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陰陽應象大論_我的中醫生涯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中醫生涯之路 > 第30章 陰陽應象大論

第30章 陰陽應象大論(1 / 2)

今天我們要講解的是《陰陽應象大論》這一篇章,它可是專門係統地論述了陰陽之道呢!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那就是陰陽是天地萬物運行變化的根本。這個概念的提出,為陰陽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乃至中國哲學史上奠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哦!

在這篇文章中,還提到了很多有趣的概念呢,比如陰陽、靜動、寒熱、濁清、厚薄、衰盛等等。而且呀,它還指出了金木土水火與人體五臟之間的對應關係呢!這可真是太神奇啦!

不僅如此哦,這篇文章還告訴我們,人的陰陽之氣和天地四時之氣息息相通呢!也就是說,人的健康與否與陰陽之氣的盛衰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哦!所以呀,養生和治病都必須依據陰陽關係來進行調理,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

最後呀,這篇文章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中醫學理念,那就是“陽病治陰,陰病治陽”。這個理念對於我們理解和治療疾病可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呢!

黃帝也說過:“陰陽變化是天地間的普遍規律,是一切事物的綱領,是變化的起源,是生長消亡的根本,萬物變化的根源,是神妙玄通的所在。”可見陰陽之道在古代就已經被人們所重視啦!治病必須要追根溯源,找到病因的根本所在。就如同天地之間的陰陽變化一樣,陽氣積聚而上升,形成了天空;陰氣凝聚而下降,形成了大地。陰性代表著靜止,陽性則代表著運動。陽性主導著事物的萌生,陰性主導著事物的成長;陽性主導著殺伐,陰性主導著收藏。陽性使得萬物化為氣,陰性使得萬物形成形。寒冷到了極致就會產生熱,炎熱到了極致就會產生寒。寒氣產生渾濁的陰氣,熱氣產生清澈的陽氣。如果清氣在下,就會導致腹瀉的病症;如果濁氣在上,就會引發脹滿的病症。這就是陰陽相互作用,導致氣血逆行的結果。因此可以說,清澈的陽氣變為天空,渾濁的陰氣變為大地。大地的氣息上升形成雲,天空的氣息下降變成雨;雨來源於大地的氣息,雲出自於天空的氣息。人體的清陽之氣從上部的孔竅散發出來,濁陰之氣從下部的孔竅排出。清陽之氣從腠理和關節處發泄,濁陰之氣則內注於五臟。清陽之氣充實四肢,濁陰之氣卻歸屬於六腑。

水代表陰性,火代表陽性。陽氣表現為氣,陰氣表現為味。五味滋養著人的形體,而形體又產生了氣,氣進一步轉化為精氣,最終彙聚成真氣。精氣的存在依賴於氣,而形體的維持則依賴於五味。真氣產生了精氣,而精氣又塑造了形體。然而,味如果過量,就會對形體造成傷害,而氣如果過於旺盛,也會對精產生摧殘。精可以轉化為氣,而氣又會受到味的影響。陰性的氣味通常從下竅排出,而陽性的真氣則從上竅呼出。

味道濃鬱的屬於陰,味道清淡的屬於陽;氣濃厚的屬於陽,氣稀薄的屬於陰。味道濃鬱的食物容易導致泄瀉,而味道清淡的食物則有助於腸胃的通暢。氣稀薄的食物能夠發散邪氣,而氣濃厚的食物則會使人發熱。過度旺盛的火氣會使元氣衰弱,而適度的火氣則能夠使元氣旺盛。過度旺盛的火氣會消耗元氣,而元氣則需要適度的火氣來滋養;過度旺盛的火氣會耗散元氣,而適度的火氣卻能夠增強元氣。

在各種氣味中,辛辣和甘甜且具有發散作用的屬於陽;酸澀和苦味且具有湧泄作用的屬於陰。

陰陽在人體之中,相互依存,相互製約。如果陰氣過於旺盛,陽氣必然會受到損害。反之,陽氣過盛,陰氣也必然會受到影響。陽氣偏盛時,人體就會產生熱的症狀;而陰氣偏盛時,則會出現寒的症狀。

然而,寒和熱並不是絕對的,它們之間會相互轉化。當寒重到一定程度時,反而會出現熱象;同樣,當熱重到一定程度時,也會出現寒象。寒症會傷害人的形體,使人感到寒冷、僵硬;而熱證則會傷害人的生氣,使人感到煩躁、發熱。

