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正氣傳承9.整軍朔州,兵發居庸關_一劍照汗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一劍照汗青 > 第5章 正氣傳承9.整軍朔州,兵發居庸關

第5章 正氣傳承9.整軍朔州,兵發居庸關(1 / 1)

第5章正氣傳承·9.整軍朔州,兵發居庸關

一)朔城整旅,三路分兵

朔州的秋晨帶著煤煙的澀味,武聖殿的琉璃瓦在朝陽下泛著黃綠交錯的光。我站在元代遺存的丹陛上,望著院中操練的十八個大陣——甲胄碰撞聲、步伐呐喊聲混著鐵匠營鍛打的叮當聲,在鼓樓東街回蕩成一片雄渾的交響。

“將軍,降兵三萬已整編完畢,”周福捧著名冊躬身稟報,紙頁上密密麻麻記著姓名,有不少“孛兒隻斤”“耶律”等蒙古姓氏被紅筆圈出,“老兵帶新兵的法子很見效,昨日考核,有個叫帖木兒的蒙古少年,竟能把突火槍玩得比老兵還溜。”

我接過名冊,指尖劃過“大同路宣慰司”的鈐印——這冊子原是元軍的軍戶簿,如今卻成了漢軍的征兵錄。“把武聖殿的關公像請出來,”我突然下令,“讓所有將士在像前立誓,無論漢蒙回回,凡抗元者皆為兄弟,凡通敵者,關公刀不認親。”

三日後的誓師禮上,朔州百姓傾城而出。白發老者捧著從元軍糧倉搜出的青銅爵,爵底“至元二十六年”的刻字被摩挲得發亮;孩童們舉著木刀,跟著老兵喊“還我河山”的號子;玄鳥隊的小白叼來枝從慈雲寺折的柏枝,插在關公像前的香爐裡——那寺廟雖始建年代不明,卻在遼代重修時埋下過“國泰民安”的碑刻,此刻正應了這份景。

操練第十日,軍需官押著三十車糧草入關。車轍碾過朔州的青石板路,發出咯吱聲響,車上的小米袋印著“大同路官倉”的字樣,是趙時賞從河東山西道宣慰司舊址搜出的存糧。“將軍,紫荊關的地圖已繪好,”郭虎掀開張羊皮紙,上麵用朱砂標著遼代的古道,“這路是遼開泰年間修的,元軍近年沒怎麼打理,正好掩人耳目。”

分兵那日,朔風卷著沙礫打在甲胄上。趙時賞的五個大陣往大同路去,客家刀隊的紅綢在風中獵獵,他勒馬回頭,刀鞘上的“精忠”二字映著晨光:“劉雲,等你打到居庸關,我把大同關帝廟的老酒給你送去!”郭虎的三個大陣則披著偽裝成商旅的粗布,推著載滿“瓷器”的車——車轍裡藏著突火槍,往紫荊關潛行。

我率十三個大陣向代州進發時,玄鳥隊的斥候已先一步探路。“代州的邊靖樓掛著兀良合台的狼旗,”小白落在我肩頭,爪子裡攥著塊城磚碎片,“速爾帖的兵把北魏時的箭垛都鑿通了,裡麵架著投石機。這城牆是北魏熙平年間始建,遼金兩代增修過,夯土芯子外裹著磚石,看著倒還結實。”我望著恒山餘脈的輪廓,那裡藏著代州通往大同盆地的秘道,正是當年拓跋珪打贏參合陂之戰的關鍵所在。

二)代州對峙,夜擾敵營

代州的城牆比朔州更顯蒼老,北魏的夯土芯子外裹著遼金的磚石,垛口上還留著近年元軍新釘的鐵蒺藜。邊靖樓巍峨矗立在北城中央,樓高十三丈,四麵的箭窗像無數雙眼睛,盯著我們列陣的平川。

