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中央調研組進駐,對林舟進行深度考察
省委書記書房的門在身後關上,林舟站在走廊裡,還能感覺到門板上傳來的最後一點溫度。
京城,老領導。
這幾個字的分量,壓得空氣都變得粘稠。
他沒有立刻返回發改委,而是在走廊儘頭的窗邊站了一會兒。窗外,夜色已深,省委大院裡靜謐無聲,隻有幾盞路燈在樹影間投下昏黃的光暈,像是一雙雙沉默的眼睛。
林舟知道,從省委書記撥出那通黑色加密電話開始,事情的性質已經徹底改變。他原本隻是想在江北省這個棋盤上,為“共同富裕”落下一子,現在,整個棋盤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直接端到了全國的牌桌上。
他成了那個執子的人。
……
第二天,江北省的天,看上去和往常沒什麼不同,但省委大院裡的空氣,卻變了味道。
一種極度安靜下的緊繃感,籠罩著每一棟辦公樓。秘書們走路的腳步聲都輕了三分,端茶送水時,連杯盤碰撞的聲響都刻意避免。平日裡在走廊上遇見,總會停下來寒暄幾句的乾部們,此刻都隻是匆匆點個頭,眼神交彙一瞬便立刻錯開,仿佛多說一個字都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一股風聲,不知從何而起,悄無聲息地吹遍了每一個角落。
“聽說了嗎?京裡要來人。”
“什麼級彆?”
“不知道,隻知道是最高層直接派下來的,叫……調研組。”
“為了什麼事?”
“還能為什麼事,發改委那個年輕人,捅破天了。”
流言蜚語像病毒一樣在內線電話和私下裡的茶杯間傳播,每一個版本都比上一個更驚悚。有人說林舟擅自挪用五十億,驚動了中央,這是要來查辦他的。也有人說,林舟那份“共同富裕”的方案被某位大領導看到了,龍顏大悅,這是派人來考察,準備把他當接班人培養了。
而風暴的中心,發改委主任辦公室,卻反常地平靜。
李瑞徹底沒了前兩天那股打了勝仗的亢奮,他像一隻被關在籠子裡的猴子,坐立不安,一會兒把打印出來的方案翻得嘩嘩作響,一會兒又跑到窗邊朝省委大院門口張望。
“老大,你說他們會問什麼?是先問錢的事,還是先問人的事?萬一他們覺得我們的數據模型太理想化怎麼辦?咱們這個‘階梯式財稅調節’,會不會被認為是與民爭利?還有那個‘容錯機製’,會不會被認為是給犯錯誤開脫?”
他嘴裡念念有叨,額頭上全是細密的汗珠。這已經不是在省內跟張維正掰手腕了,這是要去麵對代表著國家意誌的“考官”,他感覺自己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都沒這麼緊張過。
蘇曉則坐在對麵的沙發上,麵前攤開著好幾本厚厚的法律法規彙編。她拿著一支紅筆,在林舟那份方案的複印件上,不時地勾畫標注。
“彆自己嚇自己。”她頭也沒抬,聲音一如既往地冷靜,“方案裡的每一個數據,都經過了反複測算。每一項政策,都注明了法律依據和風險評估。我們做的不是空中樓閣,是建築圖紙。他們是來調研的,不是來審判的。你現在要做的,是把圖紙的每一個細節都吃透,而不是猜測考官的出題風格。”
林舟坐在辦公桌後,手指在鍵盤上輕輕敲擊著。他沒有看那份已經爛熟於心的紙質方案,而是在腦海的沙盤中,進行著最後的壓力測試。
【模擬場景:中央調研組質詢。】
【變量注入:質疑“社會保障基金”的可持續性,認為其將拖垮省級財政。】
沙盤中,代表財政收入的金色河流,在注入代表“基金”的藍色湖泊後,流速明顯減緩。十年後,代表“政府債務”的赤紅色警報開始閃爍。
【優化路徑:引入市場化運作機製。基金不隻依賴財政輸血,成立省級投資公司,對部分資金進行低風險、長周期的穩健投資,投資收益反哺基金池。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非核心公共服務項目,降低政府負擔。】
沙盤再次推演,赤紅色的警報光芒黯淡下去,代表“財政健康度”的綠色指數,在經曆初期的下降後,開始緩慢回升。
林舟睜開眼,在電腦文檔裡,寫下了新的一行字:“關於基金市場化運作與引入社會資本的補充說明”。
他知道,真正的考驗,不在於方案本身有多完美,而在於他能否應對一切意料之外的“變量”。這些來自中央的“考官”,他們的視野、他們掌握的信息、他們看問題的角度,都遠非省級乾部可比。他們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切中整個方案最脆弱的命脈。
“叮鈴鈴——”
桌上那部紅色的保密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李瑞和蘇曉的動作同時一滯,辦公室裡的空氣瞬間凝固。
林舟接起電話,聽筒裡傳來省委書記秘書沉穩的聲音:“林主任,書記請您過去一趟。”
……
還是那間書房,省委書記沒有坐在辦公桌後,而是站在那幅巨大的江北省地圖前,手裡拿著一支紅藍鉛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來了。”他沒有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