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指揮部裡,燈火通明,空氣裡彌漫著濃重的咖啡味和煙草味,還有一種繃緊到極致的壓力。
巨大的電子屏幕上,邊州市的地圖清晰可見,各種顏色的區塊和不斷跳動的數字閃爍著。
紅色代表確診病例,黃色是疑似,藍色是密接人員範圍。
那一片片從河口鎮向市區蔓延的紅色,灼燒著每個人的神經。
韓誌軍指著屏幕,斬釘截鐵地說:“馬書記,各位領導,情況已經很明確了!病毒傳播速度遠超預期,邊州市區已出現明確的社區傳播!根據我們在部裡處理類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必須立刻對邊州市全域采取最嚴格的封控措施,也就是事實上的‘全城靜默’!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動,迅速篩出潛在感染者,打斷傳播鏈!這是最快、也是最有效控製局麵的辦法!”
他帶來的團隊成員立刻附和,搬出了國際國內的一些案例和數據,強調在傳播源頭不明、擴散風險極高的情況下,“休克療法”的必要性。
幾個來自經濟部門和交通部門的領導眉頭緊鎖。全域靜默?
邊州是省內西南門戶,重要的物流樞紐和邊境貿易城市,常住人口近四百萬。
一旦按下暫停鍵,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物資保供的壓力……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
林傑一直盯著屏幕上的流調數據鏈。
等韓誌軍說完,他抬起頭,看向坐在主位的馬書記說道:
“馬書記,韓主任的方案是從最壞情況出發,決心很大。”林傑先肯定了對方的出發點,這是必要的姿態,但他話鋒隨即一轉,“但是,我們省有我們省的實際情況。邊州地形複雜,下轄三區五縣,發展不平衡。河口鎮是明確的暴發點,市區幾個病例的流調也基本清晰,都指向河口鎮的輸入。目前,真正的社區廣泛、隱匿傳播的證據還不充分。”
他走到大屏幕前,用激光筆點出幾個關鍵區域:“如果我們現在就對整個邊州四百萬人一刀切靜默,代價太大,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資源擠兌。我的意見是,采取‘精準流調、分級管控’的策略。集中全省流調力量,撲在邊州,尤其是市區,爭分奪秒把所有的密接、次密接、高風險人群一個不漏地挖出來,隔離起來。同時,根據風險等級,劃分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實行差異化管理。封控區足不出戶,管控區人不出區,防範區強化社會麵管理。這樣既能抓住防控重點,又能最大限度減少對經濟社會運行的影響。”
“精準?林主任,現在病毒不跟你講精準!”韓誌軍有些急了,音量提高,“等你的流調把所有鏈條都摸清楚,病毒早就不知道傳了幾代了!我們是在跟病毒賽跑,不是在做學術研究!部裡三令五申,麵對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初期采取果斷甚至超常規的社交隔離措施是關鍵!你不能拿幾百萬人的健康安全去賭那個可能還沒有廣泛傳播!”
“這不是賭!”林傑迎上他的目光,更加堅決的說:“這是基於現有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和邊州現實情況做出的判斷。全域靜默聽起來一勞永逸,但執行起來難度巨大,基層力量能否跟上?群眾基本生活就醫需求如何保障?如果準備不足倉促上馬,很可能導致秩序混亂,反而給病毒傳播創造更多機會!我們要的是控製疫情,不是製造次生災害!”
“你這是保守!是經驗主義!”韓誌軍幾乎是吼了出來,他習慣了大開大合的部委思維,覺得林傑這種“繡花功夫”在凶猛疫情麵前簡直迂腐。“等到你的‘精準’控不住,疫情擴散到全省全國,那個責任,你林傑負得起嗎?!我韓誌軍負得起嗎?!”
“我負不起!”林傑聲音也沉了下來,盯著韓誌軍,“但正因為負不起,才更要科學決策,不能病急亂投醫!你說我保守,我說你激進!不顧省情市情的激進,同樣是不負責任!”
會議室裡的火藥味瞬間濃烈起來。
兩位專業指揮副總指揮,在關係到千萬人安危的核心策略上,當著省委主要領導的麵,吵得麵紅耳赤,寸步不讓。
支持韓誌軍的人,覺得林傑太過書生氣,缺乏魄力;
支持林傑的人,則認為韓誌軍脫離實際,搞“一刀切”是懶政。
馬書記臉色凝重,他看了一眼省長,省長也是眉頭深鎖。
這個決定太難下了。
一邊是潛在的巨大失控風險,一邊是看得見的沉重代價。
“數據!”馬書記突然開口,打斷了爭執,“我要更詳細的數據支撐!林傑,你‘精準防控’需要多少流調力量?多長時間能初步廓清傳播鏈?韓誌軍,你‘全域靜默’的預案呢?物資保障、醫療保障、社會穩定,具體方案拿出來!光吵有什麼用?我要看到可行性報告!”
他看了一眼時間,已是淩晨三點。
馬書記一聲令下:“給你們兩個小時,把各自方案的詳細依據、所需資源、風險評估,給我擺到桌麵上來!兩個小時後,再次開會定奪!”
散會後,林傑和韓誌軍各自帶著人馬,衝回旁邊的辦公室,開始瘋狂地準備材料。
鍵盤敲擊聲、電話聯絡聲、急促的討論聲幾乎要掀翻屋頂。
林傑一邊讓王鑫緊急協調省疾控,調集所有能調動的流調人員,計算最快摸排速度,一邊親自打電話給邊州市委書記,核實基層管控的實際承載能力。
韓誌軍則讓秘書立刻聯係他在部裡的舊部,索要更多國際國內采取全域封控的成功案例和數據模型,同時催促省交通廳、商務廳儘快拿出全域靜默下的物流保供初步設想。
兩個小時的煎熬。
指揮部裡煙霧繚繞,每個人眼裡都布滿了血絲。
林傑敲著腦袋,看著窗外漆黑的城市。
他知道,這兩個小時,將決定邊州乃至全省未來一段時間的命運。
他的“精準防控”看似更優,但容錯率極低,一旦某個環節出紕漏,導致疫情失控,他將萬劫不複。
而韓誌軍的“全域靜默”雖然代價慘重,但政治上更“安全”,即使效果不佳,也可以歸咎於“采取了最嚴格的措施”。
這不是簡單的學術爭論,這是裹挾著巨大政治風險和民生壓力的艱難抉擇。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兩個方案,兩種思路,即將再次碰撞。
到底,聽誰的?
喜歡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