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舟意念一動,在沙盤中開始了第一次推演。
【決策變量:宣布將拆遷補償款上浮20。】
沙盤開始飛速運轉。畫麵中,消息傳出,人群中爆發出短暫的歡呼,那些因拆遷而來的居民憤怒值迅速下降,開始三三兩兩地散去。
然而,那些租戶的憤怒值,卻不降反升!
“憑什麼他們有錢拿,我們就要被趕走?”一個虛擬的租戶模型在人群中高喊,他頭上的憤怒值瞬間飆升到頂點。
緊接著,推演畫麵快進。一周後,省內其他開發區同時爆發了更大規模的抗議,所有人都要求享受和高新區一樣的補償標準。整個省的“社會穩定度”指數,斷崖式下跌。
【推演結果:飲鴆止渴,引發連鎖反應,局勢失控。】
林舟麵無表情地回溯了時間。
【決策變量:強行清場,逮捕帶頭鬨事者。】
沙盤中的畫麵瞬間變得灰暗。警察與民眾發生了激烈的肢體衝突,哭喊聲、警笛聲響成一片。有人受傷倒地,有人點燃了保安亭。
推演畫麵中,一張張現場衝突的照片,迅速登上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科技新城的陰影:夢想與現實的暴力衝突】——刺眼的標題下,是林舟那張被記者抓拍到的、略顯疲憊的臉。
緊接著,沙盤上方彈出一個血紅色的係統提示:【觸發“重大負麵輿情”事件,中央高級彆調查組進駐本省。你的仕途,於此終結。】
林舟的後背滲出一層細密的冷汗。
他睜開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他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所有推演,都局限在了“事件”本身。無論是給錢還是動用強權,都隻是在處理症狀,而不是在治療病根。
這個社會的病根,到底在哪裡?
他再次閉上眼睛,回到沙盤空間。這一次,他沒有去關注那場正在發生的衝突。
“沙盤,”他下達了一個全新的指令,“忽略當前所有衝突事件。以‘社會階層割裂’為核心,追溯導致民眾‘相對剝奪感’和‘不公平感’的根源。我要看到,最深層、最根本的原因。”
沙盤係統接收到指令,整個虛擬世界開始劇烈震動、重構。
畫麵不再是高新園區,而是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從宏觀的城市,穿透到微觀的社區、街道,最後進入一個個普通的家庭。
林舟看到了下崗的鋼鐵廠工人,在簡陋的出租屋裡,看著電視上關於“人工智能”“元宇宙”的新聞,眼神茫然;他看到了小商販,因為不斷上漲的店租,隻能關掉經營了十幾年的小店,愁眉不展。
這些畫麵都讓“不公平感”的數值在緩慢上升,但似乎還不是根源。
沙盤的推演繼續下沉,穿透了經濟層麵,進入了更深層的社會結構。
最終,所有的畫麵都定格在了一個出乎林舟意料的地方。
那不是工廠,不是市場,也不是拆遷現場。
那是一所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公立小學,校舍陳舊,操場是坑窪不平的泥土地。
畫麵中,一群家長正圍著一名年輕的女老師,情緒激動地爭吵著。
“王老師,我們家孩子都六年級了,您怎麼說走就走了?”
“就是啊,您走了,誰來教他們英語?學校新分來的那個老師,連口音都帶著土味!”
那位年輕的女老師,臉上寫滿了愧疚和無奈:“對不起各位家長,我……我實在沒辦法。市裡那家新開的私立學校,給我開了三倍的工資,還解決住宿。我家裡還有弟弟要上大學……”
家長們沉默了,臉上是憤怒,更是無力和絕望。
林舟清晰地看到,在這些家長模型的頭頂上,那代表著“不公平感”的數值,呈現出一種比抗議現場更加深沉、更加刺眼的暗紅色。
它不像現場衝突那樣激烈爆發,卻像一種慢性劇毒,無聲無息地侵蝕著整個社會最基礎的細胞。
就在這時,一行冰冷而巨大的文字,緩緩浮現在沙盤的正中央,像一道驚雷,在林舟的腦海中炸響。
【終極預警:當一個社會,教育的起點開始出現無法逾越的鴻溝時,所有的經濟發展,都將淪為加速社會撕裂的引擎。】
喜歡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請大家收藏:()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