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脾是大總管,脾瘀則痰濕四起_我的中醫生涯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中醫生涯之路 > 第228章 脾是大總管,脾瘀則痰濕四起

第228章 脾是大總管,脾瘀則痰濕四起(1 / 1)

親愛的夥伴們,大家晚上好呀!今天晚上呢,咱們就來聊一聊脾這個大總管。你們知道嗎,脾可是非常重要的哦,如果脾出現了瘀滯,那痰濕就會像野草一樣四處蔓延呢。

先來說說這個“倉廩之官”吧。古人認為胃和脾是通過一層膜相連的,所以就把它們合稱為“倉廩之官”。這裡的“倉廩”呢,其實就是指米庫和糧倉啦,所以“倉廩之官”就是負責營養供給的哦。也就是說,脾胃在我們人體中可是主管後勤保障和供養的重要器官呢!它們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主運化和統攝血液。

那什麼是“運化”呢?簡單來說,“運化”就是消化、吸收、運輸和轉化的意思啦。脾主運化的功能呢,主要包括兩個方麵哦,一個是運化水穀精微,另一個就是運化水液啦。作為營養物質的供應站,脾運化精微的功能可是相當重要的呢!它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充足的營養,滿足人體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需要哦。所以呀,古人都稱“脾為後天之本”呢!如果脾的這種功能減退,脾失健運,那麼人體的消化、吸收和運輸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這時候,人們可能會出現胃口差、不想吃東西的情況,即使吃了東西,也會感覺飯後腹脹不適,甚至可能出現腹瀉等症狀。長此以往,身體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就會逐漸變得全身乏力、消瘦不堪,精神狀態也會受到極大影響,變得萎靡不振。

不僅如此,脾對於體內水液的吸收和運轉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脾氣虛弱或者脾陽虛時,水濕運化就會失調,從而導致水濕在體內停留。如果這些水濕停留在肌膚,就會引發水腫;而如果水濕停留在體腔,比如胸腔、腹腔等部位,就會導致胸水或腹水的出現。正因為如此,中醫才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說法。

此外,脾還主統血。簡單來說,脾能夠統攝控製周身血液的流行,確保血液順著經脈正常運行,而不會溢出血管之外。然而,在病態情況下,如果脾氣虛弱,就會出現氣不攝血的現象,導致血液失去統攝之力,從而溢出絡脈。這樣一來,人體就可能出現尿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症狀。這種病理現象被稱為“脾不統血”。

《黃帝內經》中提到:“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這裡的“諫議之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所謂“諫”,即規勸之意,而諫官則是負責規勸國王改正錯誤的人。國王作為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即便他說錯話或做錯事,一般人也往往不敢輕易指出。然而,唯獨諫官有權利且有責任指出皇帝的過錯,他們敢於直言進諫,毫不留情地給皇帝潑冷水,猶如敲響一記警鐘,使皇帝能夠及時清醒過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從而避免釀成更大的悲劇。

那麼,在皇帝身邊侍奉的眾多官員中,究竟有誰能夠真正做到給皇帝諫言,時時刻刻提醒他呢?答案便是諫言大夫。然而,為何我們不直接將脾稱為諫言大夫,而是稱之為大總管呢?這是因為諫言大夫僅僅是在語言上指出皇帝的錯誤,而脾所承擔的責任遠不止於此。脾不僅要像諫言大夫一樣,及時發現並指出身體的問題,還要統管身體的一切大小事務,就如同一個大總管一樣,全麵負責身體的正常運轉。

