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沙盤分析德國專家團,發現其背後隱藏的商業目的
夜色像一塊厚重的墨色絨布,將整座省城包裹起來。省委大樓的燈光次第熄滅,隻剩下少數幾個窗口還亮著,如同黑夜中不肯閉上的眼睛。
走廊裡,李瑞、馬叔和蘇曉三人離去的腳步聲帶著一種壓抑不住的亢奮,仿佛奔赴戰場的士兵領到了最精良的武器。方才的愁雲慘淡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雜著緊張與期待的昂揚。他們知道,今夜無人能眠。
林舟沒有立刻離開。他回到了那間分配給他不久,但已見證了數次風暴的辦公室。他沒有開主燈,隻留了一盞桌角的台燈,昏黃的光暈將他籠罩其中,在他身後的牆壁上投下巨大的、沉默的影子。
他走到窗前,俯瞰著腳下這座即將被他親手攪動風雲的城市。無數車燈彙成金色的河流,奔流不息,每一盞燈下,都是一個家庭,一份生計,一個具體的悲歡。江東鋼鐵集團的那片廠區,在城市的遠端亮著一片倔強的光,像一頭盤踞在暗處的鋼鐵巨獸,即便沉睡,也散發著危險的氣息。
明天,他將帶著一群金發碧眼的“武器”,闖入那頭巨獸的巢穴。
但這武器,真的隻是武器嗎?
林舟緩緩閉上眼睛,意識沉入腦海深處。
刹那間,現實世界褪去色彩,一個由無數光點和數據流構成的虛擬沙盤在他意識中展開。整個省城的立體模型靜靜懸浮,道路、建築、人流、資金流……一切都清晰可見。
他意念一動,調出了剛剛從外事辦劉暢那裡獲得的信息。
【事件輸入:德國專家代表團】
【成員構成:弗勞恩霍夫協會太陽能係統研究所、德國能源署、西門子能源、博世熱力技術……】
【領隊:漢斯·舒馬赫教授】
【目的:就“零碳城市”計劃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
隨著信息的錄入,一個全新的模型在沙盤的東部邊緣生成。它像一顆璀璨的金色星辰,散發著代表“機遇”和“頂尖科技”的耀眼光芒。一條金色的虛線從它身上延伸出來,指向省城的中心,線上標注著“技術合作意向”。
一切看起來都和電話裡說的一樣,美好,且恰逢其時。
但林舟的目光沒有停留在表麵。他知道,任何跨越萬裡的“恰逢其時”,背後都有著比巧合更堅實的驅動力。
“解析模型核心訴求。”他向沙盤下達了指令。
金色的星辰模型開始高速旋轉,外層的光芒逐漸變得透明,露出了其內部複雜的結構。原本那條單純的“技術合作意向”金線,開始分化、重組。
林舟“看”到,代表著“學術交流”和“技術分享”的幾條分支,確實存在,但它們纖細而黯淡,如同毛細血管。而在這些分支之下,一條粗壯得多的,湧動著赤紅色澤的管道,才是整個模型的核心骨架。
管道上,幾個關鍵的節點閃爍著刺目的光芒:
【節點一:市場準入與標準製定】
數據流顯示,德國方麵對於省城乃至整個中國龐大的新能源市場,抱有極大的野心。他們不僅僅是想賣設備、賣產品,更深遠的目的,是想通過這次合作,將德國的“工業4.0”能源標準、智能電網協議、碳排放計算方法,植入到中國未來城市的建設藍圖中。一旦成功,他們將成為規則的製定者,後續的市場份額將如探囊取物。
【節點二:專利授權與技術壁壘】
另一股數據流展示了他們龐大的專利庫。他們帶來的“先進技術”,每一項都包裹在層層疊疊的專利壁壘之中。合作可以,但核心技術轉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們更傾向於高價的專利授權和合資建廠,牢牢將產業鏈的頂端控製在自己手中,讓中方成為他們技術體係下的高級“代工廠”和“應用市場”。
【節點三:商業利潤預期】
沙盤甚至根據德國幾家企業的財報和市場分析,推演出一個驚人的數字。如果他們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未來十年內,僅在江東一省,他們能夠獲取的商業利潤,將是一個天文數字,遠超任何“技術援助”的投入。
這根本不是來送枕頭的慈善家,而是一群嗅覺敏銳、目標明確的頂級鯊魚。他們聞到了血腥味——中國能源轉型這塊巨大蛋糕的血腥味。
林舟的意識繼續下沉,探查著這個模型的更深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