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州的棗林裹著一股焦澀味,灰褐色的病葉簌簌落在地上,枝頭上的棗果要麼畸形乾癟,要麼剛長到拇指大就脫落。喬鄆蹲在一棵老棗樹下,指尖撫過卷曲的葉片——葉麵上布滿細小的鐵鏽色斑點,這是典型的“棗瘋病”。“這病比亳州的梨黑斑病更難纏,”他對身邊的老果農趙老爹道,“不僅害葉害果,還會順著根係傳染,一棵得病,整片林都危險。”
趙老爹扛著一把磨得發亮的嫁接刀,刀把上纏著補丁摞補丁的布條:“俺種了一輩子棗樹,”他指著林深處的一片枯樹,“那片上月還掛著青棗,這月就全枯了。棗商劉三說‘病棗沒人要’,每斤隻給一文錢,還扣了俺們的嫁接工具,說‘改品種就是砸他的飯碗’。”
王月瑤推著一台“棗林嫁接點播耬”走過來,棗木車架設計得格外低矮,前端裝著月牙形的嫁接刀頭,後端綁著帶刻度的播種鬥——這是她針對棗林行距密、樹乾矮的特點改的,刀頭能精準削出接穗斜麵,播種鬥可播下耐陰的綠豆種,實現“棗豆套種”。“剛才去縣衙問了,”她擦了擦手上的木屑,“劉三和捕頭周豹是拜把子兄弟,周豹幫他壓價,誰不服就以‘破壞市場’為由抓起來,去年有個果農就被關了半個月。”
蘇婉提著藥箱快步走來,手裡捧著兩個陶罐:一個裝著深褐色的“祛瘋膏”,另一個是淺綠色的“健棗液”。“這祛瘋膏用棗樹皮、苦參和硫磺熬了六個時辰,能殺死葉片和枝乾上的病菌;健棗液加了黃芪和苜蓿粉,澆在根部,能增強樹體抵抗力。”她蹲下身,用小毛刷將祛瘋膏仔細塗在病葉背麵,“不過得先把病枝鋸掉燒毀,再塗藥,不然病菌會順著枝條蔓延。”
喬鄆激活信息探查掃過棗林和劉三的棗行:
【作物:宋州圓棗棗瘋病感染率40,掛果率不足20)】
【土壤問題:輕度板結保水差,加劇病樹乾旱)】
【核心衝突:劉三壟斷棗果收購壓價70)+周豹暴力護短收取“保護費”)】
【關鍵證據:林硯查到劉三將病棗摻進好棗賣給外地客商、與周豹分贓的賬本】
【主角狀態:體質32初級武師巔峰),武藝:雷氏刀法基礎熟練)、鐵砂掌熟練),可應對10名普通打手,能與三流武師周旋】
“按計劃來,”喬鄆對眾人道,“趙虎,你帶護院幫趙老爹鋸病枝,燒病葉時離棗林三丈遠,彆引火;林硯,把賬本和劉三摻假的證據整理好,送一份給縣衙主簿——聽說主簿李大人為人正直,看不慣周豹的做派;陳先生,你寫‘棗瘋病防治與棗豆套種’的告示,貼在村口,讓農戶們知道咱們的法子。”
晌午時分,棗林裡一派忙碌。蘇婉指揮婦人熬製祛瘋膏,大鐵鍋裡的藥液翻滾著,褐色的泡沫不斷湧出,焦澀的藥香彌漫在林間。她不時用木勺舀起藥液查看濃度,對身邊的婦人道:“熬到泡沫成絲才算好,太稀殺不死病菌,太稠會傷樹。”王月瑤則在調試嫁接耬,她將刀頭角度調至30度——這是老果農說的“最佳嫁接角度”,能讓接穗和砧木貼合更緊密,成活率更高。
喬鄆握著朱仝送的柳葉刀,正在練習雷氏刀法的“劈”“砍”“削”基礎招式。刀身輕薄,揮起來毫不費力,他刻意運用“凝力”技巧,讓力道從腰腹發出,經肩傳臂,最後聚在刀尖,一刀劈在枯樹枝上,樹枝“哢嚓”斷成兩截。“比之前穩多了,”他心裡暗忖,之前練拳時總覺得力道散,現在用刀反而更易找到發力點。
突然,一陣馬蹄聲傳來,周豹帶著五個捕快和六個打手衝進棗林,手裡拿著鐵鏈和短棍:“誰讓你們亂砍棗樹枝的?”他勒住馬,目光掃過喬鄆手裡的柳葉刀,“外鄉人還敢帶刀?給我抓起來!”
劉三從捕快身後鑽出來,指著喬鄆罵道:“周哥,就是這小子壞俺的事,還想教農戶改品種,砸俺的飯碗!”