氣和形體是相互關聯的,氣受傷會導致疼痛,而形體受傷則會引起腫脹。因此,一般來說,如果先出現疼痛,然後再出現腫脹,那是因為氣先受到傷害,進而影響到了形體;而如果先出現腫脹,然後再出現疼痛,那就是因為形體先受到傷害,進而累及到了氣分。

此外,自然界中的風寒之氣過盛,會使人的形體產生顫動;而邪熱之氣過盛,則會使肌肉生發紅腫。燥氣過盛,會導致人口乾舌燥;濕氣過盛,則會引起生發泄瀉。

天有四季的交替和五行的變化,這些都是為了促進自然萬物的生長、收藏,從而產生寒、暑、燥、濕、風這五種氣候的變化。而人有五臟,五臟化生出五氣,進而產生喜、怒、悲、憂、恐這五種不同的情誌。因此,人的情緒變化會影響到身體內的氣,而寒暑等自然因素則會對身體的形體造成損傷。當人憤怒到極點時,會損傷體內的陰氣;而當人極度喜悅時,則會傷害到陽氣。如果體內的氣逆亂上衝,就會導致血脈阻塞不通,人的麵色和形體也必然會發生變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一個人不能有效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不懂得根據寒暑的變化來調節身體,那麼就會麵臨生命受到威脅的危險。所以說,陰氣過盛時就會轉向陽氣,陽氣過盛時也必然會走向陰氣。這就如同四季的更替一樣,是一種自然的規律。

正因為如此,冬季如果受到寒氣的侵襲,到了春季就容易引發熱病;春季若遭受風邪的感染,到了夏季就可能出現泄瀉的病症;夏季若被暑熱所傷,到了秋季就容易患上瘧疾;而秋季若被濕邪所侵,到了冬季就可能會引發咳嗽。

黃帝問道:“我聽聞古代的聖人們,在講述人體的形態時,能夠辨彆臟腑的陰陽屬性,還能融會貫通六合,從而審視經脈之間的聯係;對於氣穴所發的部位,也都有各自的名稱;肌肉與骨骼相互連接的地方,都有其各自的起始點;每條經絡的順逆走向,也都有其條理順序;四時陰陽的變化,也都有一定的規律;外在環境與人體內部的對應關係,也都存在著表裡的聯係。這些說法是否屬實呢?”

岐伯回答道:“確實如此啊!東方對應著春季,春季多風,風能滋養樹木,樹木又能生出酸味,酸味具有滋養肝臟的作用,肝臟能夠滋養筋脈,而筋脈又能滋養心臟。”肝氣與目相互連通,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係。在自然界中,肝氣對應的是風,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夠吹動萬物;在地為木,木具有生長、生發的特性;在人體中,肝氣則表現為筋,筋是連接肌肉和骨骼的組織,具有柔韌性和彈性;在五臟中,肝氣對應的是肝,肝主疏泄,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在五色中,肝氣對應的是黑,黑色象征著深沉和內斂;在五音中,肝氣對應的是角音,角音悠揚婉轉,具有舒緩情緒的作用;在五聲中,肝氣對應的是呼,呼喊可以抒發肝氣;在變動中,肝氣對應的是握,手握緊時會感受到肝氣的收縮;在七竅中,肝氣對應的是目,目能視物,與肝氣的滋養密切相關;在五味中,肝氣對應的是酸,酸具有收斂的作用;在情誌中,肝氣對應的是怒,憤怒會影響肝氣的正常運行。

然而,過度的憤怒會傷害肝臟,而悲傷則能夠抑製憤怒。風邪容易傷害筋脈,而乾燥的氣候則能夠抑製風邪的侵襲。酸味過度會損傷筋脈,而辛味則能夠抑製酸味的過度收斂。

南方地區氣候炎熱,熱能夠生火,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火生苦味,苦味能夠滋養心臟,心臟又能生血,血液則能滋養脾臟。心與舌相互連通,舌能夠感知味道,也能反映心臟的健康狀況。

在自然界中,南方對應的是熱,熱是一種強烈的能量;在地為火,火具有燃燒、明亮的特性;在人體中,火對應的是血脈,血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在五臟中,火對應的是心,心主神明,主宰著人的精神活動;在五色中,火對應的是赤,赤色代表著熱情和活力;在五音中,火對應的是徵音,徵音高亢激昂,能夠激發人的熱情;在五聲中,火對應的是笑,笑是一種表達喜悅的方式;在人體情誌變動中,火對應的是憂,過度的喜悅會導致心氣渙散,而憂愁則能夠抑製喜悅;在七竅中,火對應的是舌,舌能夠辨彆五味,也與心臟的功能密切相關;在五味中,火對應的是苦,苦味能夠清心降火;在情誌的變動上,火對應的是喜,適度的喜悅對心臟有益,但過度的喜悅則會傷害心氣。

