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軍餉貪汙案_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5章 軍餉貪汙案(1 / 1)

天啟十四年,十二月初一。

時值深冬,北京城朔風凜冽,嗬氣成霜。皇城巍峨的宮殿群在灰白的天色下更顯肅穆莊嚴。今日乃朔日大朝會,文武百官早已按品級鵠立於皇極殿外的丹墀上,待淨鞭三響,鐘鼓齊鳴,方依序魚貫入殿,分列於玉階之下。殿內金磚墁地,蟠龍柱聳立,巨大的銅鶴香爐吐出嫋嫋青煙,卻驅不散那股凝重得近乎凝固的氣氛。

高踞於金台蟠龍禦座之上的,是天啟皇帝朱嘯。頭戴十二旒通天冠,身著玄衣縹裳十二章紋袞服,日月山河紋飾在燭光下隱隱生輝。十二旒白玉珠微微晃動,其後那雙熔金般的瞳孔深邃平靜,卻自然流露出一股俯視蒼生、不容置疑的威嚴。禦案之上,除玉圭、旨匣外,還醒目地放著一套以金線裝訂、封麵磨損嚴重的古籍抄本——《永樂大典》的若乾分冊,無聲地彰顯著天子對文治武功、考據實證的重視。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上前一步,尖亮的嗓音穿透大殿的寂靜:“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話音甫落,都察院左都禦史劉宗周手持象牙玉笏,麵色沉凝如水,大步出列,躬身奏道:“臣,劉宗周,有本啟奏!”

“奏來。”皇帝的聲音平穩傳來,不高,卻帶著一種金屬般的質感,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劉宗周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凝聚全部的力量,聲音沉痛而憤慨,響徹殿宇:“臣,謹代表都察院陝西道,彈劾陝西督糧道參政張秉忠、西安知府王允義、延綏鎮守太監孫茂才、及榆林衛指揮同知、寧夏衛屯田僉事、固原鎮督餉郎中等一十七名官員!”

一開口便是邊地大員、內官、衛所將校!殿內頓時響起一片極力壓抑的驚呼抽氣聲,所有官員的神經瞬間繃緊!

劉宗周繼續道,語速加快,字字鏗鏘:“經我都察院禦史密查並接獲邊軍內部義士冒死呈送之密件賬冊,證實彼等相互勾結,沆瀣一氣,於陝西三邊重鎮之糧餉、馬乾、器械采買諸事中,上下其手,貪墨無度!其手段極其隱秘陰毒:虛報兵員員額,冒領空餉;以陳年糙米黴麵替換新糧,短斤少兩;與不法奸商串通,抬高物價,差價私分;甚至克扣士卒恤賞,挪用修葺堡寨之款!”

他越說越激動,須發幾乎要豎起來:“致使戍邊將士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軍械朽壞,怨聲載道!更可恨者,為掩蓋罪行,彼等打壓異己,構陷忠良,閉塞言路!使邊塞綱紀為之敗壞,軍心士氣為之動搖!此等行徑,非止貪墨,實乃啃食軍骨,動搖國本!罪不容誅!罪在不赦!伏乞陛下聖裁!”

這番言辭激烈、指控嚴重的奏報,如同在滾油中投入冷水,瞬間在朝堂上炸開!

兵部尚書王在晉立刻出列,他臉色鐵青,手持玉笏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發白:“陛下!陝甘總督洪承疇洪亨九,自督師陝甘以來,整軍經武,革除積弊,邊備日固,九邊矚目,此乃朝野共識!然正因其大力整頓,觸及舊利,方顯此等藏於肌理之下、蛀蝕軍資之碩鼠,尤為可恨!彼等欺上瞞下,陽奉陰違,不僅毀洪督心血,更是寒了數十萬真心為國戍邊將士之心!臣懇請陛下,徹查嚴辦,絕不姑息!以正國法,以安軍心!”

戶部尚書畢自嚴緊隨其後,語氣沉重無比:“陛下,去年為徹底鞏固陝甘防務,陛下特旨從太倉調撥銀元一百五十萬,糧草八十萬石。若劉總憲所奏屬實,則…則巨量國帑軍資,恐已…已流入私囊!此非尋常貪墨,實乃竊國之罪!”

殿內氣氛愈發緊張,群情洶湧。然而,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此時響起,帶著幾分謹慎與擔憂。乃是與陝西官員有舊的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李日宣。

“陛下,劉總憲所言…所言雖駭人聽聞,然…洪督治陝,吏治清明,政績斐然,乃有目共睹。此案…牽扯甚廣,乾係重大。是否…是否需更詳加核查,以免…以免其中或有訛誤,或中了小人離間之計?若倉促行事,波及過廣,恐…恐影響邊軍士氣,反傷國體啊…”他的話看似持重,實則隱含回護與擔憂,代表了朝中一部分不願深究、怕引火燒身的官員心態。

立刻有刑部侍郎出列反駁,言辭犀利:“李大人此言差矣!證據確鑿,賬冊密件俱在,豈容狡辯?豈能因恐‘波及’、怕‘傷體’而姑息養奸?正因洪督政績斐然,更不容此等蠹蟲藏於暗處,毀其根基!”

“正是!”另一位禦史高聲附和,“此案正說明蠹蟲隱藏之深,行事之詭秘!非嚴查深究,不能除根!”