既然是大總管,那麼身體中至關重要的物質之一——血,自然也在脾的管轄範圍之內。《黃帝內經》有言:“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那麼血究竟從何而來呢?它正是由我們攝入的飲食精微所化生。脾猶如一位儘責的分配者和運送員,不僅負責將這些飲食精微合理分配、運送至身體各處,還肩負著統攝血液的重要職責。“統”即統攝、控製之意。這就如同馬路上的交警,指揮著交通,使道路保持暢通。一旦交警缺席,無人管理,有的司機便會肆意逆行,有的則會在禁止拐彎的路口強行拐彎,最終導致整個交通陷入混亂。脾在身體中統攝血液,使其不致外溢,讓血液能夠沿著正常的路線循環運轉。倘若脾出現問題,統攝功能喪失,血液就會四處流溢,不再遵循正常的路徑。例如,女性朋友來月經時,月經本應向下流淌,可若是脾統攝血液的功能喪失,血就可能上溢,從鼻子中流出,此乃經血倒流。若脾統血的功能減弱,還會導致血虛的現象以及容易出血的狀況,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宮出血等,並伴有一些脾虛的症狀。

血溢出脈外,就會變成瘀血。這就好比我們煮粥時,若未能控製好火候,粥就會溢出鍋外,流到灶台上,甚至會流進煤氣灶眼裡。若是不能及時清理,時間一久,這溢出的粥就會乾結變硬,牢牢粘在灶台上,堵住煤氣灶眼,難以清理。血也是如此,不受脾統攝的血就仿佛脫離了組織的孤雁,孤零零的,進而凝結成瘀血。這些瘀血會將經脈堵塞,導致正常的血無法通行,氣也會隨之滯緩下來。

脾統血,乃是人體的免疫器官,其自身疾病較為罕見。然而,一旦出現問題,人體的整體健康就會亮起紅燈,因為平日裡切不可忽視對脾臟的保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檢查一下你的脾臟功能

1.麵部長色斑。長斑的女性通常消化係統能力弱一些。

2.白帶過多。脾主管體內排濕,如果濕氣過多,超出了脾的能力,就會出現體內濕氣過盛,白帶增多是其中的一個體現。

3.脂肪堆積。脂肪在中醫裡另有一個名字:痰濕,是由於脾的消化功能不佳,不能及時把垃圾毒素排出體外而產生的。有效的減肥必須圍繞恢複脾胃正常代謝痰濕的主題來做,否則就會反彈。

4.口氣明顯,唇周長痘或潰瘍。口唇周圍都屬於脾,當脾中的毒素無法排出體外,蓄積的毒素就要找機會從這些地方爆發出來。

三種生活習慣,會讓牌出問題

1.飲食無度

古人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乃告誡眾人,切不可暴飲暴食或忍饑挨餓,亦不可挑食偏食,以免脾胃受損。我們所食之物,全賴胃之消化,而脾胃則共同篩選出營養物質,最終由脾將其運送至身體各處。若飲食過量且過於豐盛,胃中便會堆積過多營養物質,胃吸收過多營養後,上交於脾的營養亦會過剩。如此一來,脾這位大管家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它終日疲於奔命,分配這些營養,將其送至各個器官。然而,若這些器官無法消耗這些營養,脾這個精打細算的“管家婆”,對胃給予的東西又怎會舍得丟棄?可身體的器官卻無法用儘這些營養,又當如何是好?脾隻得將其儲存起來,結果越積越多。身體空間有限,又能儲存多少呢?存於肌肉,便化為脂肪;存於血管,便堵塞血管。久而久之,各個器官和通道皆被營養物質塞滿。天長日久,即便再好的營養,也會腐朽變質,最終營養化為又黏又稠的痰濕,在體內四處遊走。脾也倍感委屈,費儘千辛萬苦搬運的營養,卻都變成了痰濕。這些痰濕猶如路障,擋住了它的去路,脾最終也“撂挑子”不乾了,痰濕愈發猖獗,此即為中醫所言之“脾生痰濕”。

常食生冷、寒涼之物,如梨、香蕉、螺螄、蚌肉、螃蟹等,頻繁服用寒涼藥物,如板藍根、黃連等,亦可致脾虛。過量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蔥、大蒜,酗酒無度,可使脾胃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亦會致使脾胃失和,從而誘發脾虛。

