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傑放下茶杯:“馮書記,我明白。隻要他們合法合規參與投標,實力足夠,我們歡迎。但如果想靠背景走捷徑,對不起,此路不通。”
回到辦公室,林傑把王鑫叫進來:“通知代理機構,資格預審評審會,專家名單嚴格保密,評審過程全程錄像。另外,把這幾家重點公司的背景資料,尤其是股東結構、關聯交易、過往業績和訴訟糾紛,都給我再深挖一遍,特彆是那個‘新銳科創’和‘瑞科國際’。”
“明白!”王鑫應道,“林主任,還有件事,康華醫療的老總,趙康,想約您見個麵,吃個便飯,說純粹是請教政策,不談項目。”
林傑擺擺手:“告訴他,飯就不吃了。有什麼政策問題,可以書麵谘詢,我們公開答複。”
資格預審結果出來了,二十八家刷下去一半多,剩下十二家進入下一輪技術標和商務標評審。
國健集團、瑞科國際、康華醫療、新銳科創等都赫然在列。
評審會前一天晚上,林傑在家接到韓誌軍電話。
“老林,可以啊,資格預審搞得風生水起。”韓誌軍調侃道,“部裡這邊我都幫你盯著呢,暫時沒啥大風浪。不過我可提醒你,那個瑞科國際,背景不簡單,跟幾個國際醫藥巨頭都有勾連,他們那個方案,你得多留個心眼,彆被那些花裡胡哨的概念忽悠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知道。謝謝提醒。”
“還有,‘新銳科創’那邊,我隱約聽到點風聲,他們可能不止走了羅老這條線,好像還搭上了省裡某個常委的線。你小心點,彆在陰溝裡翻船。”
林傑心裡一沉:“哪個常委?”
“還沒摸清,隻是風聲。你自己多注意吧。”
掛了電話,林傑心情有些沉重。水比想象中還深。
第二天,技術標和商務標評審在封閉的評標區進行。
林傑作為招標人代表,隻在現場監督,不參與打分。
評審專家都是從專家庫隨機抽取的,來自高校、設計院、大型醫院,都是業內資深人士。
評審過程緊張而激烈。國健集團的方案四平八穩,但缺乏亮點;
瑞科國際的技術確實前沿,但報價高昂,而且很多技術依賴進口,存在潛在風險;
康華醫療的方案務實,性價比高,但品牌影響力稍弱;
新銳科創的方案寫得天花亂墜,概念很新,但仔細推敲,很多關鍵技術細節含糊其辭,業績也多是小項目拚湊。
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瑞科國際和新銳科創之間。
支持瑞科的國際專家認為,應該采用國際領先技術,一步到位。
支持康華的專家認為,應該立足本省實際,選擇更穩妥、可持續的方案。
而有兩位專家,則明顯傾向於新銳科創,不斷強調其“創新性”和“靈活機製”。
林傑冷眼旁觀,沒有說話。
他之前立下的所有規矩,能不能頂住,就看現在了。
喜歡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