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四年,七月中旬,天津大沽港。
碧空如洗,萬裡無波。湛藍的海麵平滑如鏡,倒映著蒼穹流雲。然而今日,這片往昔以鹽船漁帆為主的港灣,卻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喧騰與威儀之中。巨大的“鎮海號”鋼鐵艦體如同一座移動的黑色山巒,緩緩駛入精心為其預留的深水泊位。其巍峨的身影與周遭傳統的福船、廣船形成了跨越時代的強烈對比,象征著大明無可匹敵的海上新權。
但與月前離港時的肅殺不同,此刻的“鎮海號”主桅之上,那麵明黃龍旗迎風怒展,其下更懸掛著一串代表勝利與臣服的旌節。陽光照射在經過清洗卻仍隱約可見硝煙痕跡的巨炮炮管上,反射出冷冽的金屬光澤。
碼頭之上,早已淨水潑街,黃土墊道。天津巡撫率領闔城文武官員、駐軍將領,身著朝服或官袍,肅立於紅毯兩側。更外圍,則是無數聞訊趕來、欲一睹英雄風采的士紳百姓,人潮如織,萬頭攢動,卻都被維持秩序的兵士禮貌地阻隔在安全線外。禮炮轟鳴二十一響,沉重而恢弘的聲浪震撼著海天,這是迎接立下不世之功的勳臣最高規格。
鄭成功一身禦賜的四爪蟒袍,外罩猩紅披風,卓立於艦首。海風拂動他的衣袂,卻難撼其身形分毫。他年輕的麵龐上已褪儘稚氣,唯有經戰火淬煉後的沉毅與威嚴。身後,是兩排盔明甲亮、挺胸昂首的龍鱗衛將士,如同塑像般肅穆。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箱箱被沉重抬下舷梯的銀箱,箱體敞開,內裡雪花官銀在烈日下閃爍著令人窒息的光芒——那正是首批一百萬兩的白銀賠款,是東征勝利最直觀的戰利品。隨後而來的,是各式各樣的珍奇貢品:造型奇雅、鑲嵌螺鈿的東瀛屏風;碩大瑩潤、光澤奪目的南海珍珠;鋒銳華麗、刀紋如波的倭國刀劍;以及被小心翼翼搬運的珍稀紫檀木材和剔紅漆器。這些都是幕府與九州諸藩“進獻”給天啟皇帝的“心意”,無聲地訴說著東征的輝煌勝利與對手的徹底屈服。
“恭迎小將軍凱旋!”天津巡撫率領百官,躬身行禮,聲音中充滿了由衷的敬佩與激動。
鄭成功沉穩還禮,聲音清越:“有勞諸位大人相迎,本將奉旨出征,幸不辱命。”他的目光卻已越過歡騰的人群,投向了港口不遠處那條延伸向內陸的鋼鐵巨龍——京津鐵路的終點站。一列名為“青龍號”的蒸汽機車正停靠在站台,黝黑的車身鋥亮,巨大的聯動輪仿佛蘊藏著無窮力量,煙囪中噴吐著淡淡的白煙,仿佛早已迫不及待要載著英雄歸京。
乘坐“青龍號”返回京師的旅程,本身就如同一次對大明新氣象的巡禮。
鄭成功與重要隨員坐在裝飾華貴、鋪設軟毯的頭等車廂內,透過擦拭得一塵不染的巨大玻璃車窗,可以看到鐵路沿線日新月異的景象。近處,農田阡陌縱橫,新修的水利設施遍布田野,巨大的蒸汽抽水機正在隆隆作響,將河水提灌入渠;遠處,新興的工廠作坊冒出縷縷輕煙,高聳的水塔和傳動裝置依稀可見。更讓他注意的是,鐵路沿線每隔一段距離,便有新築的小型兵站和磚石了望塔,上有持槍士兵警戒,可見朝廷對這條經濟與軍事命脈的重視程度。
沿途經過大小車站,皆有當地官員、士紳、百姓自發聚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每當火車短暫停靠加水加煤,都能聽到窗外傳來的如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快看!那就是征東大將軍!”