2.思慮過多

《素問·舉痛論》中說: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這就是說,過度的思考、思慮,就會使脾氣鬱結。現在這個社會競爭太激烈,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心慮,怎麼賺更多的錢,怎麼才能升職加薪,考試怎麼才能取得好成績,怎麼才能和同事、家人相處得更加融洽,結果,我們思慮過多,糾結在其中,甚至鑽牛角尖,氣就會凝聚在某一處停滯不行,或者是運行緩慢了。我們的脾總管負責分配營養物質,脾氣緩了或者停滯了,也就是消極怠工或者罷工了,它就不能去分配營養,任務就不能按時完成,結果,那些營養精微在胃裡不能被運化出來,胃也會因此而出毛病。脾胃都出了問題,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過思傷脾,還會導致津液不運而凝成痰,結果痰氣交阻,使血液的運行也受到阻礙,停滯在了某處,我們就會產生痛感,而且還常會看到有腫脹包塊。

3.勞倦過度

張景嶽曾言“勞倦最能傷脾”,其意在表明無論是身體上的疲憊不堪,還是精神上的殫精竭慮,都會對脾氣造成損害。脾氣一旦虛弱,氣血便猶如無源之水,肢體亦會失去滋養,從而出現神疲乏力等中氣不足的症狀。

當我們在工作中忙得不可開交,作息毫無規律可言,且不注重勞逸結合時,身心便會不堪重負,如此一來,脾就會出現問題。身體若過於疲勞,各個器官就如同超負荷運轉的汽車,整日馬不停蹄,汽車的所有零件都會因過度使用而發熱、磨損,其使用壽命自然也會大打折扣。我們的身體亦如此,一旦勞累過度,免疫力就會下降,內分泌也會失調,疾病和衰老便會接踵而至。我們瞧瞧那些終日勞作的農民,總是顯得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這便是每日過於辛苦勞倦,休息時間過少所致。

《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中記載:“四季脾旺不受邪。”實則,免疫功能和內分泌功能失調皆與脾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脾在一年四季中,猶如抵禦外邪的銅牆鐵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即現代醫學所言之免疫功能。脾主運化,脾虛則運化失調,人體經絡中的廢水便如死水一潭,難以流動,心包亦容易產生積液,致使心臟的能力大打折扣。心臟乃人體血液之泵,當泵的揚程不足時,整個身體的活力都會如泄了氣的皮球般降低,自然廢物就無法排出了。這實際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分泌失調。

那麼,如何才能健脾理氣,清掃脾臟中的垃圾呢?

1.吃酸助脾臟排毒。例如烏梅、醋,它們宛如脾臟的清潔工,是化解食物中毒素的絕佳食品,能夠增強腸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短時間內被驅逐出境。同時,酸味食物還具有健脾的神奇功效,堪稱“抗毒食品”中的翹楚。

2、輕觸脾臟排毒的關鍵穴位,宛如開啟了一扇神秘的健康之門。這便是商丘穴,猶如一顆隱藏在內踝前下方凹陷處的明珠,用手指輕輕按揉,感受那如酸如重的奇妙觸感,每次約3分鐘,兩腳交替進行。

3、飯後漫步,仿佛是一場與身體的親密對話。運動如同催化劑,助力脾胃消化,加速毒素排出的步伐,然而,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收獲更佳的效果。

餐後,恰是毒素滋生的溫床,食物若不能及時被消化或吸收,毒素便會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積累。除了飯後漫步,因甘味可健脾,不妨在飯後1小時享用一個水果,為健脾排毒助力。

敲擊脾經,恰似奏響一曲美妙的健康旋律。每日輕敲脾經10分鐘左右,而後按壓商丘穴,這可是脾臟排毒的要穴。太白穴宛如脾經的源頭,每次按揉10分鐘左右,感受那如酸如重的韻律,即可達到健脾化濕、理氣和胃之效。

喜歡我的中醫生涯之路請大家收藏:()我的中醫生涯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他們罵我退圈,我反手造個動物園 過路神豪隻想吃瓜 星際小可憐,惡毒閨蜜是真千金? 破繭,桑榆非晚 天外神石 瀕死時綁定老祖宗賬號 為了部落 重生賭愛 流氓天尊勇哥 魔獸世界:赤色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