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武英殿偏殿。
燭火通明,將殿內照得亮如白晝,卻驅不散那幾乎凝固的沉重空氣。朱元璋並未坐在禦案之後,而是背負雙手,如同一頭焦躁的困獸,在鋪著厚厚地毯的殿內來回踱步。他的腳步沉重而急促,每一次轉身,那身明黃色的龍袍便帶起一陣壓抑的風聲。殿內侍立的太監們垂首屏息,恨不得將自己縮進陰影裡,生怕一絲輕微的呼吸都會引來雷霆之怒。
連日來,皇後的病情非但毫無起色,反而咳喘愈烈,時有咯血,人已消瘦得脫了形。太醫院那群“國手”們,給出的答案依舊是那套“積勞成疾、元氣大虧、需徐徐圖之”的陳詞濫調,開的方子吃了如同石沉大海。從各地征召來的所謂“名醫”、“隱士”,不是徒有虛名、濫竽充數之輩,就是被皇宮的森嚴和天威嚇得戰戰兢兢、束手無策之徒。
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破滅。朱元璋的耐心,已然耗儘。那雙能洞察人心、掌控天下的鷹眸之中,此刻布滿了血絲,燃燒著一種近乎瘋狂的焦慮與暴戾。他感覺自己的力量在這無形的病魔麵前,是如此的可笑與無力。
殿門外傳來輕微卻清晰的腳步聲。一名小太監如同受驚的兔子般小步快趨進來,跪地顫聲稟報:“啟稟皇爺,錦衣衛指揮使毛驤在殿外候旨。”
“宣!”朱元璋猛地停下腳步,聲音沙啞而急促,如同砂紙摩擦。
片刻,錦衣衛指揮使毛驤快步走入殿內。他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麵容精悍,眼神銳利如鷹,行動間帶著一股陰鷙而乾練的氣息。他是朱元璋最鋒利的一把刀,負責監察百官,探聽隱情,深得信任。此刻,他臉上也帶著凝重,恭敬地行禮:“臣毛驤,叩見陛下。”
“講!”朱元璋根本沒有讓他起身的意思,直接逼問,“民間尋訪,可有能人?!莫再拿些廢物來糊弄朕!”他的聲音裡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壓迫感和瀕臨爆發的怒火。
毛驤保持著躬身的姿勢,語速平穩卻清晰:“回稟陛下,臣麾下緹騎四出,嚴令各府州縣,確有薦舉若乾醫者入京,然……”他略微停頓,謹慎地選擇措辭,“經初步核驗,其中多為平庸,或名過其實,或膽識不足,尚未發現真有扁鵲華佗之能者。”
朱元璋聞言,眼中的火光驟然一暗,隨即變得更加駭人,他猛地一拍身旁的紫檀木柱,發出“砰”的一聲悶響:“廢物!都是廢物!難道我大明天下,就找不出一個能治病的郎中了?!”
殿內溫度驟降。毛驤的頭垂得更低,但聲音依舊穩定:“陛下息怒。然,臣近日於市井偵伺,偶聞得一樁奇事,或有一線之機,臣不敢隱瞞,特來奏報。”
“講!”朱元璋喘著粗氣,死死盯著他。
“是。”毛驤略微抬首,“臣聽聞,京城兵馬司指揮使陸文昭之獨子,月前於郊外墜馬,傷勢極重,據聞臟腑破裂,內出血不止。太醫院院判劉太醫曾往診視,亦……斷言無力回天。”
聽到“太醫院無力回天”這幾個字,朱元璋的眉頭狠狠一擰,卻沒有打斷。
毛驤繼續道:“然,陸文昭情急之下,於市井中尋得一位郎中。此郎中竟以奇特之法,將瀕死之人救回。如今,其子已能下地行走,日漸康複。此事在城南武將及部分文官小圈子中,頗有傳聞。”
“市井郎中?”朱元璋眯起眼睛,語氣中充滿了懷疑與審視。他骨子裡對超出掌控的事物有著本能的警惕。“何等樣人?用的何法?莫非是江湖術士,故弄玄虛?”他深知民間多奇人,但也多騙子。皇後的鳳體,豈容江湖手段輕易嘗試?
