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夥伴們,晚上好呀!今天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有沒有病,觀察血管就能看出來哦!
你們知道嗎?在很多資料裡都有記載,說血液每23秒就在人體內循環一圈呢。這個說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非常流行,好多人都對它堅信不疑。可是呢,現在這個說法被證明是不科學的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要想準確測量血液在人體內循環一圈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可以說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既然都沒辦法測量,那所謂的統計數據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啦!
就像我前麵說的那樣,每個人的身體裡都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血管,這些血管就像錯綜複雜的樹根一樣,相互交織、盤根錯節,形成了一個網狀的結構,而不是一條簡單的直線哦。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說呀,並不是每一滴血液都會流經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哦。所以呢,就算我們能在血管裡放一個小小的芯片來測量時間,這個芯片所測量到的數據,也絕對不是血液流經我們全身所有血管包括那些極其細小的毛細血管),然後再回到心臟所花費的時間哦。它測量到的,不過是血液經過一部分血管,然後再回到心臟所需要的時間罷了。
既然說血管的排列就像樹根一樣錯綜複雜,那麼我們不妨大膽地將我們的身體想象成一棵參天大樹吧。在這棵大樹中,心臟位於最高處,就如同樹冠一般,是整棵樹的核心所在。而樹乾則可以類比為最大的血管,它們粗壯而堅韌,承擔著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的重要任務。
樹乾周圍,盤桓著無數細密的須根,這些須根就如同毛細血管一樣,深入到身體的各個角落,與組織和細胞緊密相連。它們雖然微小,但卻數量眾多,如同一張細密的網絡,將營養物質和氧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
如果我們把血液比作是大樹中的養分,那麼它就會從樹頂心臟)出發,沿著樹乾大血管)緩緩流淌,最終抵達那些相當於毛細血管的須根。在這個過程中,血液會將攜帶的營養物質和氧氣釋放出來,滋養著身體的各個部位。
然而,當血液完成了這一使命後,它並不會就此停滯,而是會沿著相反的方向,從須根毛細血管)回流到樹乾大血管),最終回到樹頂心臟)。這樣一來,血液就在身體內形成了一個循環不息的流動係統。
現在讓我們再來思考一下芯片的運行軌跡。當芯片進入身體後,它可能會隨著血液的流動而移動。但由於血液是同時、多方向、迅速地向身體各部位輸送營養物質和氧氣的,所以芯片並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沿著一條固定的路徑循環身體一周。相反,它可能隻是在經過身體的某一個毛細血管後,就隨著血液的回流而返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因此,所謂“一滴血循環身體一周”這種說法,從這個角度來看,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偏差。實際上,血液在身體內部的流動並非如此簡單,而是一個極其複雜且動態的過程,它涉及到多個方向和路徑的相互交織,遠非單一方向的循環所能概括。
不僅如此,我們身體裡還有一些特殊的部位,其中的毛細血管會讓血液流經兩次,肝臟便是其中之一。經過消化管毛細血管的血液,會通過肝門脈進入肝臟。肝臟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種功能,其中之一便是解毒。它需要對從口中進入的物質進行鑒彆,判斷其究竟是營養物質還是有毒有害物質。可以說,肝臟既是一個化學工廠,負責各種物質的代謝和轉化;同時也是一個解毒工廠,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和廢物。正因為如此,大部分的血液都需要流經肝臟,以完成這些重要的生理過程。
需要特彆指出的是,流向肝臟的血流量會因身體姿勢的不同而產生顯著的變化。具體來說,當我們處於站立或活動狀態時,流向肝臟的血流量會顯著減少;相反,當我們躺下時,肝臟能夠接收到來自心臟輸出的大約四分之一的血液。這一現象確實非常有趣,令人不禁感歎人體的奧秘。
無獨有偶,中醫書籍中也曾經提到過類似的觀點,即當人躺下時,血液會更多地流向肝臟。雖然這種觀點與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它們之間具體的機製和原理可能不儘相同。
在一天之中,我們躺下時間最長的階段無疑是睡覺的時候。而在睡眠過程中,身體的解毒功能最為活躍。因此,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充分地臥床休息,讓身體得到充分的恢複和調養。
從這個角度來看,“疲勞是由肝引起”的說法似乎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畢竟,肝臟在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解毒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肝臟的功能受到影響,那麼身體的疲勞感自然也會相應增加。
在我們的身體中,毛細血管就像一張密密麻麻的網,遍布全身各個角落。它們隱藏在皮膚之下、腸道黏膜之中以及臟器內部的細胞之間,默默地為各個細胞組織輸送著生命的養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我們不小心刮傷皮膚時,往往會看到血液滲出,這其實就是毛細血管破裂的結果。同樣地,當我們在洗澡時用力搓揉身體,也可能會發現皮膚上出現許多細小的紅點,這些同樣是由於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所導致的。
不僅如此,我們身體的某個部位活動越頻繁,該部位的毛細血管分布就會越密集。比如,負責氣體交換的肺泡、吸收營養物質和水分的腸黏膜以及腎臟中的腎小球等部位,都擁有大量的毛細血管。
