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八年的時光,在一種外鬆內緊、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複雜態勢中,悄然流逝了大半。
來自東吳的“求援”,如同投入湖麵的一塊石頭,雖然激起了一圈漣漪,但並未改變季漢“蓄力發展”的主航道。在劉禪有限度的“援助”主要是糧食和戰略佯動)下,東吳頂住了魏國在濡須口的壓力,戰事並未擴大,最終以魏軍糧草不繼、主動退兵而告終。
經此一役,東吳見識了季漢如今的分量,也深刻體會到了“求人不如求己”的苦澀。張溫在後續的談判中,姿態放低了許多。最終,雙方達成了一項為期三年的“有限合作”協議:季漢以相對優惠的價格,每年向江東提供一定數量的井鹽和戰馬數量被嚴格限製),而東吳則需開放部分江防圖紙,並“允許”實為默許)少量季漢指派的“工匠學徒”前往江東船廠“觀摩學習”,同時以市場價向季漢出售部分糧食。
這份協議,季漢用相對富裕的鹽和馬,換取了寶貴的水軍技術和部分糧食補給,可謂占儘了便宜。孫權雖然肉疼,但為了穩住這個日益強大的“盟友”,避免兩麵受敵,也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處理完東邊的事務,劉禪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國內。建興八年,是第二個五年規劃的中間年份,各項事業的發展,可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諸多“生活科技”項目開花結果:
製糖成功:粗砂糖的成功量產雖然量還很小),不僅滿足了宮廷和部分高官的需求,其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極大地鼓舞了將作監的工匠們。劉禪甚至開始琢磨,能不能用糖和豆油,嘗試搞出簡單的“油炸果子”之類的點心。
瓷器突破:隴西那幾個魏國匠人,在“將功折罪”和重賞激勵下,再接再厲,竟然燒製出了帶有簡單青花紋飾的瓷器!雖然釉色還不夠純淨,畫工也顯稚嫩,但這標誌著季漢的瓷器工藝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劉禪下令,將這批“青花瓷”作為國禮,部分賞賜重臣,部分用於對羌胡首領的賞賜,以彰顯“天朝上國”的物華天寶。
海鹽入門:交州據點送回了第一批按照“曬鹽法”製成的海鹽,雖然顆粒粗大,雜質較多,但產量可觀,且成本極低。這為未來解決食鹽問題,提供了一條全新的、充滿潛力的路徑。
豆油推廣:榨油技術持續改進,出油率和油品質量穩步提升。劉禪下令,在成都先行試點,允許民間作坊在官府監管下,學習榨取豆油,豐富市場。一時間,用豆油炒菜的香氣,開始從宮廷彌漫到成都的市井街巷。
這些點點滴滴的進步,彙聚起來,實實在在地提升著季漢的物資豐富度和民眾至少是成都民眾)的生活品質。劉禪這個“首席文化生活顧問”,當得是越來越有成就感。
然而,憂的是,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和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
人才瓶頸:隨著地盤擴大和事業拓展,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雖然每年有係統獎勵的五十名三流人才作為補充,但對於一個誌向遠大的政權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尤其是精通水利、算學、律法、乃至新興工巧技術的中高端人才,更是稀缺。科舉製度在這個時代尚未成熟,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體係,成為了製約發展的一個隱憂。
技術擴散與保密:炒菜、豆腐、豆油等技術的民間推廣,固然惠及了百姓,但也增加了技術外流的風險。雖然對核心軍工技術如連弩、石漆應用)進行了嚴格管製,但如何平衡技術推廣與保密,成了一個需要謹慎拿捏的難題。
內部利益的平衡:隴右的開發,觸動了益州本土部分豪強的利益比如鹽鐵貿易)。而係統人才的快速晉升,也引起了一些憑借資曆上位的舊臣的微妙不滿。這些內部的矛盾和利益糾葛,雖然尚未表麵化,但如同暗礁,需要時刻警惕。
北方的壓力:司馬懿在濡須口退兵後,並未放鬆對季漢的警惕。細作回報,魏國正在關中大力屯田,加固城防,並似乎在秘密研製一種新型的拋石機,射程更遠。這個老對手,從未停止過追趕和對抗的腳步。
這一日,劉禪翻閱著蔣琬送來的、關於各地官學建設及人才選拔情況的報告,眉頭微蹙。報告顯示,官學數量有所增加,但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教授內容也多以經學為主,對於實用技術的傳授,幾乎是空白。
“相父,”劉禪對一同議事的諸葛亮道,“看來,光是興建官學,恐還不夠。需得想辦法,鼓勵民間鑽研實用之學。譬如,能否在《大漢公報》上,增設‘格物’欄目,介紹些農工水利之基本原理與巧法?或者,由將作監定期舉辦‘匠作切磋’,對技藝精湛、有所創新者,不拘出身,予以重賞,甚至授予官職?”
諸葛亮聞言,眼中露出思索之色。陛下此舉,意在打破唯有讀經方能出仕的傳統觀念,引導社會重視實用技術,這無疑是對現有人才選拔機製的一種補充和衝擊,但或許……正是未來所需?
“陛下此議,頗有見地。”諸葛亮緩緩道,“然,此事牽涉甚廣,需循序漸進。或可先在將作監、軍械司等衙署內部試行,待成效顯著,再逐步推廣至地方。”
“就依相父之言。”劉禪點頭,“總之,人才乃國之根本,尤其是能辦實事的人才,絕不能拘於一格。”
他又拿起一份關於魏國新型拋石機傳聞的密報,對諸葛光道:“孔亮,魏國既有新器,我軍亦不可落後。令軍械司加緊對連弩、偏箱車之改進,對‘石漆’之應用,也需拓寬思路,不能僅局限於守城。”
“臣遵旨!”諸葛光肅然應道。
處理完政務,劉禪有些疲憊地靠在了椅背上。窗外,秋意漸濃。
建興八年,有甜頭,也有澀味。
發展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
解決了舊問題,又會出現新挑戰。
不過,這才是常態,不是嗎?
他端起一杯用新糖調製的、溫熱的糖水,輕輕呷了一口。甜意順著喉嚨滑下,帶來一絲慰藉和力量。
隻要大方向沒錯,內部團結,外部策略得當,這些前進中的困難,終將被克服。
第二個五年,才過去一半。
好戲,還在後頭呢!
劉禪放下茶杯,目光再次變得堅定而深邃。
喜歡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請大家收藏:()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