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國際合作的機遇與挑戰,來自德國的專家團
周良的聲音不高,但每一個字都像冰冷的石子,投進了剛剛沸騰的油鍋裡,瞬間激起一片死寂的劈啪聲。
“新聞發布會?”李瑞第一個沒忍住,聲音都變了調,“就因為一個‘可能出現’的‘非理性’發展方向?他們這是要乾什麼?造反嗎?”
剛剛才從巨大的狂喜中緩過神來的馬叔,臉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得乾乾淨淨。他的嘴唇哆嗦著,喃喃道:“江鋼……江東鋼鐵集團……那可是幾十萬人的飯碗啊。他們要是帶頭鬨起來,這天,可就真要塌了。”
蘇曉沒有說話,但她緊緊攥著筆記本的手指關節已經泛白。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江東鋼鐵集團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它是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共同體,它的背後,站著無數在今天這場會議上沉默了、或者失敗了的人。
這根本不是什麼新聞發布會,這是一封戰書。
是一封寫給新任“總指揮”林舟,也是寫給力排眾議的周書記的戰書。
走廊裡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喜悅的氣氛被撕得粉碎,隻剩下冰冷而尖銳的敵意。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在林舟身上,看著他將如何應對這上任前收到的第一份“大禮”。
林舟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他隻是平靜地看著周良,仿佛對方說的不是一場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而是一份普通的天氣預報。
“明天上午十點?”他問,語氣平穩得像在確認一個會議時間。
“是的,林指揮。”周良的表情很嚴肅,“消息已經通過一些行業媒體和自媒體放出去了,現在撤也來不及了。這明顯是衝著我們來的,時間點卡得太準了。”
這是陽謀。
在省委的正式任命文件下發之前,在“零碳城市”的計劃細節公布之前,搶先一步,將這場變革定義為“毀滅工人生計的激進運動”,用輿論和民意,給即將啟動的計劃套上第一道枷鎖。
“我明白了。”林舟點了點頭,對周良說,“辛苦周秘書跑一趟,也請代我轉告書記,讓他放心,我知道該怎麼處理。”
他的鎮定,讓周良都有些意外。這位在周書記身邊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首席秘書,本以為會看到一張年輕而慌亂的臉,但林舟的眼神裡,隻有一片深不見底的平靜。
“好,那我就先回去向書記複命了。”周良點了點頭,轉身快步離去。
走廊裡,隻剩下林舟和他的團隊。
“老大,這幫孫子也太不是東西了!”李瑞氣得來回踱步,像一頭困在籠子裡的老虎,“他們這是要挾省委!我們必須立刻反擊!我們也開新聞發布會,把那兩個未來推演的視頻放出去,讓全省人民都看看,不轉型的下場是什麼!”
“沒用的。”馬叔一臉愁容地搖頭,“視頻能嚇住常委,但嚇不住等著發工資的工人。你跟一個快要餓死的人說,十五年後你會得癌症,他不會聽的。他隻會覺得,你想現在就砸了他的飯碗。”
馬叔的話,讓激動的李瑞瞬間啞火。
這正是對方的毒辣之處。他們不跟你辯論長遠的未來,隻跟你談眼前的飯碗。在生存麵前,任何宏大的敘事都顯得蒼白無力。
蘇曉看向林舟,輕聲問道:“他們選擇聯合工會一起開這個發布會,就是想把企業利益和工人利益徹底捆綁在一起。我們如果強硬反擊,很容易被扣上‘與民爭利’的帽子,輿論上會非常被動。”
團隊的三個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瞬間點出了這次危機的棘手之處。憤怒、憂慮、冷靜,三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壓得人喘不過氣。
林舟卻沒有看他們,他走到走廊的窗邊,望著下方川流不息的城市車河。天色漸晚,華燈初上,這座城市在他的眼中,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數據奔流不息的沙盤。
江東鋼鐵集團的模型,此刻正閃爍著危險的紅色警報。他能清晰地“看”到,警報背後連接著無數個代表“工人家庭”的微小模型,以及一條條延伸向省內各個部門、各個階層的複雜人脈關係網絡。
他甚至不需要開啟推演,就能預見到李瑞的提議會帶來怎樣的災難性後果——輿論的全麵反噬,工人群體的激烈對抗,以及改革共識的徹底破裂。
“他們這是在將軍啊。”林舟輕聲說,像是在自言自語。
李瑞和馬叔他們都沉默了。他們知道,林舟說的沒錯。對方第一步就走在了天元,直接堵死了他們所有常規的反擊路線。
就在這時,林舟口袋裡的手機震動了起來。
他拿出來看了一眼,是一個陌生的號碼,歸屬地顯示是省外事辦。
他按下接聽鍵,走到一個相對安靜的角落。
“喂,您好。”
“您好,請問是省發改委的林舟同誌嗎?”電話那頭的聲音很年輕,帶著一絲掩飾不住的興奮和緊張,“我是省外事辦的劉暢,不好意思這麼晚打擾您。”
“沒關係,請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這樣的,林舟同誌,”對方的語速很快,“我們剛剛接到我駐德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的緊急通報。一個由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太陽能係統研究所、德國能源署以及幾家頂級環保科技企業專家組成的代表團,已經緊急啟程,預計明天上午九點半,搭乘漢莎航空的h728航班,抵達我們省城國際機場。”
林舟的眉梢幾不可察地挑動了一下。
弗勞恩霍夫協會?德國能源署?這可不是一般的商業考察團,這幾乎是德國在新能源和環保領域的“國家隊”。
“他們來做什麼?”林舟問道。
“合作!”電話那頭的聲音因為激動而拔高了半度,“他們說,通過一些渠道,了解到了我們省即將啟動的‘零碳城市’宏偉計劃,對此表示了最高級彆的讚賞和最濃厚的興趣!他們希望,能就智能電網、儲能技術、建築節能改造以及碳循環利用等領域,與我們展開深度合作,分享他們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