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榆林坊,熱浪蒸騰,人聲鼎沸,空氣裡混雜著汗味、塵土、食物和藥材的氣息。淩雲的醫攤在這片喧囂中,已然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經過腳夫阿亮“縫皮續肉”保腿、陳氏老婦“聽音辨疾”愈肺癰這兩樁堪稱傳奇的病例,以及那方便有效的“止血散”、“疔瘡膏”的悄然流通,漣漪效應正以這個不起眼的角落為中心,一圈圈地向外擴散,力道雖緩,卻持續而堅定。
起初,這漣漪隻在最底層的土壤裡滲透。碼頭苦力、市集攤販、洗衣婦孺之間,淩郎中的名字帶著幾分敬畏與傳奇色彩口耳相傳。但漸漸地,這水波開始觸碰到更廣闊的層麵。名聲,如同水銀瀉地,無孔不入,逐漸超出了榆林坊那些終日與汗水塵土為伍的攤販和苦力的範圍。茶肆裡歇腳的腳商、酒館中閒聊的幫閒、甚至深宅大院裡負責采買的仆役,都或多或少地耳聞了“榆林坊角上那位手段奇特的淩郎中”。他那些迥異於尋常郎中的治法,以及看似簡陋卻療效顯著的成藥,開始引起更廣泛人群的注意。這注意裡,有好奇,有懷疑,也有幾分身處困境、願意一試的期盼。
這一日,天氣格外悶熱,知了在柳樹上聲嘶力竭地鳴叫。醫攤前照例排著幾個等候看病的窮苦人,淩雲正低頭為一個老農查看腿上潰爛的瘡口,李文軒在一旁記錄,韓老倌則忙著給前一個病人包藥。這時,一陣略顯突兀的腳步聲靠近,伴隨著一聲刻意放輕的咳嗽。
眾人抬頭,隻見一位身著藏青色細布長衫、頭戴方巾、年約四十上下、麵容白淨的中年人站在攤前。他衣著體麵,雖非綾羅綢緞,但漿洗得十分整潔,與周圍短打粗布的景象格格不入。他目光掃過簡陋的攤位和排隊的人群,眉頭幾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隨即換上一副客氣而周到的笑容,對著剛剛忙完的淩雲拱了拱手。
“這位可是淩郎中?在下姓周,是城南‘瑞福祥’綢緞莊掌櫃府上的管家。”他語調平穩,帶著一種大戶人家下人特有的、不卑不亢的審視態度。“敝上近日不慎感染風寒,咳嗽不止,夜間尤甚,已有旬日。服了幾劑常見方藥,總不見大好,反覺胸悶氣短。聽聞淩郎中擅治疑難雜症,醫術高明,特命在下前來,相請郎中過府一診,不知可否方便?”
此言一出,不僅排隊等候的病人投來驚訝的目光,連李文軒和韓老倌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計。瑞福祥綢緞莊,在縣城裡也算小有名氣的鋪子。這是首次有“體麵人家”主動派人前來接觸,並且是邀請出診!這意味著,淩雲的醫術,真正開始進入城裡稍有資產階層的視野。
在一種微妙的氛圍中展開。
麵對這位氣質與往常病患截然不同的管家,淩雲並未因對方來自“體麵人家”而顯出絲毫怯場或受寵若驚,也沒有過度熱情地逢迎。他神色如常,隻是微微頷首還禮,語氣沉穩:“原來是周管家。貴上有疾,淩雲自當儘力。隻是,”他看了一眼攤前等候的病人,“眼下尚有幾位鄉親候診,恐需稍待片刻。若不介意,可先將貴上的症候大致一說,容我心中先有個計較。”
周管家見淩雲態度從容,應對得體,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但很快掩飾過去,點頭道:“理當如此,理當如此。”他便站在一旁,將掌櫃的病情描述了一番:如何起病,咳嗽特點,痰的性狀,胸悶感覺,以及服用過何種藥物。
淩雲仔細傾聽,由管家描述病情,偶爾插問一兩句關鍵細節,如咳嗽是連聲還是單聲,痰是易咯還是難咯,顏色如何,夜間是否盜汗等。問診過程簡潔而切中要害。聽完後,他沉吟片刻,對周管家道:“聽管家所述,貴上之症,非單純風寒襲表,恐是表邪未解,內有鬱熱,兼之久咳傷及肺氣。尋常辛溫發散之劑,或不對證,反而助熱傷津。”
周管家雖不懂醫理,但見淩雲分析得條理清晰,與自己了解的老爺病情頗多吻合,不由信服了幾分。
淩雲隨即轉向李文軒:“文軒,記一下。”李文軒早已鋪好紙筆,聞言立刻揮毫,將問診所得、淩雲的分析判斷一一規範記錄下來,字跡工整,條目清晰。
隨後,淩雲口述方藥:以麻杏石甘湯為基礎,加減了幾味清肺化痰、益氣養陰的藥物,劑量斟酌得恰到好處。開方完畢,他並未直接將方子交給管家,而是由李文軒拿起方箋,向周管家清晰解釋方義:“此方中,麻黃、杏仁宣肺平喘,石膏清泄內熱,甘草調和諸藥。另加浙貝母、瓜蔞皮增強化痰之力,沙參、麥冬滋養肺陰,以防久咳傷津。注意事項是,石膏需先煎半小時,湯藥宜飯後溫服,忌食辛辣油膩。”
李文軒條理清晰、言語得體的解釋,將一張看似普通的藥方剖析得明明白白,既展現了醫術的嚴謹,也體現了對病家的尊重。周管家聽著,頻頻點頭,臉上審視的神色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專業可信之感。他接過藥方,鄭重地道了謝,並留下了出診的地址和定金,方才離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數日後,一個涼爽的早晨,周管家再次前來醫攤。這一次,他麵帶喜色,腳步輕快,見到淩雲便深深一揖:“淩郎中,真乃神醫也!敝上服了您的藥,咳嗽大減,夜間能安睡了,胸悶之感也消去大半!特命在下前來致謝!”說著,奉上一個沉甸甸的錦囊,裡麵是比尋常診金豐厚得多的謝禮。
此舉意義非凡。它標誌著淩雲的醫術,不僅得到了底層百姓的擁戴,也獲得了這些講究體麵、對郎中更為挑剔的“城裡人”的初步認可。這種認可,是基於實實在在的療效,其分量遠勝於市井間的傳奇故事。
此事雖小,如同一顆投入湖麵的石子,激起的漣漪卻預示著風向的轉變。韓老倌憑借其無處不在的耳目,很快打聽到,在城南一些小商戶的聚會中,在縣衙低級衙役換班歇腳的茶棚裡,開始有人在茶餘飯後議論起“榆林坊那個有本事的淩郎中”。
“聽說瑞福祥的東家咳了半個月,多少郎中都看不好,讓榆林坊那淩郎中幾劑藥給扳回來了!”
“真的?不是說就是個鄉下郎中,會點土法子嗎?”
“土法子?人家那叫真有本事!連綢緞莊的掌櫃都信他!”
議論聲中,雖仍抱持著觀望和試試看的態度,但一種好奇與興趣,已然在這些原本對角落醫攤不屑一顧的群體心中被悄悄勾起。一股新的暗流,開始在縣城更廣泛的社會層麵湧動。淩雲和他的醫攤,站在了一個新的門檻前。
喜歡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