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皇帝的目光轉向了魯王朱壽宏。魯藩封地兗州,雖非大藩,但地處孔孟之鄉,素以文教著稱,魯王也給人儒雅穩重的印象。“魯王叔,孔孟桑梓,文風鼎盛,近年來府學與書院可有好苗子?朕常思,開拓海外,不僅需勇武,更需教化。”
魯王朱壽宏起身,舉止從容,言語間帶著書卷氣:“回陛下,托陛下崇文之德,魯地學子確乎勤勉。然,海外教化,非僅熟讀詩書即可,需通曉當地風土人情,甚至夷語夷俗。臣以為,當效法古人,設譯館,編夷誌,先通其意,方能導之以德。”他並未直接表態支持海外分封,而是提出了一個實際困難,顯得穩重而務實。
皇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欣賞:“王叔思慮周詳,切中要害。此事確需從長計議。”他並未強求,目光又掃過周王、瑉王等幾位王爺,各有簡短的問詢。
最後,他的目光似乎不經意地掃過正在偷偷品嘗一塊蜜汁火腿、吃得滿嘴油光的福王朱常洵。福王察覺到皇帝的視線,渾身肥肉一抖,差點噎住,慌忙放下銀箸,手忙腳亂地起身,衣袖差點帶倒酒杯。
“福王叔在洛陽,牡丹甲天下,想必平日裡逍遙快活,勝似神仙。”皇帝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調侃,並無太多責備之意。
福王臉上肥肉擠出一個討好的笑容,聲音因緊張而有些發顫:“托……托陛下洪福,洛陽……洛陽尚可,尚可……隻是,萬萬不及京師萬一,萬一啊!陛下明鑒!”其言辭笨拙,舉止略顯滑稽,卻恰好顯出一副沒有心機、隻知享樂的庸碌模樣,反而讓丹陛上的皇帝嘴角微不可察地彎了一下。
每一位被問話的宗室,都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字斟句酌,仿佛在刀尖上跳舞,生怕一言不慎,便步了前任代王、秦王的後塵。他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皇帝那看似溫和的笑容背後,是洞悉一切的審視目光,仿佛能看穿他們所有偽裝,直抵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場家宴,從一開始,便是鴻門宴。
宴會氣氛在皇帝的引導下,看似融洽和諧,笙歌曼舞,觥籌交錯。然而,當皇帝的視線仿佛不經意地掃過右側前排兩個明顯空置的座位時,整個大殿的氣氛驟然為之一凝!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寒流瞬間席卷而過,連樂師的演奏都似乎滯澀了半分!
那兩個位置,鋪著明黃錦墊,案幾上擺滿了與其他親王無二的餐具酒饌,本該屬於秦王及世子!如今卻空空如也。
秦王府世子朱存樞,貪墨軍餉、結交外臣、怨恨朝廷、圖謀不軌……一樁樁罪狀早已傳遍朝野,最終被廢為庶人,連同其父秦王一道被圈禁秦王府高牆,無詔不得出府。這個活生生的、血淋淋的例子,在此刻驟然清晰,縈繞在每位宗親心頭,讓他們剛剛因美酒而有些發熱的頭腦瞬間冷卻!歡快的樂曲、精美的食物、華麗的宮殿,此刻都仿佛失去了色彩和味道,隻剩下那空座位的刺眼和殘酷現實,無比清晰地提醒著他們:天威難測,天家無情!無論身份多麼尊貴,血緣多麼親近,一旦觸及逆鱗,下場便是萬劫不複!
皇帝將眾人瞬間蒼白的臉色、閃爍的眼神、僵硬的坐姿儘收眼底,卻並未點破,仿佛那空座隻是再正常不過的安排。他端起眼前的九龍玉杯,遙敬眾人,隨即語氣轉為鄭重,朗聲道,聲音清晰地壓過了樂曲:
“適才朕與諸位王叔、兄弟閒話家常,問及各地風物民情,皆有所得,朕心甚悅。然,家事之餘,更念國事。朕今日尤想借此機會,與諸位分享一樁近期令朕倍感欣慰之喜事。”他目光掃過全場,最終定格在懸掛於大殿東側的一幅巨大的《大明混一圖》上,但並未立即指向它,而是再次環視眾人。
“朕聞遼東之地,昔日何等景象?荒蕪苦寒,人煙稀少,韃虜肆虐,乃我大明北疆之患。自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以來,曆代先皇皆致力於此,移民實邊,苦心經營。至朕即位,更是不敢忘懷,推行新政,鼓勵移民,興修水利,編練新軍。”他的聲音逐漸拔高,充滿了自豪與一種開拓者的感慨,“如今,不過數載,黑水白山之間,已是阡陌縱橫,雞犬相聞!數十萬乃至上百萬漢家子弟,在那裡墾荒戍邊,建立家園,開設工坊,興辦學塾!昔日韃虜鐵蹄踐踏之地,今已為我大明穩固之行省,歲入錢糧,足以供養十萬大軍!遼東都司所轄新軍,火器精良,亦成為北疆定海神針!”
他頓了頓,目光再次掃過眾宗親,眼神變得無比深邃,意味深長地說道:“此乃列祖列宗之夙願,亦是我大明國運昌隆、開拓進取之明證!然,諸卿需知,遼東之今日,來之不易。非僅靠天時地利,更需有忠勇將士浴血戍邊,需有乾吏能臣嘔心治理,亦需有……心懷社稷、勇於任事之宗親,為之屏藩,永鎮疆土,保此地永為我華夏之土!”
這番話,看似在歌頌遼東開發的豐功偉績,實則暗藏機鋒,步步深入。“永鎮疆土”四字,如同重錘,再次狠狠敲在不少藩王心上。他們隱約感覺到,皇帝意有所指,絕不僅僅局限於已經開發的遼東。一種更大的、更令人不安的預感,如同陰雲般籠罩下來。
宴會又持續了約莫半個時辰,在看似和諧實則暗流洶湧的氣氛中漸漸接近尾聲。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不少宗親已是食不知味,坐立難安。就在一些人以為今日即將有驚無險地度過時,皇帝並未如常例般宣布散席,而是緩緩起身。
“今日家宴,見諸位王叔兄弟安康,各家子侄聰穎,朕心甚悅。”皇帝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中,“然,家宴之後,尚有國事相商。諸卿皆是太祖血脈,朱家子孫,與國同休,榮辱與共。朕有一圖,得之不易,今日欲與諸卿共觀之,同覽這天下之大!”
說罷,他在王承恩的躬身攙扶下,步下丹陛。眾藩王、世子不敢怠慢,紛紛連忙起身,整理衣冠,屏息凝神,恭敬地跟隨在皇帝身後,如同眾星捧月般,走向大殿東側。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