那麼,毛細血管究竟長什麼樣呢?它們比頭發還要纖細,其直徑之小,僅能容納一個紅細胞通過。然而,由於紅細胞的直徑比毛細血管略大一些,所以當紅細胞要通過毛細血管時,就如同雜技表演中的鑽木桶一般,需要蜷縮起身體,才能艱難地擠過去。接下來,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手指尖的毛細血管。正常情況下,這些毛細血管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形狀,就像發卡一樣,有著一定的厚度和長度,並且是彎曲的長鉤狀。然而,如果它們的形狀與之相反,變得像絲線一樣細,或者厚度不均勻,那麼這很可能意味著血液循環不夠暢通。
通過簡單地觀察手指尖的血管,我們竟然能夠推斷出一個人是否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炎等嚴重疾病。這是因為血管的狀態與身體的整體健康密切相關。血管病不僅會影響局部血管,還可能導致全身重要臟器出現相關病症,例如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腎血管病以及外周血管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疾病的發生並非僅僅是由於心臟或大腦等器官本身的病變,而是因為為這些臟器供應養分的血管發生了粥樣硬化和局部阻塞。這種情況會導致血液流動受阻,無法正常地為臟器提供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從而引發各種嚴重的健康問題。
尤其對於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雖然他們目前的血壓可能正常,但如果從血管情況中發現有高血壓的跡象,那麼他們將來患高血壓的概率將會顯著增加。事實上,這些年輕人中的大多數人,其父母都患有高血壓。這表明高血壓可能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家族病史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個體患病的風險。除此之外,通過觀察毛細血管,還能夠診斷出諸如手足冰涼症、低血壓、貧血等常見疾病。不僅如此,它甚至還能幫助診斷一些像紅斑狼瘡這樣嚴重的自身免疫係統疾病。由此可見,對毛細血管的觀察在預防嚴重疾病方麵具有重要意義。
毛細血管會隨著身體的發熱或發冷等體質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形狀。例如,當身體發熱時,毛細血管可能會擴張,變得更加明顯;而當身體發冷時,它們則可能收縮,變得不太容易被觀察到。
如果一個人患有高血壓或嚴重的免疫係統疾病,那麼其毛細血管會受到壓迫,血管壁會變厚,形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相反,如果一個人患有低血壓或貧血,那麼其整體的毛細血管就會變短、變細。
毛細血管不僅代表著血管的健康狀況,更是衡量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尺度。就像刮台風時,雖然強大的風力能夠晃動樹根,但微風吹過卻已經足以搖動樹枝一樣,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毛細血管的細微變化來預測疾病的發生。這種觀察方法就如同觀察樹枝在微風中的細微晃動,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能提供有關健康狀況的重要線索。
由於毛細血管對血液循環的微細循環係統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觀察毛細血管是一種確認疾病根源的有效望診方法。通過仔細觀察毛細血管的形態、顏色和分布等特征,醫生可以獲取有關患者身體內部狀況的寶貴信息,從而更準確地診斷疾病並製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人的健康,由血管決定
每個人都有一個生理年齡,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每過一年,我們的身體就會自然地增長一歲,這就是生理年齡的增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人看起來比他們實際的生理年齡要老,而另一些人則顯得比他們的生理年齡更為年輕。
這種外表上的年齡差異,我們通常稱之為健康年齡。健康年齡與生理年齡有所不同,它更能反映出一個人實際的老化程度。根據作者的觀點,健康年齡主要是由血管的健康狀況來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血管年齡就是他的健康年齡。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等所謂的“富貴病”患者數量也在逐年增加。這些疾病不僅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加速血管的病變,使得血管老化的速度遠遠超過人體自然衰老的進程。
令人擔憂的是,儘管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血管健康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常規的身體檢查中,很多人往往隻關注一些常見的指標,如血壓、血糖、血脂等,而忽略了對血管的檢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實上,當我們談論養生時,血管保養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良好的血管健康不僅能夠延緩衰老,還能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血管健康,定期進行血管體檢,采取積極的措施來保護我們的血管。
“人和血管一起變老”這句名言在醫學界廣泛流傳,它以一種簡潔而深刻的方式提醒著人們,血管的健康與人體的衰老息息相關。這句話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數量不斷攀升,再加上吸煙等危險因素的影響,血管病變的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體自然衰老的進程。
血管,作為人體循環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將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然而,當血管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時,它們會逐漸失去彈性,內壁變得粗糙,甚至出現堵塞和破裂等嚴重問題。這些血管病變不僅會影響器官的正常功能,還可能導致截肢、腦卒中,甚至危及生命。