“鄭少將軍威武!大明萬勝!”
“看見那氣派沒?真是少年英雄!”
“《大明日報》說了!‘鎮海號’一炮就轟平了一座島!倭寇望風而降!”
“這下好了,看誰還敢來犯我海疆!”
議論聲、讚歎聲、歡呼聲不絕於耳,熾熱的目光幾乎要穿透車窗。隨行的書記官難掩激動,對鄭成功道:“將軍,您如今可是天下歸心的英雄了!《大明日報》連日特刊,詳載東征偉績,如今四海之內,無人不知將軍威名,無人不曉我大明水師之強!”
鄭成功微微一笑,心中雖豪情激蕩,卻並未忘形:“此乃陛下聖明燭照,將士用命效死之功,非一人之能。倭國雖暫服,然海疆之患,如野草燒不儘,遠未到高枕無憂之時。”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飛速掠過的田野,變得深邃起來。
京師,紫禁城,皇極殿。
大朝會的鐘鼓聲莊嚴肅穆,回蕩在重簷廡殿之間。文武百官依品級分列丹墀兩旁,緋袍玉帶,濟濟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焦於大殿中央那昂然而立的年輕身影之上。
天啟皇帝朱嘯高坐於九龍金漆龍椅之上,熔金般的瞳孔中滿是欣慰與讚賞。禦案旁,八歲的太子朱慈熠也睜大了清澈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這位曾為他講述過“鐵筒子”為何冒煙的鄭將軍,小臉上滿是崇拜。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上前一步,展開明黃絹帛,用特有的尖亮嗓音,抑揚頓挫地高聲宣唱鄭成功東征之功:“…谘爾欽差征東將軍鄭成功,奉天討逆,揚國威於萬裡波濤,懾倭酋而使之俯首稱臣…拓海疆於東瀛門戶,立巡府以永靖東方…功勳卓著,彪炳千秋…實乃不世之奇功,社稷之乾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唱功畢,朱嘯緩緩起身,冕旒輕搖,聲音洪亮而充滿力量,傳遍大殿的每一個角落:“鄭成功聽旨!”
“臣在!”鄭成功撩袍單膝跪地,甲葉碰撞,發出清脆而堅定的鏗鏘之聲。
“爾奉天征討,不辱使命,揚我國威,定鼎東海!朕心甚慰!特晉爾為‘威遠伯’,另賞禦賜金幣500枚,錦緞五百匹,京師錫拉胡同賜宅第一座!”
“臣,謝陛下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鄭成功叩首謝恩,聲音沉穩有力,不見絲毫驕躁。
“平身!”朱嘯臉上露出難得的暢快笑容,“威遠伯,給朕和眾卿細細說說,那倭國如今情形如何?那‘鎮海號’巨艦,可還堪用?朕可是日夜惦記著你的捷報啊!”
鄭成功起身,將東瀛見聞、幕府最終屈服、九州諸藩歸順、長崎開港、設立東海巡閱府等事,擇要稟報,言辭簡練卻氣勢磅礴,細節生動,聽得滿朝文武心潮澎湃,仿佛親眼見到了那龍旗升起於異國港口的輝煌一幕,感受到了那巨炮轟鳴的震撼天威。
朝會之後,朱嘯特意在乾清宮偏殿單獨召見鄭成功。
“成功,你做得很好。”朱嘯目光灼灼,親手賜下一杯禦酒,“東海巡閱府之事,朕準了。你便替朕,好好看住東邊的門戶。所需艦船、兵員、糧餉,朕會命兵部、工部、戶部全力協辦,優先撥付。朕要的,不是一個暫時的臣服,而是一個永絕倭患的太平海疆!”
“臣,定竭儘駑鈍,不負陛下天恩厚托!”鄭成功雙手接過禦酒,一飲而儘,語氣斬釘截鐵。
勝利的喜悅通過《大明日報》和朝廷邸報席卷全國,民間張燈結彩,熱議紛紛,威遠伯的事跡成為茶樓酒肆說書人口中最炙手可熱的故事。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