,校長猶豫了一下,還是同意讓他試試,把一節下午的自習課時間給了他。
那天下午,馬叔提著一個神秘的黑布袋子走進了五年級三班的教室。
孩子們好奇地看著這個穿著舊夾克、不像老師也不像領導的“怪叔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馬叔沒說半句“同學們好”,他把黑布袋子往講台上一放,從裡麵掏出個東西——一個帶插頭的普通燈座,上麵擰著一個100瓦的白熾燈泡。然後,他又掏出一個小巧的、帶著液晶屏的儀器。
“同學們,誰知道這是什麼?”馬叔舉起那個儀器。
“電表!”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搶著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