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南京中華門的城牆上還凝著霜氣,風一吹,帶著刺骨的冷。士兵們裹著單薄的軍大衣,靠在沙袋後打盹,手裡卻緊緊攥著步槍;民防隊的後生們圍坐在火堆旁,王大爺正給他們講當年打土匪的舊事,火光映著一張張年輕卻堅定的臉;城牆下,三團的殘兵們在整理裝備,他們大多帶傷,卻沒人抱怨,隻是默默把從日軍屍體上撿來的子彈塞進彈倉——昨夜的夜襲雖退了日軍,卻也讓121師又減員了五十多人,現在能戰鬥的,連民防隊算上,也才三千出頭。
陳硯沒敢睡,他靠在北甕城的斷牆後,手裡摩挲著石剛那把卷了刃的苗刀,刀身的血漬已經擦乾淨,卻還能聞到淡淡的血腥味。石勇蹲在旁邊,正用布條纏刀柄,想讓這把刀握起來更順手:“團長,等會兒打鬼子,俺就用這把刀,替俺哥多殺幾個。”
陳硯點點頭,把苗刀遞給他:“小心點,彆硬拚,石剛不希望你出事。”他抬頭望向東方,天還沒亮,卻能隱約聽到遠處傳來的馬蹄聲——滇軍60軍應該快到了。他剛想讓通訊兵發報確認,城外突然傳來一陣刺耳的尖嘯——是日軍的重炮,比前幾天任何一次都密集,炮彈像暴雨一樣砸在城牆上,磚石飛濺,剛加固好的西甕城缺口又被炸開,幾個正在值守的士兵來不及躲,當場被埋在磚石下。
“鬼子總攻了!”哨兵的喊聲剛落,就見城外黑壓壓的日軍湧了過來,足有三個聯隊的規模,中間夾雜著五輛九七式坦克,炮口對準城牆,每開一炮,就有一片城磚被炸飛。日軍士兵端著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踩著同伴的屍體,瘋狂地往城牆上衝,嘴裡喊著“殺給給”,眼裡滿是瘋狂。
“重機槍!打!”陳硯吼道,城樓上的兩挺重機槍立刻響了,子彈像雨點一樣落在日軍中間,衝在最前麵的日軍應聲倒地,可後麵的日軍像瘋了一樣,踩著屍體繼續往前衝。西甕城的缺口處,一輛坦克逼近,炮口對準缺口,“轟隆”一聲,缺口又擴大了,二營的營長當場犧牲,副營長趕緊頂上去,喊著“跟鬼子拚了”,帶著士兵們衝上去,用刺刀和日軍拚殺。
民防隊的後生們嚇得臉發白,卻沒人後退——王大爺舉起鋤頭,對著爬上城牆的日軍砸下去,鋤頭砸在日軍頭盔上,發出“哐當”一聲,日軍慘叫著掉下去。“後生們!彆怕!”王大爺喊著,撿起地上的手榴彈,拉弦後往日軍堆裡扔,“咱們守著家,退了就是死,拚了還有活路!”
後生們被鼓舞了,有的撿起士兵掉落的步槍,有的舉起鋤頭、扁擔,跟著二營的士兵往缺口衝。一個叫李小虎的後生,才十六歲,第一次上戰場,卻敢抱著炸藥包往坦克底下鑽,雖然沒炸到履帶,卻把坦克後麵的日軍炸倒一片,自己也被氣浪掀翻,爬起來吐了口血,繼續往缺口衝。
東甕城那邊,三團的殘兵們在趙青山的指揮下,也在拚死抵抗。趙青山肩膀受了傷,卻還舉著指揮刀,喊著“為犧牲的弟兄報仇”,帶著士兵們往日軍衝。苗族士兵們更是紅了眼,石勇握著石剛的苗刀,在日軍中間砍殺,苗刀閃過,日軍的胳膊、大腿紛紛掉落,城樓下的日軍屍體堆得越來越高。
吳劍平帶著預備隊在三個甕城之間支援,哪裡吃緊就往哪裡衝。他剛趕到西甕城,就見一個日軍軍官舉著軍刀往缺口衝,吳劍平毫不猶豫,揮起指揮刀迎上去,兩刀相撞,火花四濺,吳劍平趁機一腳踹在日軍軍官肚子上,指揮刀順勢往下劈,日軍軍官慘叫著倒在地上。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時辰,121師這邊已經快撐不住了——重機槍彈隻剩最後五十發,步槍彈每人平均不到十發,民防隊的後生犧牲了二十多個,王大爺的腿被彈片劃傷,卻還在幫著抬傷員。陳硯看著城樓下還在衝鋒的日軍,心裡越來越急——滇軍怎麼還沒來?再撐不住,中華門就要破了!
