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雨歇雲散。幾縷陽光從窩棚的茅草縫隙中透射進來,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灰塵在光柱中悠然起舞。淩雲從並不安穩的睡眠中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檢查他的窩棚。昨夜的風雨是對它的一次考驗。結果令人欣慰,除了邊緣有些潮濕,內部基本保持了乾燥。這個簡陋的庇護所,成功通過了首次檢驗。
生存環境的初步改善,給了淩雲更多的精力和信心去處理更精細的問題。首當其衝的,是左肩傷口的護理。之前隻能用清水粗略衝洗,效果有限。現在,他擁有了鹽——這個天然的消毒防腐劑。
他小心地解開包紮的布條。傷口暴露在空氣中,情況比預想的要好。紅腫進一步消退,創麵邊緣開始收縮,中心區域的肉芽組織呈現出健康的粉紅色,雖然仍有少量淡黃色滲出液,但已無膿液和惡臭。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說明感染得到了有效控製。
他取來破碗,將少量珍貴的鹽粒放入碗底,再加入乾淨的雨水昨夜接的),用一根小木棍輕輕攪拌,直到鹽粒完全溶解,製成了一碗濃度不詳、但確鑿無疑的簡易生理鹽水。他撕下一小條相對最乾淨的布條,蘸飽鹽水,小心翼翼地擦拭傷口周圍,然後輕輕點拭創麵。鹽水接觸新鮮肉芽的瞬間,傳來一陣熟悉的、尖銳的刺痛感,讓他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肌肉瞬間繃緊。但這種痛楚,帶著一種“治療”的意味,不同於之前感染時的灼痛,反而讓人安心。他知道,這刺痛意味著鹽水正在發揮作用,抑製細菌生長,清潔創麵。
擦拭完畢,他換上準備好的、搗碎的新鮮蒲公英泥混合艾草灰的藥膏,重新用清洗過的布條包紮好。整個流程,他儘力模仿著無菌操作的原則,儘管條件簡陋得可笑,但這種儀式感本身,就是對專業和秩序的堅持。
傷口處理完畢,接下來是資源的整合與規劃。他將自己所有的“家當”一一清點,並規劃了存放位置:
火種區:在窩棚口內側,用幾塊石頭圍成一個小的火塘,將埋有火種的灰燼堆放在此,確保隨時可以引火,又相對安全。
工具區:柴刀和火石,用乾草包裹,放在觸手可及、乾燥的牆角。
水源區:那個撿來的、有裂縫但尚能儲水的陶甕,被仔細清洗後,放在廟內另一處能接到雨水的地方,作為日常儲水之用。破碗則專門用於取水、煮水和盛放食物。
食物儲備區:剩下的雜糧餅和用大樹葉包裹的鹽,被他高高懸吊在窩棚內側一根相對穩固的房梁上,防止受潮和被蟲鼠啃食。
藥材區:這是他重點經營的部分。他開始有意識地擴大草藥的采集和儲備。不僅限於蒲公英和艾草,他還根據原主模糊的記憶和自身的植物學知識,嘗試辨認和采集具有止血、清熱、消腫等功效的常見草藥。采回後,仔細分揀,去掉雜質,攤在乾淨的石頭或大樹葉上,放在通風處晾曬。他甚至還用柔軟的樹皮纖維嘗試編織一個小簍,用於專門盛放乾燥後的草藥。
這些瑣碎的工作,占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采集、清洗、晾曬、整理……每一項都需耐心和細致。過程枯燥,甚至有些重複,但淩雲卻樂在其中。他不再是漫無目的地掙紮,而是有步驟、有計劃地改善著自己的生存條件。每增加一種儲備的草藥,每處理好一處細節,他心中那份因混亂和未知而產生的焦慮便會減輕一分。
他的“家當”清單逐漸變長:火石、柴刀、破碗、鹽、多種草藥、儲水陶甕、簡易窩棚……雖然每一樣都簡陋不堪,但它們代表了一種積累,一種從無到有的創造。生活,在這個破敗的角落裡,竟然也生出了一絲極其微小的、卻真實存在的秩序感。
這秩序感,如同黑暗中搖曳的微弱燭光,雖不能照亮前路,卻足以溫暖當下,讓他感覺自己不再是完全隨波逐流的浮萍。他正在用這雙曾經握手術刀的手,一點點地,在這個瀕臨崩潰的起點上,重建著生活的痕跡。未來的挑戰依然嚴峻,但至少,他有了一個更為穩固的基點,從這裡出發。
喜歡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