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鬥爭如同暗夜中的潛行,每一步都必須悄無聲息。
林傑深知,他手中掌握的關於張哲的那些模糊線索,遠不足以構成威脅,他需要更具體、更確鑿的證據。
他首先將目標鎖定在“智健雲創”這家公司上。這家公司在張哲到任後,在江東省醫療信息化領域迅速崛起,這絕不僅僅是商業嗅覺靈敏那麼簡單。
通過周明留下的、在規劃信息處依然可靠的老關係,林傑拿到了一份內部流傳的、非公開的全省近期醫療信息化項目中標清單。
果然,“智健雲創”赫然在列,而且中標價格普遍比參與競標的其他公司高出15到30。
更蹊蹺的是,有幾個項目在招標文件中設定的技術參數,帶有明顯的傾向性,仿佛就是為“智健雲創”量身定做。
“林主任,你看這條,”周明指著清單上一個項目,通過加密信息發給林傑,“‘清河市區域醫療影像雲平台’,技術要求裡明確寫了必須兼容‘智健雲創’的私有數據加密協議,這玩意兒根本不是行業通用標準,擺明了就是排除其他家。”
林傑將這些項目名稱、中標金額、異常的技術參數要求一一記錄下來。
這隻是間接證據,但足以引發合理的懷疑。
接下來,是確認這家公司與張哲的關聯。
這難度極大,對方必然做了充分的隔離措施。
林傑沒有輕舉妄動去查公司的股權結構,那太容易打草驚蛇。
他換了一個思路,讓王鑫想辦法,通過其在政府接待辦的一個遠房親戚,側麵了解張哲到任後,其妻子的活動軌跡和社交圈子。
幾天後,王鑫帶來了一個模糊但關鍵的信息:張哲的妻子王莉,最近似乎和一個叫“劉總”的人走得比較近,一起參加過幾次婦聯組織的活動和高爾夫球聚會。而這個“劉總”,經多方打聽,好像就是“智健雲創”的總經理,劉斌。
“劉斌……張哲的妻弟是不是也姓劉?”林傑在腦海中快速搜索著之前零碎的信息。
“對!我打聽過了,”王鑫壓低聲音,帶著一絲興奮,“張書記的妻弟就叫劉偉!但這個劉斌和劉偉是不是同一個人,或者是什麼關係,還不敢確定。不過,一個姓劉的總經理,和張書記妻子頻繁接觸,這本身就夠耐人尋味了。”
線索似乎在這裡纏繞起來。“智健雲創”的總經理劉斌,張哲妻子王莉,以及張哲那個做醫療器械生意的妻弟劉偉……這三者之間,是否存在一個隱蔽的利益鏈條?
與此同時,另一條關於張哲個人作風的線索,也有了意外進展。
這天,林傑在信訪辦翻看一批新的信訪材料時,一份來自鄰省的舉報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寫信人自稱是原鄰省某市文化局的一名普通乾部,信中主要反映該市一位已調離的市領導在任期間,與局裡一位年輕女下屬關係“過於密切”,存在“不正當男女關係”,並利用影響力幫助該女下屬的親屬承攬工程。
信中描述了一些細節,比如該領導經常在晚上讓該女下屬到其住所“彙報工作”,兩人曾一同“出差考察”多日等等。
寫信人語焉不詳,更像是一種情緒發泄,缺乏實證。
但林傑的心卻提了起來。
信中提到的已調離市領導的工作軌跡和時間點,與張哲在鄰省的任職經曆高度吻合!
而且,張哲在鄰省擔任的正是市委書記!
他立刻讓王鑫通過其在鄰省公安係統的同學關係,冒著極大風險,秘密核實兩件事:
第一,張哲在鄰省工作時,其市委辦公室或者聯係密切的部門,是否有一位姓董的年輕女乾部?
第二,這位董科長的親屬中,是否有人從事工程建設,並在張哲任職期間承接了當地政府項目?
林傑知道自己正在觸碰高壓線,一旦被張哲察覺,後果不堪設想。
他更加深居簡出,將所有可能與外界聯係的痕跡處理得乾乾淨淨。
一周後,鄰省傳來了回信。
信息指向性更強:張哲在鄰省時,市委接待辦確實有一位董姓副科長,年輕漂亮,很受“領導賞識”,在張哲調離後不久,她也突然辭職離開了原單位,去向不明。至於其親屬承接工程一事,由於時間久遠且涉及麵廣,短時間內難以查證。
雖然沒有鐵證,但“董科長”這個人的存在,以及其與張哲時間線上的巧合,已經讓林傑心中有了七八分把握。這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但其爆炸的威力和反噬的風險同樣巨大。
這種涉及個人作風的問題,極其敏感,如果證據不紮實,很容易被反咬一口,指控為誣告陷害。
晚上,林傑將自己鎖在書房裡,桌上攤開著關於“智健雲創”的項目清單、關於劉斌與王莉接觸的記錄,以及那份來自鄰省的匿名舉報信摘要。
但是,僅有這些材料夠嗎?
林傑點燃一支煙,煙霧繚繞中,眉頭緊鎖。
“智健雲創”的問題,目前還停留在合理懷疑階段,缺乏直接證據鏈將張哲與其關聯起來。
作風問題更是隻有一封模糊的舉報信和側麵打聽來的信息,無法作為呈堂證供。
現在就拋出這些材料,不僅扳不倒張哲,反而會徹底暴露自己,引來滅頂之災。
他需要等待一個更好的時機,或者,等待張哲自己出現更大的、無法掩蓋的破綻。
他需要將這些“黑材料”淬煉成一把能一擊致命的利劍,而不是幾根隻能撓癢癢的木刺。
他將這些材料小心地收藏進一個普通的檔案袋裡,貼上“基層調研參考資料”的標簽,鎖進了文件櫃的最底層。
喜歡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