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
馮燕子像往常一樣天不亮就爬起,來用冷水洗過臉之後,在房間裡張開嘴自學英語。
她之前上高中的時候,英語還沒有作為必考科目。
而且當時教英語的老師同樣是趕鴨子上架,隻比學生提前一個假期靠自習課本後教書。
這就導致她現在想自考大學,必須要補足英語這個弱項,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之中搏出一線生機。
馮燕子自從十六歲父親去世後,馮母托了關係把馮燕子的戶口提了兩歲,這才讓她得以成功接下馮父印刷廠職工的崗位。
也正是這樣,馮燕子在高二的時候就退了學。
從退學那天開始,她一直都沒有放棄過考大學的夢。
下個月她的弟弟馮曉鶴就滿十八歲了,她可以把工作正式交給弟弟,安心備考,七月份的時候為自己拚搏出一個未來。
五年了,她從不曾懈怠一天,也從沒請過一天的假。
至於柴玉冰說的話……
馮燕子收攏思緒笑了笑。
昨天她的師父孫新華還念叨著計劃太趕,整不好是要加班加點。
她哪能在這個時候請假?
練完口語,馮燕子準備把早飯做好,然後去上班。
馮家住在市裡印刷廠給職工分的小筒子樓裡。
屋內結構在這個年代都大同小異。
進門就是一個長方形小的隻能容納一人轉身的廚房,再往裡有一扇門,門裡大多都是一個六七平方的小客廳,客廳再往裡,就是一間同樣六七平米的小臥室。
雖然不像後世那樣還存在公攤麵積一說。
但實打實的不到二十平米,居住起來依舊十分擁擠。
馮父去世之後,馮母和馮燕子住裡屋,馮小弟支了個軍用床在外屋。
白天時候鋪蓋卷一卷,床一收放進裡屋,外麵做客廳用,晚上的時候再把床和鋪蓋拿出來支上睡覺用。
照比柴家住的單位分的平房,這種職工家屬樓實在擁擠的讓人喘不上氣。
可即便是這樣,很多人也寧願主樓都不住平房。
好像住上了樓,就會高出人一等一般,驕傲得不得了。
筒子樓裡做飯不像平房裡圍灶台。
多數的時候都是用煤爐。
一個小小的鑄鐵煤爐,連著鐵皮管道,管道在屋子內的薄牆上打孔穿過,在冬天就是主要的取暖工具。
馮燕子熟練的在廚房生爐子做飯。
熬棒子麵粥的時候,架在煤爐上的炒鍋忽然漏了底。
整鍋粥直落到爐灶裡燒的正旺的柴火上,噗嗤一聲熱蒸汽帶著爐灶和爐底的碳灰騰空而起,幾個呼吸之間就漫滿了整個廚房。
聽到動靜的馮母和馮曉鶴趕緊從屋裡出來,見馮燕子不止滿頭滿臉,就連身上洗得發白的工作服都全是碳灰,驚得目瞪口呆。
“燕子,這,這是咋的啦?”
馮燕子咳嗽兩聲,吐出嘴裡的碳灰,皺眉道:“不知道咋整的,鍋底露了個大窟窿,整鍋粥全撲爐子裡了,這下子麻煩了,沒準還得把煙管拆下來掏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