為了延緩血管病變的發展,降低血管疾病帶來的嚴重後果,早期預防和有效治療變得至關重要。就像健康的血管如同優質的黃喉一樣,既光滑又乾淨。每個人在剛出生時,血管內皮都是光滑且乾淨的,就像黃喉的表麵一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血液中的脂肪和膽固醇會逐漸沉積在血管內皮上,就像火鍋中的油脂會附著在黃喉上一樣。這種沉積會導致血管內皮逐漸增厚,血管腔也會以每年1~2%的速率逐漸變窄。
因此,我們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來保護我們的血管健康。這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以及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治療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狀。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我們的血管保持年輕和健康,為我們的身體提供持續的支持和保障。如果一個人不僅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壓、高血液滯黏度、高血糖等疾病,還存在吸煙、酗酒、肥胖以及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等諸多危險因素,那麼他每年動脈狹窄的速率將會顯著提升,可能達到3至4甚至更高。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過程非常緩慢,需要經曆多個階段。其中,最早的病變是內膜下出現富含脂質的泡沫樣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聚集,也就是所謂的脂質條紋形成。相關研究表明,主動脈部位在10歲以內就可能出現脂質條紋,冠狀動脈在20歲以內就可能出現,而腦動脈則在30歲以內就可能出現。這意味著,血管保養和疾病預防的時間應該遠遠早於這些疾病的發病年齡。毫不誇張地說,血管的健康狀況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生老病死。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國,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大多數人都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往往認為血管疾病的防治重點應該放在老年人群中,而忽視了對年輕人的關注和乾預。這種觀念的滯後,使得很多人在年輕時就埋下了血管疾病的隱患,等到中老年時才發現問題,此時治療難度已經大大增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中老年人會因為血管硬化以及血管腔變窄等原因,而產生各種各樣的“衰老”症狀。當他們進行體力活動時,常常會感到心慌、氣短;而在飽餐一頓、遭遇寒冷或者情緒發生變化時,這些症狀則會變得更加嚴重。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老年人會發現自己的左肩長期陣發性疼痛,無論采用何種治療方法都難以見效。然而,他們可能並不知道,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症狀,實際上都是心肌細胞供血不足的早期表現。
遺憾的是,很多人在出現這些症狀後,往往並未意識到是自己的血管出了問題,反而認為這隻是人體老化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但事實上,這些症狀的出現,無一不是由於血管的老化所導致的。
更為重要的是,血管老化所帶來的威脅,最先波及的往往是那些至關重要的器官,比如心臟、大腦和腎臟等。這意味著,一旦血管開始老化,我們的身體健康就會麵臨嚴重的挑戰。
綜上所述,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並非突然降臨在健康人身上,而是在全身血管硬化逐漸發展變化的漫長過程中,最終導致的結果。因此,我們應該對這些疾病有更深入的認識,重視血管健康,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預防血管硬化,以避免在中老年時期遭受心腦血管疾病的困擾。雖然這一切看起來似乎是在瞬間發生的,但實際上,這就如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般,是經過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逐漸積累而成的。因此,我們千萬不要等到身體狀況已經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時,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平日裡,我們就應該多加留意身體所發出的各種信號,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並采取相應的措施。
要知道,隻有那些保持血管健康的人,才能夠真正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畢竟,血管就如同紅色的“生命之河”一般,在我們的身體中流淌著,為各個器官和組織提供必要的營養和氧氣。可以說,血管的健康對於人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在我國,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所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已經超過了癌症,成為了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這無疑給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提醒我們必須像重視癌症一樣,高度關注血管方麵的疾病。
既然我們都知道要定期對自然界的江河進行巡查和修補,以確保它們的安全通暢,那麼對於我們身體內部的這條“生命之河”,我們又怎能視而不見呢?所以,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方式生活,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並治療血管中的“淤塞”問題,隻有這樣,我們的血管係統才能永遠保持通暢和年輕。
喜歡我的中醫生涯之路請大家收藏:()我的中醫生涯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