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需要特彆提到一點,我的老師不僅僅是靠摸脈來判斷這個小夥子失眠的。望診,即觀察他的神氣、麵色、眼神、舌象,在診斷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一眼就看出小夥子“神浮於外”,麵赤唇紅,舌紅少苔,這些都是陰虛火旺的典型表現。現代人看中醫時,往往喜歡一上來就要求醫生把脈,有時甚至一邊走進診室一邊說:“大夫,您摸摸我有什麼病?”以前我當醫生時,不太喜歡這樣的病人,總覺得他們接下來可能會讓我算命。把脈固然重要,但隻是“四診”之一,不能脫離望、聞、問而獨立存在。
中醫裡有“舍脈從證”的說法,即當脈象和症狀衝突時,要以症狀為準,依靠整體表現進行診斷。但中醫從未有過“舍舌從證”的說法,因為舌頭和舌苔是體內氣血、津液、寒熱的“晴雨表”,能最直接、客觀地反映疾病的本質。而脈象則與醫生的經驗、手法、患者當時的狀態密切相關,帶有一定主觀性,未必能全麵反映身體的真實狀況。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希望大家明白:僅僅靠摸脈就診斷出疾病的醫生,往往是在故弄玄虛,而不是正規的中醫。真正的中醫講究“四診合參”,綜合判斷。要知道,現代化的儀器設備使人的許多本能逐漸退化,其中就包括摸脈時的觸覺敏感度。古人或許可以僅憑摸脈就能確診疾病,因為他們長期訓練、經驗深厚,但我們身邊的醫生已經很少有這樣的本事了。與其迷信“脈診神技”,不如相信科學、係統的辨證體係,結合生活方式調整,才能真正解決失眠這類慢性問題。
2.性感的唇色是病態
清·喻嘉言在《醫門法律》中提到:“色者神之旗也,神望則色望,神衰則色衰,神藏則色藏,神露則色露。”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氣色與神氣之間的內在聯係。氣色,猶如人的神氣之旗幟,是內在生命活動的外在映照,能夠直觀而敏銳地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況。當一個人神氣充沛、精神飽滿時,其麵色自然紅潤有光、容光煥發;而一旦神氣耗損、心神疲憊,氣色便會隨之黯淡無華,甚至枯槁晦滯。神氣內守,藏而不露,氣色便顯得柔和含蓄、溫潤自然;若神氣外泄,浮越於表,氣色則往往顯得過於鮮明、張揚甚至病態。因此,中醫望診極為重視氣色的“含蓄”與“顯露”之彆,認為真正的健康之美,是內斂而有生機的,而非浮華刺目。
中醫在觀察人的氣色時,與現代審美在某些層麵上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現代人追求自然、健康的妝容,推崇“素顏美”“奶油肌”,強調肌膚的通透感與光澤度,這與中醫所倡導的“氣色如綢裹朱砂”“如鵝羽般柔潤”的理念不謀而合。中醫推崇啞光、含蓄、自然的美,認為這樣的氣色才是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正常的表現。而那些眼神格外外露、唇色格外鮮豔、麵色泛紅如妝的年輕男子或女子,在現代審美中或許被視為“性感”“有魅力”,但在中醫看來,卻往往是陰虛火旺、精氣外泄的征象。這種“美”並非源於內在的健康,而是虛火上炎、腎陰不足的表現,雖看似嬌豔動人,實則是一種潛在的病態,是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
中醫將人的皮膚顏色分為青、黃、赤、白、黑五種,分彆對應肝、脾、心、肺、腎五個臟腑,稱為“五色診法”。這五色不僅是膚色的分類,更是臟腑氣血盛衰的外在表現。當這五種顏色出現異常,如過深、過淺、過豔或分布不均時,便意味著相應的臟腑功能出現了失調或病變。健康的顏色應該是本色適度、含蓄內斂、有光澤而不張揚的,絕非那種刺眼奪目、浮於表麵的“豔麗”。
《素問》中對不正常的顏色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述,為後世中醫望診提供了重要依據。對於紅色,強調“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意思是,正常的紅色應像是潔白的綢緞包裹著朱砂,紅潤之色從內而外隱隱透出,柔和而有層次;而不正常的紅色則如赭石般深沉、暗滯或過於鮮亮刺目。這種紅色不僅體現在臉色,也包括唇色、舌色等。通紅的、漲紅得發紫的臉色,常見於高血壓、肝陽上亢或熱毒內盛之人;而暗紅色且局限在顴骨部位的潮紅,多見於心臟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中的“二尖瓣狹窄”,現代醫學稱之為“二尖瓣麵容”。若是嘴唇紅得像櫻桃般鮮亮,且患者處於昏迷或意識模糊狀態,必須高度警惕是否為一氧化碳中毒俗稱煤氣中毒),這是二氧化碳中毒的典型臨床表現之一。