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工作專班的效率出乎意料的高。
在衛健委和醫保局主要領導的共同推動下,不到兩個月,《江東省分級診療試點醫保支付改革實施細則試行)》就正式出台了。
文件明確了常見病、多發病的向下轉診標準,建立了基於醫保結算數據的考核體係,並規定了清晰的經濟獎懲措施。
消息一出,在全省醫療係統內部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之前還抱著觀望甚至抵觸態度的院長們,私下裡的抱怨明顯多了起來,但公開場合,誰也不敢再像之前那樣公然唱反調。
畢竟,這次動的是真金白銀。
試點工作率先在省會兩個區和南華市啟動。
第一個考核周期為期三個月。
周期結束後的第十天,按照流程,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處將初步核算的獎懲結果數據包,發送給了衛健委分級診療工作辦公室進行聯合審核確認。
負責對接的是工作專班成員、衛健委醫政醫管處的一位年輕科長小陳。
他收到數據包後,按照林傑的要求,沒有直接簽字確認,而是先進行了初步的交叉比對分析。
這一比對,就發現了問題。
小陳拿著打印出來的分析結果,急匆匆地找到了正在辦公室看材料的林傑,臉色有些不對勁。
“林主任,醫保局送來的首批考核數據,有點……有點奇怪。”
林傑抬起頭:“怎麼奇怪?”
“您看這裡,”小陳把分析報告鋪在林傑桌上,指著幾個標紅的數據,“根據我們之前掌握的試點醫院病種結構和曆史數據模型推算,省人民醫院、市二院這幾家大三甲,在考核期內,符合向下轉診標準卻未轉診的病人數量,應該遠高於現在醫保局核算出來的這個數。按這個核算結果,他們幾乎不會被罰款,或者罰款金額微乎其微。”
林傑眉頭皺了起來:“數據來源有問題?”
“數據源是醫保結算係統,理論上沒問題。”小陳推了推眼鏡,語氣帶著困惑,“但是核算邏輯和參數權重似乎被調整過。比如,他們對‘病情穩定期’的界定變得非常嚴苛,很多原本應該算作‘應轉未轉’的病例,都被劃到了‘病情複雜、需繼續觀察’的範疇,規避了處罰。還有,對基層醫院接收轉診患者的‘加成點數’計算,也打了折扣,導致基層實際獲得的獎勵,比我們預估的要少一大截。”
林傑的臉色沉了下來。
他立刻拿起內部電話,撥通了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張海峰的號碼。
張海峰是醫保局的實權處長,負責醫保支付的日常管理和核算工作,也是這次聯合工作專班的醫保局方具體負責人。電話很快接通了。
“張處長,我是林傑。剛剛收到你們發來的首批考核數據,我們初步核對了一下,發現有些核算口徑,似乎和咱們專班最終確定的細則不太一致啊?”林傑儘量讓自己的語氣平和。
電話那頭,張海峰的聲音帶著笑意:“林主任啊,你好你好。這個數據核算,我們是嚴格按照下發細則執行的。可能是在具體病例的判定上,存在一些模糊地帶,我們的審核專家本著謹慎原則,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裁量。這也是為了確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嘛,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必要的裁量?”林傑追問,“張處長,這個裁量的尺度是不是有點太大了?據我們了解,省醫、市二院這幾家,未轉診病例的數量可不少。現在這個結果,恐怕難以服眾吧?尤其是基層醫院,他們可是眼巴巴等著這筆獎勵資金呢。”
“林主任,你多慮了。”張海峰打著哈哈,“基層醫院的情況我們當然考慮到了,獎勵肯定是有的。至於省醫他們,畢竟是我們省的醫療龍頭,承擔著大量的疑難重症救治任務,我們在考核時適當考慮其特殊性,也是應該的嘛。要是真按理論值一刀切罰下去,影響了這些大醫院的運營和發展,最後吃虧的還是老百姓,對吧?”
這話聽起來冠冕堂皇,實則是在為那些大三甲開脫。
林傑強壓著火氣:“張處長,改革就是要打破特殊性,建立新秩序。如果龍頭醫院都不能帶頭執行規則,那這分級診療還怎麼推下去?”
“哎呀,林主任,改革也要循序漸進嘛。”張海峰的語氣依舊不緊不慢,“步子太大容易扯著……嗬嗬,我的意思是,咱們可以先把這個結果公布出去,看看各方反應,後續再慢慢優化調整。畢竟這是第一次嘛,有點出入很正常。”
林傑知道,再談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