過喜會損傷心氣,而恐懼則能夠抑製過度的喜悅。熱邪容易耗傷人體的正氣,而寒水則能夠抑製熱邪的侵襲。苦味過度會損傷正氣,而鹹味則能夠抑製苦味的過度沉降。

中央對應五行中的土,土具有濕潤的特性,所以說中央生濕。而濕又能滋養土地,使土地肥沃,因此濕能生土。土氣孕育出甘味,甘味可以滋養脾臟,脾臟健康則能滋養肌肉,肌肉強壯了就會使肺氣充實,因為脾和口是相通的。

在自然界中,中央對應的是濕,大地對應的是土,人體中對應的是肌肉,五臟中對應的是脾,五色中對應的是黃色,五音中對應的是宮音,五聲中對應的是歌聲,變動中對應的是乾嘔,七竅中對應的是口,五味中對應的是甘味,情誌中對應的是思慮。思慮過度會損傷脾臟,但憤怒可以抑製思慮;濕氣過重會傷害肌肉,但風邪可以抑製濕氣;甘味食用過多會損傷肌肉,但酸味可以抑製甘味。

西方對應五行中的金,金具有乾燥的特性,所以說西方生燥。燥氣能夠催生金屬,金屬又能產生辛味,辛味可以滋養肺部,肺部健康則能滋養皮毛,皮毛又能滋生腎水,因為肺和鼻是相通的。

在自然界中,西方對應的是燥,大地對應的是金,人體中對應的是皮毛,五臟中對應的是肺,五色中對應的是白色,五音中對應的是商音,五聲中對應的是哭聲,變動中對應的是咳嗽,七竅中對應的是鼻,五味中對應的是辛味,情誌上對應的是憂愁。憂愁過度會損傷肺部,但喜悅可以抑製憂愁;熱氣過重會傷害皮毛,但寒氣可以抑製熱氣;辛味食用過多會損傷皮毛,但苦味可以抑製辛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北方,寒冷之氣盛行,寒冷之氣又能催生水,水具有鹹味,而鹹味能夠滋養腎氣,腎氣充足則能滋養骨髓,骨髓得到滋養後可以養肝,同時,腎與耳朵是相通的。

北方對應著天空中的寒,大地中的水,人體中的骨髓,五臟中的腎,五色中的黑,五音中的羽,五聲中的呻吟,變動中的戰栗,七竅中的耳,五味中的鹹,情誌中的恐。

然而,過度的恐懼會傷害腎臟,但思考可以抑製恐懼;過度的寒冷會傷害血液,但乾燥可以抑製寒冷;過度的鹹味會傷害血液,但甜味可以抑製鹹味。

綜上所述,天地是萬物上下之分的根源,陰陽是男女血氣之彆的依據,左右是陰陽運行的通道,而水火則是陰陽的具體體現。陰陽的變化是一切事物生成的原始動力。因此可以說,陰在內,有陽作為它的護衛;陽在外,有陰作為它的輔佐。

黃帝一臉疑惑地問道:“人究竟應該如何取法於陰陽呢?”

岐伯沉思片刻,然後緩緩回答道:“當陽氣勝過陰氣時,人體就會出現發熱的症狀,皮膚的腠理也會緊閉,呼吸變得急促,甚至身體會不自覺地俯仰。此時,汗液無法排出,熱氣難以消散,口唇會變得乾燥,內心也會感到煩悶。如果還有腹部脹滿的感覺,那就意味著病情已經相當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這種情況下,病人通常能夠熬過冬天,但難以承受夏天的炎熱。”

接著,岐伯話鋒一轉,繼續說道:“相反,當陰氣勝過陽氣時,身體會發冷,即使出汗後,仍然會感覺周身清冷,不時地打寒顫。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暈厥的現象。同時,腹部脹滿也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這樣的病人往往能夠熬過夏天,卻難以度過冬天。”

黃帝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地點頭表示理解。待岐伯說完,他緊接著追問:“那麼,如何才能使陰陽得以調和呢?”


最新小说: 靈蔬天價?抱歉,有錢也得排隊 末世進化我是異種生物製造師 重生大唐,在高陽公主府當牛馬 仙尊重生:強吻校花後,全網炸了 第四天災:到底誰才是域外天魔 模擬器:我,諸天至高家族老祖! 超神之自研戰錘40K科技 奪回家產,資本家大小姐下鄉邊疆 死亡遊戲:失敗者的逆襲 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