“臣已初步查探,”毛驤應對從容,“此人姓淩,名雲,年歲不大,於城南榆林坊開設一間小小醫館,名曰‘濟安堂’。平日診治,頗有些奇異手段,聽聞善用銀針、聽筒,尤擅疑難雜症,在底層百姓中有些聲名。至於救治陸家子之法,傳聞紛紜,有說用了秘製藥針,有說行了奇特按壓之術,具體細節,陸文昭諱莫如深,但其子康複,確係事實。”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龍椅的扶手。一個能治好太醫院都宣判“死刑”的傷勢的市井郎中……這確實勾起了他一絲極微弱的興趣。就像溺水之人,看到一根稻草也會想去抓住。但帝王的多疑讓他無法立刻相信。
“市井傳聞,多有誇大。或許隻是僥幸,或許陸文昭之子傷勢本就不如傳聞之重。”朱元璋冷聲道,但語氣已不似方才那般暴怒,“皇後的病,非同小可,豈是尋常跌打損傷可比?”
“陛下聖明。”毛驤立刻附和,但他話鋒一轉,聲音壓得更低,“然,臣思忖,太醫院如今……束手無策,各地薦舉之醫,亦無真才實學。此人既能於絕境中創奇跡,或真有非常之能。即便其法奇異,但既有驗案在先,或可……為一試之選?總勝於眼下坐困愁城。”
此刻,毛驤心中,正進行著複雜的考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分權與製衡:太醫院多年來地位超然,尤其在禦藥供奉、帝後保健方麵,幾乎形成壟斷。此次皇後病重,太醫院無能,陛下震怒,正是打破這種壟斷、引入外部力量、分太醫之權的絕佳時機。若這淩雲真有本事,甚至能緩解陛下焦慮,他毛驤便是舉薦有功;即便不成,也可借此敲打太醫院。
安插眼線的可能:太醫們多是讀書人出身,與朝中文官集團關係千絲萬縷。而這淩雲,出身市井,毫無根基。若他真有幸能接近天顏甚至稍有建功,將其掌控,無異於在陛下最貼身醫療事務中,安插下一個屬於自己的眼線,這對於他掌控錦衣衛、洞察宮內動向,意義非凡。
切實的期望:拋開權謀,從最實際的角度看,皇後的病確實需要奇跡。這淩雲的傳聞有鼻子有眼,且有陸文昭之子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或許,他是真有本事?或許,他真的可試?萬一成功了,於國於君,皆是天大的幸事,他毛驤便是首功一件。
種種念頭,在毛驤腦中電光火石般閃過。他深知陛下此刻心態:既極度渴望找到良醫,又對一切未經嚴格檢驗的人和事充滿懷疑。
於是,他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然陛下顧慮,亦是老成謀國之言。臣鬥膽請旨,願親自前往這‘濟安堂’,微服查探一番。臣當親眼觀其為人,察其醫術,試其深淺。若真是欺世盜名之輩,臣即刻拿問,絕不令其玷汙天聽;若其確有實學,再奏請陛下聖裁。如此,可保萬全。”
這個提議,既展現了主動為君分憂的忠心,又充分考慮到了皇帝的疑慮,顯得穩妥可靠。
朱元璋盯著毛驤看了片刻,那雙深邃的眼中利弊權衡。最終,對皇後病情的焦慮壓倒了對“市井郎中”的懷疑。他需要希望,哪怕是一絲渺茫的希望。
“準。”皇帝從牙縫裡擠出一個字,聲音冰冷,“毛驤,朕給你這個權。你去給朕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人可用否,朕要聽你的實話!若有半字虛言……”後半句的威脅,不言自明。
“臣,遵旨!”毛驤心中一定,深深一揖,“臣即刻便去,定將此人的底細,查個水落石出!”
他退出武英殿,快步走入冰冷的夜色中。飛魚服的下擺在夜風中拂動。親自考察淩雲,這步棋,已然落下。無論是為了權力,為了情報,還是為了那萬分之一的奇跡,他都必須去會一會這位,能讓陸文昭那種硬漢都感激涕零的“市井神醫”了。京城的夜幕下,一雙屬於錦衣衛最高指揮使的銳利眼睛,已然投向了榆林坊那個不起眼的角落。
喜歡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