打手們率先衝上來,為首的漢子揮棍砸向喬鄆的刀。喬鄆沉下心,使出雷氏刀法的“攔”式,刀身精準格開短棍,同時腳下踩“連環步”,繞到打手身側,刀背輕擊其膝蓋,打手痛呼一聲跪倒在地。第二個打手從正麵襲來,喬鄆用“削”式,刀身劃過他的手腕,短棍“哐當”落地。
周豹見狀,怒喝一聲:“廢物!”親自催馬上前,拔出腰刀砍來。刀風淩厲,比普通打手強了不少——周豹練過幾年粗淺刀法,算是三流武師。喬鄆不敢大意,側身避開,同時用“劈”式反擊,刀身直逼周豹握刀的手腕。周豹沒想到一個“外鄉人”刀法如此利落,慌忙收刀格擋,“當”的一聲脆響,兩人各退一步,喬鄆的手腕微微發麻,周豹卻被震得虎口生疼。
“有點本事,”周豹眼神一沉,揮刀再次砍來,招式比之前狠辣。喬鄆想起雷橫說的“以巧破力”,不再硬拚,而是用“刺”“挑”等巧勁,專攻周豹的破綻。周豹急於求成,招式漸亂,喬鄆抓住機會,一刀挑開他的刀,同時用刀背抵住他的胸口,將他逼得後退幾步,跌坐在馬背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虎和護院們也製服了剩下的打手和捕快,農戶們爆發出歡呼聲。喬鄆指著劉三和周豹,對趕來的主簿李大人道:“李大人,劉三壟斷棗果收購,摻假欺商,周豹收保護費,暴力護短,這是證據。”
李大人接過賬本和摻假棗果,臉色鐵青:“周豹,你身為捕頭,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來人,把他們押回縣衙!”
周豹還想掙紮,看到李大人身後的官差,知道大勢已去,癱在馬背上。劉三嚇得腿軟,被差役拖著走,嘴裡不停喊著“饒命”。
危機解除,棗林的改良工作加速推進。趙老爹帶著農戶們鋸病枝、燒病葉,喬鄆則指導他們挖“保水溝”——在棗樹根周圍挖環形溝,填入腐熟的棗葉和羊糞,既能改良板結土,又能給棗樹供肥。他揮鋤頭時,刻意將刀法的發力技巧融入其中,力道均勻,挖溝又快又深。
蘇婉的祛瘋膏效果顯著,塗過藥的棗樹上,新葉漸漸舒展,鐵鏽色斑點慢慢消退;王月瑤的嫁接耬派上了大用場,農戶們用它嫁接抗病棗種,接穗成活率高達九成。“宋州的棗林適合套種綠豆,”王月瑤對喬鄆道,“綠豆耐陰,根瘤能固氮,還能給棗樹遮陰,減少水分蒸發。我在播種鬥裡加了‘分種器’,能精準控製密度,不會影響棗樹生長。”
傍晚,李大人特意來棗林查看,看到塗藥後好轉的棗樹和忙碌的農戶,對喬鄆道:“喬主事的法子真是救了宋州的棗農!縣衙會撥三十兩銀子,幫你們買嫁接工具和棗種,推廣防治技術。”
喬鄆拱手道謝:“多謝李大人!有官府支持,咱們的推廣能快一倍。”
晚飯時,趙老爹在棗林裡擺了簡單的飯菜:糙米飯、炒綠豆芽、棗香燉雞。“這綠豆芽是去年剩下的種子,”趙老爹給喬鄆夾了一筷子,“今年套種在棗樹下,肯定能豐收!周豹和劉三被抓了,咱們的棗能賣好價錢,以後日子有盼頭了!”
蘇婉遞過一碗棗葉茶,裡麵放了點蜂蜜:“宋州的棗瘋病傳染性強,我把祛瘋膏的配方改成了濃縮版,方便農戶攜帶和熬製。另外,我還配了‘防傳染粉’,撒在棗林周圍,防止病菌擴散。”
陳默撚著胡須,看著棗林裡的燈籠,對喬鄆道:“宋州的事解決了,下一步可以往曹州的定陶推,那裡種桑,有桑疫病的問題,蘇婉的防治經驗能用上。另外,雷橫派人捎信,說梁山最近有小嘍囉往宋州方向活動,讓咱們多留意。”
林硯推了推眼鏡,補充道:“我算了算,祛瘋膏每畝成本十文,嫁接耬每台租金四文,農戶每畝能多收三十斤好棗,再加上套種綠豆的收入,今年至少能增收一百六十文。縣衙撥的三十兩銀子,夠買兩百斤抗病棗種,能種五十畝地。”
喬鄆握著柳葉刀,摩挲著刀身,心裡滿是踏實。這段時間,不僅刀法有了進步,還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新政推廣的根基更穩了。他知道,梁山的威脅始終存在,但有團隊的默契、農戶的信任,還有雷橫、朱仝這樣的好漢和李大人這樣的正直官員相助,再難的坎也能邁過去。
夜色漸濃,棗林裡的燈籠亮了起來,映著翠綠的新葉和農戶們忙碌的身影。喬鄆看著身邊的夥伴:蘇婉在整理草藥手冊,王月瑤在修改嫁接耬圖紙,陳默在和李大人商量後續推廣,林硯在核對定陶的資料,趙虎在棗林邊緣巡邏,身影沉穩。雖然定陶的推廣還需費心,梁山的威脅也未解除,但看著宋州這片從“病林”變“旺園”的棗林,他知道,隻要腳步不停,用心對待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農戶,就沒有推不開的新政,沒有渡不過的難關。
喜歡穿越水滸:鄆哥稱帝錄請大家收藏:()穿越水滸:鄆哥稱帝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