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以驚人的速度組建起來,地點就設在省政府應急指揮中心,這裡擁有全省最先進的通訊和指揮係統。
總指揮由省委馬書記親自掛帥,省長任第一副總指揮,坐鎮中樞,統籌全局。
而負責具體專業指揮、直麵疫情風暴的兩個副總指揮職位,落在了林傑和韓誌軍肩上。
林傑和韓誌軍正在衛健委的應急指揮中心,盯著大屏幕上不斷跳動的疫情數據。
邊州市的報告還在不斷傳來,確診和疑似病例數字持續攀升,傳播鏈條逐漸清晰,顯示疫情已在邊州市區出現社區傳播。
馮靜雲傳達了省委的任命,她的臉色同樣凝重:“林傑同誌,誌軍同誌,省委把這麼重的擔子交給你們,是對你們能力的信任,也是對我們衛健委的考驗。現在不是講條件、分彼此的時候,必須精誠團結,共克時艱!”
林傑和韓誌軍對視了一眼。
兩人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決絕。
之前的路線之爭、權力博弈,在眼前這場可能席卷全省的災難麵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兩人幾乎異口同聲。
沒有片刻耽擱,他們立刻帶著衛健委的核心骨乾,轉移到了省政府的聯合指揮部。
指揮部裡一片繁忙景象。
電話鈴聲、鍵盤敲擊聲、急促的交談聲交織在一起,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分區塊顯示著全省地圖、疫情動態、資源調配情況、以及國家層麵的指令通知。空氣中彌漫著緊張和焦灼。
馬書記主持召開了指揮部的第一次全體會議。
他直接切入主題:“現在是與病毒賽跑,每耽誤一分鐘,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指揮部就是大腦,就是中樞,必須高效運轉!林傑、韓誌軍,你們是專業指揮,我要你們在最短時間內,拿出全省層麵的防控總體方案和應急處置措施!”
會議一結束,林傑和韓誌軍立刻在指揮部旁邊找了個小會議室,關起門來。
“老韓,時間緊迫,客套話不說了。”林傑率先開口,攤開一張全省地圖,“當務之急是兩件事:第一,控製邊州疫情,防止擴散;第二,築牢全省防線,尤其是交通樞紐和重點場所。”
韓誌軍點頭,手指重重地點在邊州市的位置:“邊州是重中之重!必須采取最堅決、最果斷的措施!我的意見是,立刻對邊州市全市範圍實行最嚴格的管控,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切斷傳播鏈!同時,全省範圍內,立即提升防控等級,公共場所測溫、查驗健康碼、限製大型活動!”
他的思路清晰,傾向於采取“雷霆手段”。
林傑盯著地圖,眉頭緊鎖:“全市嚴格管控是必要的。但具體到什麼程度?是全部靜默,還是劃分風險等級,實行差異化管控?這需要基於更精確的流調數據。另外,全省層麵的防控,也要考慮經濟社會承受能力,不能一刀切,要精準施策。”
他轉向跟進來的省疾控中心主任趙東升:“趙主任,現在最關鍵的是流調溯源!我要知道病毒到底傳了多遠,傳播鏈到底有多複雜!你們的人手夠不夠?技術支撐跟不跟得上?”
趙東升趕緊彙報:“我們已經抽調了全省最精銳的流調隊伍支援邊州,國家疾控的專家也在路上。但病例增長快,密接者數量龐大,排查壓力非常大!”
“人手不夠就從其他地市調!省裡統籌!”韓誌軍立刻接話,“這個時候不能講價錢!必須把所有的密接者、次密接者一個不漏地找出來,隔離開!”
“隔離點呢?醫療資源呢?”林傑追問,“邊州的icu床位夠不夠?醫護人員防護物資儲備如何?全省的醫療資源要立刻進行摸底,建立統一調度機製!”
他看向負責醫療資源的副主任:“馬上統計全省負壓救護車、呼吸機、eo、防護服、口罩等重點物資儲備和產能情況!確保一線不斷供!”
一道道指令從小會議室裡發出,整個指揮部如同上緊了發條的機器,開始超負荷運轉起來。
林傑和韓誌軍,這兩個曾經在辦公室裡為了方案細節爭執不下的人,此刻卻展現出了驚人的默契。
一個更側重於宏觀決策和資源統籌,一個更專注於技術路線和基層落實。
他們不再是誰說服誰,而是基於各自的專業判斷和經驗,快速補充,共同決策。
危難時刻,個人的那點心思被壓到了最低,肩頭沉甸甸的責任迫使著他們必須團結一致。
然而,這種建立在巨大壓力下的“團結”能維持多久?
當更具體的、關乎千萬人安危的核心防控策略擺在麵前時,他們之間那深層的理念差異,是否會再次爆發?
喜歡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