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時間來到第十年。
整個城市模型,已經籠罩在一片化不開的濃鬱灰霾之中。代表“重度汙染”的紅色警報,在城市超過三分之一的區域閃爍。那條河,已經變成了觸目驚心的黑色,散發著代表“劣五類”水質的警告信號。
【全省醫療支出:較十年前增長300,其中80用於治療環境相關疾病】
【高端人才淨流出率:15】
【外來投資增長率:5】
財政廳長的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他引以為傲的財政收入,在沙盤的推演中,從第九年開始停滯,第十年,已經出現了負增長。而醫療和環境治理的開支,卻像一個無底洞,瘋狂吞噬著本就捉襟見肘的預算。
他之前質問林舟的“錢從哪兒來”,此刻像一個響亮的耳光,狠狠抽在自己臉上。原來,不轉型的代價,比轉型要昂貴百倍千倍。
宣傳部長也坐不住了,他的臉色發白。沙盤中,代表“社會輿情”的模塊裡,充斥著各種負麵詞條:“霧霾圍城”、“癌症村”、“毒水橫流”。代表政府公信力的指數,已經跌破了警戒線。
他擔心的輿論風險,不是來自於改革,而是來自於不改革所引發的社會絕望。
李副省長一直掛在臉上的那份從容,也早已消失不見。他緊鎖著眉頭,看著沙盤上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據,第一次感覺到了某種失控的恐懼。他設計的那些城建項目,在沙盤中變成了無人問津的“鬼城”,因為沒有人願意生活在一個沒有潔淨空氣和水的城市裡。
林舟那個“空中樓閣”的比喻,此刻顯得無比諷刺。原來,他們現在所站立的這片看似堅實的土地,才是真正的空中樓閣,而且正在崩塌。
“最後五年。”
林舟的聲音,像最終審判的宣告。
時間軸走到了終點——第十五年。
屏幕上,整個城市模型已經黯淡無光,仿佛一座剛剛經曆過浩劫的廢墟。灰黑色的汙染層覆蓋了一切,隻有醫院的紅色十字標誌,還在絕望地閃爍。
代表經濟活動的藍色光點,稀疏得如同寒夜裡的殘星。代表失業和社會矛盾的紅色警報,則連成了一片,像燎原的野火。
沙盤中央,彈出了最終的統計數據。
【gdp:相較峰值下跌40】
【財政赤字:占gdp比重25】
【常住人口:淨流出超過200萬】
【社會穩定綜合指數:極度危險】
林舟關閉了推演,屏幕定格在這幅末日般的景象上。
整個會議室,死寂無聲,連呼吸聲都清晰可聞。
巨大的震撼,混合著一絲恐懼,攫住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他們不是沒看過報告,不是沒聽過彙報,但從未有一次,像今天這樣,如此直觀、如此冷酷地“親眼目睹”了自己親手治理的城市,在十五年後可能的樣子。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報告,這是基於現有數據和嚴密邏輯,推導出的一個極大概率會發生的未來。
周書記一直沉默著,他花白的頭發在燈光下顯得有些刺眼。他看著屏幕上那座死氣沉沉的城市,端著茶杯的手,不知何時已經停在了半空中,茶水的熱氣早已散儘。
他緩緩轉過頭,看向那個自始至終都平靜得可怕的年輕人。他的喉結動了動,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
“林舟同誌,這就是……我們不改變的結局?”
林舟轉過身,麵向所有常委,他的目光平靜地掃過每一張因震驚而失色的臉。
“周書記,各位領導。”他微微躬身,“這隻是無數種可能中的一種。但它是基於我們現有路徑,最有可能抵達的終點。”
他停頓了一下,給眾人留出消化的時間。然後,他的聲音再次響起,清晰而有力,回蕩在死寂的會議室中。
“這是一個注定衰亡的未來。但幸運的是,我們今天看到了它。”
他的目光最後落在了周書記的身上,一字一句地說道:
“而且,它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喜歡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請大家收藏:()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