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向省委彙報“共同富裕”試點,引發中央關注
三號會議室的厚重木門在身後緩緩合上,隔絕了裡麵凝固的空氣和那些複雜難明的目光。
走廊裡的紅地毯柔軟得不真實,李瑞踩在上麵,卻感覺自己像是走在雲端,每一步都輕飄飄的。他側過頭,看著林舟平靜的側臉,剛才在會議室裡積攢的一腔熱血還在胸膛裡翻湧,讓他有種想大吼一聲的衝動。
“老大,你……你剛才簡直了!”李瑞的聲音壓得很低,卻掩不住其中的興奮,“‘共同富裕’!這四個字砸出去,我看到張維正那張臉都綠了!太他媽解氣了!”
蘇曉抱著文件夾,安靜地走在另一側,她的心跳也比平時快了幾分,但更多的是一種沉甸甸的思索。她不像李瑞那樣沉浸在勝利的快感中,她的大腦已經開始飛速運轉,推演著“共同富裕”這個宏大命題背後,所需要搭建的無數個細枝末節的政策框架和法律支撐。
這已經不是一場簡單的政治博弈,林舟將賭注,直接押在了整個江北省的未來,乃至更高層級的政治風向之上。
林舟沒有說話,隻是微微偏頭,對李瑞笑了笑。那笑容很淡,像水麵一閃而過的漣漪,但足以讓李瑞亢奮的情緒平複不少。
回到發改委的辦公室,門一關上,李瑞就再也繃不住了,他像頭困獸一樣在房間裡轉圈。“方案,老大,書記要的是方案!不是報告,是綜合性方案!這怎麼寫?從哪兒下筆?”
蘇曉將文件夾放在桌上,發出清脆的一聲響。“這不是一個部門能完成的任務。”她冷靜地分析,“這需要財政、教育、醫療、人社、民政……幾乎所有部門的數據和配合。而且,書記要的不是空話,是‘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矛盾怎麼解’。這等於讓我們在紙上,把江北省的未來重新設計一遍。”
“設計未來?”李瑞一愣,隨即眼睛亮得嚇人,“對!就是設計未來!我們之前做的那些,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林舟走到窗邊,看著樓下車水馬龍的街道。暮色四合,城市的燈火次第亮起,彙成一片璀璨的星河。在這片星河之下,既有高新區的流光溢彩,也有老城區的昏黃暗淡。
他緩緩閉上眼睛。
腦海中的因果沙盤,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清晰度,轟然展開。
整個江北省的地圖模型懸浮在意識的中央,不再是模糊的色塊和線條,而是變成了一個無比精密的立體結構。山川、河流、城市、鄉村,每一條道路,每一棟建築,都以數據的形式被完美複刻。
他的意念沉入其中,這一次,他不再是推演某一個事件,而是要構建一個完整的係統。
【指令:以“共同富裕”為最終目標,整合“社會保障基金”、“陽光政務”、“基層調解”三大支柱,構建江北省未來十年發展模型。】
沙盤開始瘋狂運轉,消耗的精神力遠超以往任何一次推演。
無數條數據流,如同奔騰的江河,在沙盤上空交彙、碰撞、重組。代表著財政稅收的金色河流,分出無數支流,一部分注入代表“社會保障基金”的巨大藍色湖泊,另一部分則精準地流向代表教育、醫療、基建的各個區域。
林舟的視角被拉高,他看到,當他嘗試將稅收調節的杠杆向上微調0.5個百分點時,代表“高淨值人群”的金色光點開始出現向外遷移的趨勢,沙盤上代表“資本活躍度”的指數隨之下降。
【推演失敗:激進的財富再分配引發資本避險,挫傷市場活力。】
林舟回溯推演,將稅收調節改為階梯式、漸進式,同時,他從“社會保障基金”中調撥出一部分資金,設立“創新激勵基金”和“產業引導基金”,對高新技術企業和願意進行產業升級的傳統企業進行反哺。
這一次,代表“資本活躍度”的指數雖然有輕微波動,但很快就在新政策的刺激下穩住,並呈現出緩慢增長的態勢。那些金色的光點,不再外流,反而被新出現的產業機會所吸引,開始在省內進行新的布局。
接著,他開始推演“陽光政務”。當他將所有重大項目的預算、招投標過程、資金流向全部設置為“公開透明”時,沙盤中,代表“權力尋租”的灰色網絡瞬間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但是,幾乎是同一時間,代表“行政效率”的指數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畫麵中,許多地方官員因為害怕被問責,害怕被民眾的口水淹沒,乾脆選擇“躺平”,不作為、慢作為,許多原本可以快速推進的項目陷入了無休止的扯皮和觀望中。
【推演失敗:過度透明化導致基層執行者畏手畏腳,形成新的行政壁壘。】
林舟再次回溯。這一次,他設計的“陽光政務”不再是一刀切的“全裸”,而是分級分類的“透明”。對涉及民生保障的資金,如教育、醫療、養老,實行最嚴格的、向社會全麵公開的監管。而對於一些涉及商業機密、需要快速決策的產業項目,則引入由人大代表、專業人士、媒體代表組成的“第三方監督委員會”,進行內部監督,並定期公布監督報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時,蘇曉提出的“容錯機製”被他正式寫入模型。沙盤中,當一個乾部因為大膽創新而出現非主觀故意的失誤時,他頭上的代表“政治風險”的紅色警報不會被觸發,反而會增加一點代表“改革經驗”的藍色積分。
沙盤再次運轉,代表“行政效率”的指數,在經曆短暫的陣痛後,開始穩步回升,甚至超過了最初的水平。
最後是“基層調解”。他將馬叔的模型複製了成千上萬個,分布在全省的每一個社區、村鎮。他看到,無數可能因為拆遷、征地、鄰裡糾紛而燃起的代表“社會矛盾”的紅色火星,在這些灰色光點的安撫下,迅速熄滅。整個沙盤的底層,那片代表“社會穩定度”的綠色,變得前所未有的穩固和厚重。
三天三夜。
林舟的辦公室,燈火通明。
李瑞的嗓子已經喊啞了,他和財政廳、稅務局的專家為了一個稅收調節係數,爭論了整整一個下午。蘇曉的眼睛裡布滿了血絲,她帶著法製辦的同事,逐字逐句地推敲著“陽光政務”條例中每一個可能存在的漏洞。
馬叔也被請了過來,他不懂那些複雜的數據和模型,就坐在角落裡,用他那幾十年走街串巷的經驗,告訴這些高材生們,老百姓最關心的是什麼,最聽不進去的又是什麼。
“你們整那些什麼‘賦能’、‘閉環’,誰聽得懂?”馬叔嘬了一口濃茶,“你就告訴他們,交上去的錢,變成了娃上學的免費午餐,變成了老人生病能多報銷的錢,比啥都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