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玩味愛傷寒
仲景先師勝祖傳
精妙絕倫用八法
臨床指導兩千年
偉大的張仲景,偉大的傷寒論。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畢業已經兩年有餘。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我一直跟隨爺爺學習臨床經驗和醫學知識,收獲頗豐。
就在某一天,診所裡來了一位女子。我熱情地接待了她,並按照中醫的傳統方法,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對她進行了全麵的診斷。
在切脈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位女子的脈象十分奇特,與我以往所接觸過的脈象都有所不同。於是,我決定與爺爺一同探討這個病例,希望能從他那裡得到一些啟示。
經過一番深入的討論和請教,我們最終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這位女子之所以脈象異常,是因為她長期處於思春的狀態。
這個病例被我們命名為“思春不止案”。患者王某,女性,38歲,於2004年8月20日前來初診。據她所述,大約在1年前,她開始頻繁地觀看黃色錄像,並在觀看的同時進行手淫自慰。
三個月前,每當與那位中年俊帥男子交往時,患者就會感到內心如春水蕩漾一般,難以自持,同時陰道也會變得潮濕,這種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後自行緩解。患者曾經接受過一個月的心理治療,但效果並不理想;此外,她還服用過鹽酸氯米帕明、穀維素等西藥以及四十多劑中藥,但最終都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
目前患者的症狀表現為:每次與俊帥男子交往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入非非,陰液也會不自覺地外泄,有時甚至當晚還會與該男子在夢中交合。此外,患者還伴有左下腹隱痛、眼睛乾澀、視物昏花以及頭發脫落等症狀。觀察其舌頭,發現舌紅苔白厚膩,脈象較弱。綜合這些症狀,可以判斷患者屬於陰陽兩虧、心腎不交的證型,因此給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進行治療。
該方劑的具體用藥為:桂枝、土炒白芍各12克,龍骨、牡蠣各15克,生薑2片,大棗3枚。患者需連續服用10劑,每日1劑,早晚飯後各服1次。
8月30日患者前來複診,除了夢交的症狀消失外,其他症狀與之前相同。於是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蓮子須、益智仁各12克,繼續服用10劑。
9月10日患者第三次前來複診,此時症狀已經大為減輕,除了偶爾還會有陰液外泄的情況外,其他方麵都已恢複正常。因此,仍然以二診時的方劑繼續服用10劑,以鞏固療效,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
10月26日患者因它病求診,言其病已痊愈,未再發作。按《金匱·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雲:“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本案患者陰液外泄,與“男子失精”類似,況其尚有夢交之症,故其主症與此條所述吻合。病人左下腹隱痛,目乾目昏.頭發脫落,也與張仲景之說相符。故以治男子遺精、女子夢交之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之取效。蓋因其基本病機均為陰陽兩虛、心腎不交,故症雖不同而治法相通也。
房事昏厥案之孫某,年方二一,花信之齡。2004年11月9日初診,半月前,孫某與男友共赴巫山之時,不虞外人突入其室,猝受驚恐,以致昏厥。約6分鐘後,經掐人中穴方得蘇醒。此後,又行房事2次,然均發病,症狀如前。刻診:口苦心煩,如焚如灼;胸悶噯氣,似有塊壘;手足心熱,若炙若烤;舌紅苔白,脈象弦急。此乃氣機不暢,熱鬱胸中,上擾神明之證也,遂予梔子豉湯加味治之,藥用:焦山梔、淡豆豉各20g,青蒿12g。3劑,每日1劑,早晚飯後各服1次。並囑病人查心電圖、腦電圖和電解質。
9月12日二診,口苦心煩消失,手足心熱減輕,各種檢查未見異常。昨晚房事1次,昏厥未發,唯感胸悶。上方加厚樸花12g,繼服10劑以資善後。9月24日三診,言其病症未有再發,然仍感手足心熱,舌脈同前。囑其常服七葉安神片以求根治。按《傷寒論》77條雲:“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室者,梔子豉湯主之”。本例房室昏厥案,因有口苦心煩、胸中窒塞兼症,恰似本條所述,故以梔子豉湯加味治之,效如桴鼓。
子時低熱案王某,男,四十一歲,二零零四年五月六日初診。兩年前,王某外出打工歸家,飲酒半斤有餘,當夜子時,與妻行房事。次日,每至子時,便低熱發作,體溫如波瀾般在三十七度四至三十七度九之間起伏,至醜時後,熱度自退。經服感冒通、安乃近等藥,六日後,病愈。此後,每逢與妻交合,此病必發,纏綿四至六日,其熱方退。曾服抗炎藥十餘種、中藥二百餘劑,皆無寸功,病人苦不堪言。刻診:每日子時發熱,體溫如潮汐般在三十七度一至三十七度七之間漲落,至醜時以後,熱度漸退,次日複作。發熱時,自覺困倦乏力,小腹墜脹,頭昏眼花,雙腿如被繩索束縛般拘急。二便和調,飲食尚可,舌脈如常。深思熟慮後,本症與《傷寒論》中“陰陽易”病相似,故以燒渾散治之。囑其取妻子褲頭近陰處如手掌大小布料一塊,置瓦上燒灰,用熱黃酒每日分兩次衝服,連用三日,以觀其效。五月九日二診,言其服用一日後,發熱已不再發作,昨夜與妻交合,今日並未發熱,惟覺子時尚有困倦之感,雙腿仍感拘急,餘無異常,囑其原藥繼進五日。五月十五日,患者欣然來告,其病一直未發,僅在子時感覺困倦。
囑其早服濃縮金匱腎氣丸15粒,晚服濃縮六味地黃丸15粒.以臻善後。按《傷寒論》第392條雲:“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諢散主之”。本案患者病起夫妻交合,其發病方式類似於“陰陽易”;發熱時困倦乏力,小腹墜脹,頭昏眼花.雙腿拘急,其臨床表現與張仲景所論相符。故以燒灰散治之而獲奇效。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三年多的光陰轉瞬即逝,在這三年裡,我如饑似渴地跟隨爺爺臨床學習,感覺自己的醫術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一日,爺爺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大孫子啊,咱們韓家這點絕活,你也學得八九不離十了,你現在應該如鳥兒出籠一般,到外邊去闖蕩一番。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山外還有山啊!希望你以後能夠將中醫這顆璀璨的明珠發揚光大,讓它在世界的舞台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喜歡我的中醫生涯之路請大家收藏:()我的中醫生涯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