而臨床上最常見的異常紅色,便是許多年輕人表現出的那種嬌嫩、鮮豔、仿佛塗了口紅般的唇色,這在中醫辨證中多屬陰虛火旺,尤其是腎陰虛影響到心陰,導致虛火上炎,熏蒸於口唇。此類人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盜汗、舌紅少苔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是,肝硬化病人到了晚期,由於肝腎陰液枯竭,陰虛至極,嘴唇、舌頭都會呈現出這種異常鮮紅之色,是病情危重、預後不良的征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白色方麵,《素問》提出“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健康的白色應如鵝羽毛般潔白輕盈,帶有柔和的光澤與潤澤感,仿佛有生機蘊藏其中。而如鹽般慘白、乾枯無光的麵色,則多見於氣血虧虛、嚴重貧血或陽氣不足之人。當人外感風寒,呼吸係統受感染,出現咳嗽劇烈、呼吸困難、肺氣閉塞時,麵部常呈現“咣白”之象——即麵色蒼白且略帶浮腫,中醫認為這是肺氣不宣、水濕不化的表現。此時治療應以宣肺解表、化痰利水為主,待肺氣通暢,水液代謝恢複正常,麵色亦會逐漸恢複紅潤。
黃色則要求“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黃色是中國人的常見膚色基調,但健康的黃應如薄紗輕裹雄黃,黃中透亮,柔和生動,有光澤而不油膩。而如黃土般枯槁、灰暗、無光的黃色,則是脾虛濕盛、肝膽失調的表現。臨床上,肝硬化導致的慢性黃疸患者,麵色多呈此種病態之黃,中醫辨證為“肝木克脾”,脾失健運,濕熱內蘊,膽汁外溢。此類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脹便溏、乏力倦怠等症狀,需及時調理肝脾。
黑色應“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健康的黑色應如新刷的黑漆,烏黑發亮,有光澤感,常見於長期日曬或體質偏腎陽旺盛者。而如“地蒼”般灰暗、發烏、毫無光澤的黑色,則是腎氣虧虛、元陽衰微的表現。阿迪森綜合症,即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其典型症狀之一便是皮膚與黏膜的廣泛性色素沉著,尤其在麵部、關節、乳暈等處更為明顯。這種疾病可能因腎上腺危象而危及生命。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年輕時風度翩翩,溫文爾雅,被譽為“萬人迷”,但執政後期,已有觀察者注意到其臉色逐漸呈現棕黑色,且並非日曬所致。後經證實,他當時已患有阿迪森綜合症,需長期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維持生命。在一次公開演講中,他幾乎在掌聲中虛脫,體力難支,這正是腎陽衰微、元氣大傷的表現。若當時有中醫望診,或能從其麵色“如地蒼”的異常中,提前察覺其腎虛之象。慢性病患者若突然出現麵色發黑、晦暗無光,往往是病情惡化、元氣將絕的危險信號,需高度警惕。
此外,中醫還強調氣色的動態變化。例如,情緒波動時麵色短暫發紅屬正常,但長期潮紅則為病態;運動後麵色微紅為氣血通暢,但靜息狀態下仍麵赤如妝,則多為虛火。唇色亦然,正常唇色應為淡紅潤澤,若過於鮮紅、深紅或呈紫暗,皆為異常。現代人追求“水光唇”“玻璃唇”等性感妝效,常以化妝品強化唇部色澤,但若素顏狀態下唇色依舊異常鮮紅或暗紫,便應警惕是否存在陰虛、血瘀或心肺功能問題。
通過中醫對氣色的係統觀察,我們可以深刻理解:真正的健康之美,源於內在的氣血調和與臟腑平衡。那種含蓄、柔和、有光澤的氣色,才是生命力的體現。而所謂的“性感唇色”,雖在現代審美中備受追捧,但從中醫視角看,往往暴露了精氣外泄、陰虛火旺的內在失衡。因此,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時,我們更應關注身體發出的信號,調養神氣,固本培元,方能由內而外煥發真正的健康光彩。美麗不應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真正的美,是神與形的和諧統一。
3.從病根治失眠
中醫在失眠治療上有著源遠流長的理論體係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其獨特之處在於不追求短期鎮靜安眠,而是強調“治病求本”,從病因根本入手,通過整體調理臟腑功能、平衡陰陽氣血,從而實現睡眠的自然恢複。與西醫依賴安眠藥物不同,中醫並無直接抑製神經興奮的“安眠藥”,而是通過辨證論治,針對不同體質和病因,選用適宜的方藥與療法,從根本上改善睡眠質量。中醫認為,失眠的病根多與“心”密切相關,這裡的“心”不僅指現代醫學中的心臟器官,更涵蓋了中醫理論中“心主神明”的功能,即主宰人的精神、意識與思維活動。若心神不安、心氣不寧、心血不足或心火亢盛,皆可導致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早醒不眠等各類睡眠障礙。
