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蘇曉的“知識產權保護”,確保我方利益不受侵犯
“我們不去了。”
林舟的聲音不高,卻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李瑞和馬叔的心裡激起千層浪。
機場vip通道門口,人聲鼎沸,閃光燈亮如白晝。一群記者正伸長了脖子,試圖越過警戒線,將話筒遞到剛走出來的德國專家團麵前。而本該作為主角登場的歡迎團隊,核心四人組,卻在領頭人的一句話後,準備集體“臨陣脫逃”。
“老大,你沒開玩笑吧?”李瑞的音量壓得極低,但語調裡的驚愕藏不住,“我們不去?那讓誰去接?外事辦的人雖然也在,但我們才是主家啊!這不合規矩,更不合禮數!”
馬叔也急了,他看了一眼手表,指針正一分一秒地走向九點四十,江鋼那邊的發布會隨時會開始。“小林,我知道江鋼那邊是毒計,可我們要是連麵都不露,不光德國人那邊沒法交代,傳出去更會說我們心虛,被江鋼嚇得不敢露麵了!”
林舟沒有回頭,他的目光穿過人群,落在那個被記者和官員簇擁著,臉上帶著明顯錯愕和一絲不悅的德國老人——漢斯·舒馬赫教授身上。
“規矩,是用來打破的。禮數,要看對誰用。”林舟的聲音依舊平靜,“江鋼想讓我們手忙腳亂,德國人想讓我們熱情似火。我們偏不。我們既不亂,也不熱。”
他轉過身,對蘇曉說:“給外事辦的劉暢主任打個電話,告訴他,我臨時接到省委緊急會議通知,無法親自到場。請他代表省政府,以最高規格、最周到的禮儀,將專家團接到省委第一招待所。記住,是‘最高規格’的禮儀,和‘最周到’的服務,但不要回答任何關於‘零碳城市’計劃的具體問題,隻說我開完會後會親自拜訪。”
蘇曉立刻明白了林舟的意圖。
這是一個精妙的“冷處理”。
在對方以為你會熱情似火地撲上去時,你卻突然抽身,隻留下一個彬彬有禮但無法提供任何實質信息的“接待員”。這會瞬間打破德國人心中“我們是救世主,對方急不可耐”的預設。他們會錯愕,會疑惑,會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麼?是我們的到來不夠重要?還是對方內部出了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問題?
這種不確定性,會讓他們從高高在上的“賜予者”,變成一個急於探知信息的“局中人”。心態的轉變,就在這一收一放之間。
“我馬上去辦。”蘇曉點頭,迅速走到一旁去打電話。
“那……那我們現在去哪兒?”李瑞還是有些跟不上林舟的節奏。
林舟推了推眼鏡,鏡片後的目光掃過李瑞和馬叔:“江鋼的發布會,不用理會。一群演員對著空氣開炮,隻會淪為獨角戲。我們去一個更重要的地方,為真正的談判,準備最鋒利的武器。”
半小時後。
省委一號辦公樓,一間從未對外開放的保密會議室。
這裡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厚重的隔音牆壁將外界的一切喧囂徹底隔絕。巨大的橢圓形會議桌中央,一個高清投影儀正亮著,屏幕上是四宮格的視頻畫麵,畫麵裡的四位,是國內最頂尖的知識產權與國際商法領域的律師,每一位都在各自的領域戰功赫赫。
為首的是一位頭發花白,戴著老花鏡,卻眼神銳利的老者。他叫方振,是國內最早一批處理跨國技術引進糾紛的法學泰鬥。
林舟、李瑞、馬叔、蘇曉四人坐在會議桌的一側。馬叔要了一杯熱茶,捧在手裡,仔細聽著。李瑞則打開了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上麵是他修改過後的ppt,隨時準備提供技術細節。
林舟沒有多言,隻是對著屏幕點了點頭:“方老,各位律師,情況就是這樣。我們手裡有一份來自德國的‘技術贈禮’,但這份禮物的包裝盒上,布滿了看不見的倒刺。今天請各位來,就是想請大家幫我們設計一副手套,一副既能毫發無傷地拿起這份禮物,又能讓送禮的人心甘情願地把倒刺一根根拔掉的手套。”
這個比喻讓屏幕那頭的方振老先生笑了起來。
“林主任的比喻很生動。”方振扶了扶老花鏡,鏡片後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這種‘禮物’,我們處理過不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生產線引進,到九十年代的合資浪潮,再到新世紀的軟件授權,包裝越來越精美,裡麵的陷阱也越來越隱蔽。”
他看向蘇曉:“蘇主任,你那邊準備的資料,很詳儘。現在,我們來做一次沙盤推演,把我們當成德國人,看看他們會從哪些地方下手。”
蘇.曉點了點頭,她麵前的桌上,攤開著十幾份文件,每一份都用不同顏色的標簽做了記號。
“方老,根據我們的分析,對方最可能設置陷阱的,是三個核心領域:專利授權、技術標準和合資條款。”蘇曉的聲音冷靜而清晰,她拿起一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