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長歎,包含了太多的無奈、掙紮與釋然。田豫將長劍歸鞘,重新掛回牆上。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袍和冠帶,儘管它們已經有些舊了,但依舊整潔。
他推開書房門,對守在外麵的親兵沉聲道:“傳令,召集所有校尉以上將領,以及郡府主要官吏,即刻到府衙大堂議事!”
“諾!”親兵領命而去。
田豫深吸一口氣,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府衙大堂。他的背影,在晨曦的微光中,顯得格外挺拔,卻也透著一股英雄末路的悲涼。
不久,王雄、鮮於輔、張珪、劉放等文武官員齊聚大堂。眾人神色各異,緊張、期待、不安……種種情緒交織在空氣中。
田豫目光掃過眾人,聲音平靜而有力,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
“諸位,薊城被圍,已逾旬日。外無援兵,內……軍心浮動。漢軍勢大,更兼有收攬民心之策。老夫思之再三,若再執意堅守,一旦城破,玉石俱焚,滿城軍民,皆遭塗炭。此非仁者所為,亦非老夫鎮守北疆之初心。”
他頓了頓,環視眾人震驚、複雜乃至有些釋然的表情,繼續道:
“曹魏氣數已儘,此乃天數,非人力可挽回。老夫……不願再徒增殺戮。為保全薊城數萬將士、十數萬百姓性命,老夫決定……開城,歸降大漢。”
此言一出,大堂內一片嘩然!雖然不少人早有心理準備,但親耳從田豫口中聽到“歸降”二字,還是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鮮於輔等部分將領麵露悲憤,欲言又止,但在田豫那平靜卻蘊含著巨大威嚴的目光下,最終化為一聲長歎,低下了頭。王雄、張珪等人,則明顯鬆了一口氣。
“然,”田豫語氣轉厲,“投降,並非屈膝乞活!老夫有三事,需那薑維應允,否則,寧可血戰到底,與城偕亡!”
“其一,薊城投降後,漢軍不得殺戮、擄掠、欺淩城中任何一名官兵百姓!”
“其二,所有自願解甲歸田之將士,發放路費,不得阻攔;願留軍中者,需量才錄用,不得歧視!”
“其三,善待老夫麾下各級將領官吏,不得秋後算賬!”
“此三條,若薑維應允,老夫便親開城門,迎王師入城。若有一條不允……”田豫沒有說下去,但其決絕的眼神,說明了一切。
他看向王雄:“王郡尉,你……親自持老夫手書,出城麵見薑維,陳述此三事!”
王雄心中狂喜,知道大事已定,連忙躬身:“末將遵命!必不辱使命!”
當日巳時,薊城東門緩緩打開。王雄單人匹馬,手持田豫的降書與三項條件,馳向漢軍大營。
消息傳開,薊城內外,反應各異。漢軍營中一片歡騰,將士們摩拳擦掌,準備入城。而薊城之內,守軍士兵大多鬆了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許多百姓更是奔走相告,喜極而泣。當然,也有部分忠於曹魏的士人將領,暗自垂淚,卻已無力回天。
薑維接到田豫的降書和條件,仔細閱畢,臉上露出了由衷的敬佩之色。田豫此舉,並非貪生怕死,而是在絕境中,為自己守護的軍民,爭取到了最體麵、最有利的條件。
他當即親自書寫回信,鄭重承諾:完全接受田豫三項條件,並將以禮相待,保證薊城軍民生命財產安全,對投降將士官吏一視同仁。
建興十六年,夏,五月。幽州刺史田豫,在經曆了痛苦的內心掙紮後,最終為了保全一城生靈,下令打開薊城四門,親率文武官員,出城向大漢征北將軍薑維投降。
至此,幽州全境,基本平定。曹魏在河北的最後一道屏障,被徹底拔除。鄴城,徹底成為了一座暴露在漢軍兵鋒之下的孤城。北方的天,變了。一個由劉禪領導、以“快樂酥”和“仙種”為某種奇特標誌的大漢新時代,正不可阻擋地降臨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喜歡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請大家收藏:()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