朝堂之上,頓時分成了“嚴懲徹查”與“持重詳核”兩派,爭論不休,聲浪漸起。內閣首輔袁可立知道這是天啟皇帝授意要查此事,故上前一步,“陛下,臣認為該嚴查此事,一查到底。”

端坐於禦座之上的天啟皇帝朱嘯開口了,“洪承疇的差事,”聲音依舊平靜,卻帶著一種冰冷的穿透力,“辦得不錯。朕,知道。”他首先肯定了洪承疇的功勞,定了調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隨即,他的話音陡然一轉,目光如冰刀般掃過方才主張“持重”的李日宣等人:“但正因如此,更顯此案之可恨!該殺!”

他微微前傾身體,那無形的威壓瞬間籠罩全場:“爾等可知,兩月前,武舉恩科瓊林宴上,朕親點的那個勇猛過人、惜敗於力勇魁首石猛、位列二甲第三十五名、原陝西邊軍出身的好漢子張獻忠,曾對朕與盧象升抱怨何事?”

皇帝突然提及兩個月前剛剛發生的武舉之事,並且一字不差地複述了張獻忠當時的粗話:“他說!‘老子在邊軍時,就他娘沒見過足餉的糧食!當官的層層克扣,發到手裡他娘的都是能磕掉牙的陳年糙米,就這還短斤少兩!’”那充滿憤懣、不甘與無奈的語氣,通過皇帝之口重現於這莊嚴朝堂,產生了一種奇異的、令人心悸的震撼效果!連首輔袁可立也微微抬起了眼皮。

“一個勇冠三軍、能被朕欽點武進士的悍將!一個直腸子的漢子!尚且如此!”皇帝的聲音猛然提高,如同驚雷炸響,震得殿宇嗡嗡作響,“那千千萬萬普通戍卒,又當如何?!”

“張獻忠之勇,可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然其對此等貪腐,亦隻能憤懣抱怨,無可奈何!此乃何故?”

“隻因這貪腐,已非一人一吏之失德,而是盤根錯節,上下勾連,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無形的網!一張吞噬軍餉、蛀空邊防、欺上瞞下的罪惡之網!其背後,必有更高之位、更重之權者,在為其遮風擋雨,提供庇護!否則,豈能瞞過洪承疇之耳目?豈能至今才由小吏冒死揭發?!”

“陛下聖明!燭照萬裡!”劉宗周激動得聲音發顫,高聲附和,“臣等初步核查,已發現諸多款項流向不明,疑與…疑與西安秦王府及京中某些官員有千絲萬縷之聯係!隻是…隻是證據鏈尚需深挖!”他此話一出,更是石破天驚,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宗室藩王和京中高官!

整個皇極殿,瞬間死寂一片!所有大臣都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從腳底直衝天靈蓋!連首輔袁可立的眉頭也微微蹙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已遠超想象。

朱嘯重重一掌拍在禦案上!那聲巨響如同霹靂,震得所有人心頭狂跳!

“陝西巡撫李汝貞!”皇帝厲聲喝道,直呼其名,“他身為封疆大吏,巡撫地方,總督糧餉,督察百官!邊軍糧餉出此紕漏,他竟毫無察覺?還是…察覺了卻隱而不報?甚或…本身便牽涉其中?!無論何種,失察之罪,縱容之罪,乃至同流合汙之罪!他都難辭其咎!朕看他的官帽,是戴到頭了!”

皇帝此刻展現出的洞察力、決斷力與毫不留情的態度,令所有大臣為之膽寒!陛下不僅看到了案子,更看到了案子背後的根源、網絡與保護傘!

他拿起禦案上那套《永樂大典》的分冊,聲音沉凝如鐵,卻又帶著一種痛心疾首:

“近日,朕命人重新檢校《永樂大典》。此書,包羅萬象,乃我華夏智慧之結晶。太祖太宗,費儘心血,集千古之智,其中《官箴》、《刑律》、《考功》、《工政》諸篇,於如何選廉吏、懲貪腐、斷獄訟、察錢糧,皆有千古不易之至理!”

他重重地將書冊放回案上,發出沉悶的響聲:“然,縱有千古良法,若無執行之鐵腕,無雷霆之威,無刮骨療毒之決心,亦不過紙上空談!徒令後人笑我等子孫不肖,空守寶山而不知用!”

“陝西軍餉案,絕非孤例!此乃國之巨蠹,軍之膿瘡!若不連根拔起,徹底擠乾淨,則以洪承疇之能,亦難挽邊軍士氣之崩壞!則九邊重鎮,危矣!朕之江山,危矣!”

他目光如電,看向都察院和刑部:“劉宗周!解學龍刑部尚書)!”

“臣在!”二人立刻出列,躬身聽旨。

“此案,由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牽頭,抽調精乾力量,組成‘陝西軍餉案聯合查辦衙署’!”

“朕,要你們一查到底!無論涉及何人,官居何位,背景如何,哪怕牽扯到親王勳貴,一律嚴查不貸!”

“所有贓款贓物,悉數追回!所有涉案人員,依《大明律》及朕之嚴旨,從重從快論罪!該抄家的抄家,該流放的流放,該…斬立決的,決不待時!”

“臣等遵旨!必不負聖望!”劉宗周和解學龍轟然應諾,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中回蕩。

“然…”皇帝話鋒一轉,目光變得更加深邃銳利,“此案水深,牽涉甚廣。僅憑三法司文書往來,恐力有未逮,易生掣肘,甚至…遭遇不測。需有一員乾練果決、忠心不二、不懼權貴、精通賬目、且能代表朕之意誌的欽差大臣,親赴陝西,坐鎮指揮,臨機決斷!”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心都再次提了起來。目光紛紛投向幾位以剛直著稱的禦史或侍郎。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皮刃 我,本無罪 竊竊私語你聽見了嗎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 僵屍:拜師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大明衛 大明第一戰神 抗戰:神級狙擊手絕地反殺 詭神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