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兩人一起回學堂。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落在鋪滿薄霜的田埂上。“今天播種了多少畝?”蘇婉問道,手裡的本子卷成了筒。
“差不多三十畝,明天再種二十畝,就能完成計劃了。”喬鄆說道,“冬麥種完,就該準備儲備糧的運輸了,黑虎那邊已經回話,說路線都查好了,派十個兄弟護送,不會有問題。”
“梁山那邊最近沒動靜嗎?”蘇婉擔憂地問。
“拐子劉說他們在濟州府邊界活動,沒往陽穀來,估計是上次抓了他們的人,不敢輕易過來了。”喬鄆安慰道,“但還是得小心,我讓周鐵的腳夫隊加強了巡邏,特彆是糧囤和學堂周圍。”
回到學堂時,陳先生正在院子裡曬草藥,見他們回來,笑著迎上來:“播種順利嗎?我剛收到張禦史的書信,說考察官是戶部的李主事,為人嚴謹,最看重實際成效,花架子可騙不了他。”
“放心吧先生,”喬鄆接過書信,“我們準備了具體的增產數據、農戶的簽字畫押,還有學堂的課程記錄,都是實打實的東西。”
“那就好,”陳先生捋著胡須,“李主事以前在江南推行過農桑,懂行,你們跟他說實話就行,不用刻意討好。”
晚飯過後,喬鄆、蘇婉、趙掌櫃和周鐵在學堂的賬房裡議事。賬房中央生著個炭爐,火焰跳動著,把四個人的影子投在牆上。趙掌櫃攤開賬本,指著上麵的數字:“這半年,互助會的糧食增產了三成,農戶的人均收入多了五百文,儲備糧也超額完成了任務,這些數字都經得起查。”
周鐵補充道:“學堂的農具改良也有成效,新的曲轅犁比老犁效率高五成,耬車節省了三分之二的人力,農戶們都能作證。”
蘇婉把整理好的義診記錄放在桌上:“這半年,共義診了兩百三十人次,治療外傷八十六起,風寒四十二起,通過普及衛生知識,農戶的患病率下降了四成,這也是新政帶來的變化。”
喬鄆看著桌上的資料,點了點頭:“很好,這些都整理成冊,放在一個木盒裡,考察官來了直接給他看。另外,周鐵,你安排幾個口才好、懂技術的農戶,到時候讓他們給考察官講講自己的實際變化,比我們說一百句都管用。”
“我推薦劉大叔和王老爹,”周鐵說道,“劉大叔以前日子過得緊巴,現在種了改良稻,蓋了新瓦房;王老爹腿不好,用了新耬車,播種不用求人,他們最有說服力。”
炭爐裡的木炭“劈啪”響了一聲,火星濺起來,落在爐邊的青磚上。喬鄆往爐子裡添了塊炭,火光映在他臉上,顯得格外沉穩:“考察官來的那天,學堂的課照常上,讓他看看真實的教學場景;麥田也留一塊剛播種的,讓他看看我們的播種技術。不用刻意布置,真實最好。”
議事結束時,已是深夜。趙掌櫃和周鐵先走了,賬房裡隻剩下喬鄆和蘇婉。蘇婉收拾著桌上的資料,喬鄆則往炭爐裡添了最後一塊炭。“今晚冷,你住的廂房窗戶漏風,”喬鄆說道,“我讓周鐵明天給你糊層新紙,再搬個小炭爐過去,彆凍著了。”
蘇婉的手頓了一下,低聲道:“不用麻煩,我那裡有厚被子,不冷。”
“不麻煩,”喬鄆堅持道,“你要是凍病了,學堂的義診和草藥都沒人管了。”他嘴上這麼說,心裡卻想著她白天冰涼的手,實在放心不下。
蘇婉沒再推辭,隻是輕輕“嗯”了一聲。兩人一起走出賬房,院子裡的月光很亮,把地麵的薄霜照得像撒了層銀粉。喬鄆送她到廂房門口,從懷裡摸出那個暖手的布囊:“這個你先拿著,今晚用,明天炭爐就送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蘇婉接過布囊,溫熱的感覺從掌心傳到心裡,她抬頭看著喬鄆,月光下,他的眼神溫柔得像水。“謝謝你,喬鄆。”她輕聲道,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早點休息。”喬鄆笑了笑,轉身往自己的住處走。
蘇婉站在門口,握著手裡的布囊,直到喬鄆的身影消失在拐角,才輕輕推開房門。房間裡確實有些冷,她把布囊揣在懷裡,坐在床邊,心裡暖暖的。她知道,喬鄆對她的好,不是男女之情的直白,卻比任何甜言蜜語都讓她安心。
另一邊,喬鄆回到住處,坐在桌前,看著桌上的農桑新政報告。他知道,考察官的到來是個契機,要是能通過考察,新政就能在東平府推廣,他的勢力也能進一步鞏固。但他更清楚,這一切的根基,是陽穀的農戶,是身邊的這些人——蘇婉的細心,陳先生的指點,趙掌櫃的穩重,周鐵的忠誠,還有農戶們的信任。
窗外的月光透過窗欞,灑在報告上,字跡清晰可見。喬鄆拿起筆,在報告的末尾添上一句:“農桑之興,在人同心,非一人之功,乃眾力所聚。”
炭爐裡的火焰漸漸弱了,房間裡卻依舊溫暖。喬鄆放下筆,躺在床上,手裡握著蘇婉給他的藥酒包,心裡滿是對未來的期待。考察官的到來,冬季的麥田,開春的新政推廣,還有身邊悄然滋長的感情,都像冬麥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靜靜積蓄著力量,等待著春天的萌發。
屬於他的潛龍之路,依舊在穩步前行。沒有驚天動地的衝突,卻在日常的瑣碎與堅持中,透著堅韌與溫暖。而這份溫暖,正是他在這亂世中,最珍貴的底氣。
喜歡穿越水滸:鄆哥稱帝錄請大家收藏:()穿越水滸:鄆哥稱帝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