天王補心丹:此方為治療陰虛血少型失眠的經典名方,適用於長期思慮過度、耗傷心血之人。這類患者常表現為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健忘心悸,伴手腳心發熱、口乾咽燥、舌質紅少苔、舌尖生瘡等陰虛內熱之象。天王補心丹以生地、玄參滋陰清熱,配以當歸、丹參養血安神,再佐以酸棗仁、柏子仁寧心安神,全方共奏滋陰養血、補心安神之效,尤其適合更年期女性或長期用腦過度者。
朱砂安神丸:由金元時期名醫李東垣所創,是清心安神的代表方劑。其核心病機為“心火亢盛,擾動心神”,患者常感心中煩亂、坐臥不寧、失眠多夢,甚則出現情緒低落、精神萎靡等類似抑鬱狀態。方中黃連苦寒清心火,朱砂重鎮安神,配以生地、當歸滋陰養血,防止心火耗傷陰血,全方清中有補,標本兼顧,對因工作壓力大、情緒激動引發的心煩失眠效果顯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柏子養心丸:具有養心安神、補氣生血之功,適用於心氣虛弱、心神失養所致的失眠。此類患者常表現為膽怯易驚、稍動即心慌、精神疲憊、麵色蒼白、言語低微,夜間睡眠淺而易醒。方中以柏子仁、酸棗仁養心安神,黃芪、黨參補益心氣,配伍肉桂溫通心陽,使心氣充盈,心神得安,尤宜於體質虛弱、病後體虛或老年性失眠者。
人參歸脾丸:雖名為“歸脾”,實則與心密切相關。中醫講“心主血,脾生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若長期飲食不節、思慮過度損傷脾氣,則氣血生成不足,心血虧虛,心神失養,出現失眠、健忘、乏力、食欲差、麵色萎黃等症狀。人參歸脾丸以人參、黃芪補氣健脾,當歸、龍眼肉養血安神,配以茯神、遠誌安神益智,通過健脾以養心,從根本上解決“心神無主”的問題。
安神補心丸膠囊):專為心腎不交、陰虛火旺型失眠設計。患者常表現為入睡困難、夜夢紛紜、易驚醒,伴有心悸、心煩、咽乾口燥、盜汗、耳鳴、頭暈目眩等症。此方以丹參、五味子、酸棗仁養心安神,配以石菖蒲開竅寧神,墨旱蓮、女貞子滋補腎陰,實現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從而改善睡眠節律。
牛黃清心丸:適用於實熱內擾型失眠,常見於生活不規律、飲食辛辣、情緒急躁者。症狀包括頭昏頭脹、心煩易怒、口苦口乾、大便乾結、舌紅苔黃。牛黃、黃芩、梔子等成分具有清熱瀉火之效,配以朱砂、冰片安神開竅,可迅速緩解因“上火”引發的躁擾失眠。
加味逍遙丸:針對肝鬱化火型失眠,多見於情緒波動大、易怒、壓力大的人群。肝氣鬱結,久而化火,上擾心神,導致失眠多夢、胸脅脹痛、口苦咽乾。此方在逍遙散基礎上加入梔子、牡丹皮,增強清肝瀉火之力,疏肝解鬱,調和情誌,使氣機暢達,心神自安。
越鞠保和丸:適用於痰濕內阻、食積氣滯所致的失眠。患者常感胃脘脹滿、食欲不振、晨起頭重如裹、疲倦乏力、舌苔厚膩。此類失眠與消化功能紊亂密切相關,睡前飲牛奶或進食過飽會加重症狀。越鞠保和丸融合越鞠丸與保和丸之義,理氣解鬱、化濕導滯,使脾胃調和,氣機通暢,夜臥得安。
解鬱安神顆粒:專治情誌不遂、肝鬱脾虛型失眠。患者多因長期情緒壓抑、思慮過度,出現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心煩健忘、胸悶脅脹。此藥以柴胡疏肝,茯苓、白術健脾,配以酸棗仁、合歡皮安神解鬱,實現肝脾同調,心神得養。
同仁安神丸:適用於心火偏旺、陰血不足者,症狀為失眠心煩、多夢、舌尖紅赤、小便短赤。方中黃連清心火,生地滋陰,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標本兼治,清補並用。
活力蘇口服液:專為腎陰虧虛型失眠設計,常見於中老年人群,伴腰膝酸軟、耳鳴、五心煩熱、夜尿頻多。以製何首烏、女貞子等補腎益精,輔以安神之品,實現“腎精足則心神安”。
七葉安神片:以三七、丹參等活血化瘀藥為主,適用於老年性失眠伴冠心病、心腦供血不足者,能改善心肌缺血,緩解胸悶胸痛,促進睡眠。重症者可聯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增強活血通絡之效。
中醫強調“藥食同源,身心共調”,在用藥的同時,建議患者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情緒平和,適當運動如太極、八段錦,配合飲食調理,如睡前飲用小米粥、百合蓮子湯等安神食療,方能標本兼治,徹底擺脫失眠困擾。
喜歡我的中醫生涯之路請大家收藏:()我的中醫生涯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