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嘹亮的軍號聲——是滇軍的軍號聲!陳硯心裡一振,趕緊往東方望去,隻見遠處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片灰色的身影,是滇軍60軍的援軍!他們舉著軍旗,正朝著中華門的方向衝來,軍號聲、喊殺聲越來越近,日軍聽到軍號聲,衝鋒的腳步明顯慢了下來,有的甚至開始往後退。
“援軍到了!援軍到了!”士兵們歡呼起來,民防隊的後生們也跟著喊,疲憊的身體仿佛又有了力氣。陳硯抓住機會,喊著“衝!把鬼子趕下去!”,帶著預備隊往缺口衝。日軍見援軍到了,徹底慌了,開始瘋狂撤退,有的甚至扔下武器,隻顧著往回跑。
滇軍60軍的先頭部隊很快趕到,他們舉著捷克式輕機槍,對著日軍撤退的方向掃射,日軍死傷慘重,剩下的拚命往城外跑。滇軍的團長騎著馬,來到中華門城下,對著城樓上喊:“上麵是121師的弟兄嗎?我們是滇軍60軍,奉命來支援!”
吳劍平激動得聲音都在抖,對著城下喊:“是我們!多謝弟兄們!快,幫我們追鬼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滇軍的士兵們立刻追了上去,陳硯也帶著一營和三團的殘兵,跟著滇軍往外衝。日軍慌不擇路,有的掉進之前挖的散兵坑,有的踩中土雷,被炸得血肉模糊。激戰半個時辰,日軍終於撤退到城外的營地,再也不敢進攻。
陳硯帶著士兵們回到中華門,滇軍60軍的團長也跟著上來,握著陳硯和吳劍平的手說:“弟兄們辛苦了!你們守得好啊,再晚來一步,中華門就危險了!”
吳劍平搖搖頭,指著身邊的士兵和民防隊:“不是我們守得好,是弟兄們拚命,還有百姓幫忙,沒他們,我們撐不到現在。”
陳硯看著城樓上的士兵和百姓,有的在包紮傷口,有的在清理戰場,有的在給滇軍的士兵遞水,心裡滿是感慨——從淞滬到南京,121師雖然傷亡慘重,卻沒散,靠的就是這份鐵血和同心。他走到石剛的苗刀旁,石勇正把刀插在城牆上,對著紫金山的方向敬禮。陳硯也跟著敬禮,在心裡默念:石剛,兄弟們,我們守住中華門了,援軍到了,你們可以安息了。
林晚帶著醫療站的醫護兵和女學生們過來,她們手裡提著藥箱,開始給傷員包紮。林晚走到陳硯身邊,遞給他一塊乾淨的布條:“你胳膊上的傷口又裂了,先包一下。”她頓了頓,看著城樓下的滇軍,又補充,“援軍到了,這下安全了。”
陳硯接過布條,點點頭,看向遠處的南京城——城裡的百姓還在往安全區撤,王銳正帶著民防隊的後生幫忙搬運物資。他知道,中華門雖然守住了,但南京的局勢依然嚴峻,日軍還在城外,他們還要繼續戰鬥。但此刻,看著身邊的弟兄、百姓和援軍,他心裡充滿了希望——隻要大家同心協力,就沒有打不贏的仗,沒有守不住的家。
太陽漸漸升起,金色的陽光灑在中華門的城樓上,照在士兵們的鋼盔上,照在百姓們的笑臉上,也照在石剛那把插在城牆上的苗刀上,刀身閃著淡淡的光,像是在見證這份鐵血與同心。
喜歡鐵血黔軍:從抗戰到解放請大家收藏:()鐵血黔軍:從抗戰到解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