“將軍,速爾帖派了個千夫長叫陣,”前軍斥候滾鞍下馬,甲胄上沾著箭傷,“那廝騎著白馬,說要單挑咱們的‘娃娃兵’,還罵咱們是‘南朝的破落戶’。”我看向陣中,十六歲的狗剩正攥著父親留下的臨安刀發抖——他爹是應州之戰中犧牲的老兵,甲胄穿在他身上晃蕩,卻掩不住眼裡的火。

“去,讓他知道漢家少年的骨頭有多硬。”我拍著狗剩的背,塞給他塊從大同關帝廟求的護身符,“記住,關公溫酒斬華雄,靠的不是力氣,是膽氣。”

邊靖樓前的空地瞬間成了焦點。速爾帖的千夫長戴著狼頭盔,鐵槍一揮便挑飛狗剩的護心鏡,卻沒料到少年突然矮身,臨安刀貼著馬腹劃過——那匹西域良馬吃痛人立,千夫長摔在凍土上的刹那,狗剩的刀已架在他脖子上。“我爹是漢人,我也是!”少年的吼聲震得樓鈴亂響,元軍陣中突然爆發出片騷動,有幾個漢軍降兵竟悄悄放下了弓箭。

我令旗一揮,大軍按兵不動。這三日,潛入城中的斥候早已傳回消息:速爾帖的糧倉在南甕城,兵甲庫藏在邊靖樓地下室,更關鍵的是,北門守兵裡有七個大同鐵匠,每晚都在牆角燒紙,紙上畫著關公像。“玄鳥隊準備,今夜先炸糧倉。”我望著暮色中的南甕城,那裡的磚石是遼代補修的,經秋雨泡過,牆根已有些鬆動。

第一夜三更,南甕城突然炸開。玄鳥隊的將士披著黑鬥篷,踩著民居的屋頂潛行,手雷擲入糧倉時,iet粒混著火星像黃雨般潑灑,速爾帖的親兵隊剛衝出來,就被埋伏在巷口的斥候用麻袋裝了個結實。“將軍,糧倉牆裡藏著這個!”小白叼來塊磚,上麵刻著“至元三年”——正是代州隸屬九原府時的舊物,磚後竟空著條地道。

第二夜,邊靖樓的地下室成了目標。玄鳥隊用鐵釺撬開地板,把手雷扔進去的瞬間,毒煙順著樓梯噴湧而上——那是兀良合台從大理帶來的“孔雀膽”,當年在廣西害死過不少宋軍弟兄。速爾帖的兵咳著血往外衝,正好撞進我們預設的箭陣,慘叫聲在樓間回蕩到天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三夜,北門突然亮起三堆火。七個鐵匠用鐵砧撞開城門插銷,玄鳥隊的將士踩著煙塵衝入時,發現速爾帖的主力正往南門逃竄。“放他們去報信,”我勒馬站在邊靖樓下,望著“晉北鎖鑰”的匾額,“讓兀良合台知道,代州的漢人,不是好欺負的。”

三)圍城打援,伏殲追兵

速爾帖的信使逃出代州時,我令斥候故意放行。那小子騎著快馬往居庸關狂奔,懷裡的求救信上,速爾帖把漢軍吹得神乎其神,說“關公顯靈,漢軍刀槍不入”。“這戲演得好,”周福笑著擦突火槍,“兀良合台最信鬼神,保準會派援兵。”

第四日午後,玄鳥隊的斥候帶回急報:居庸關三萬援兵已出關,正沿桑乾河古道南下,帶隊的是兀良合台的侄子阿剌罕。“傳令下去,四麵圍城,”我登上邊靖樓,望著代州四門,“記住,留西南角不攻,讓城裡的元軍看見希望,才不會拚命。”

攻城的號角在黃昏吹響。鄭雲的水師營順著滹沱河架起浮橋,突火槍在暮色中織成火網;郭虎的礦工營用炸藥炸開東門的北魏夯土,臨安刀隊踩著瓦礫衝鋒時,發現速爾帖的親衛正把百姓往城牆上架——這老賊竟想用肉盾擋箭。

“喊話!”我令旗一揮,“凡放下武器者,免死!”城上的漢人百姓突然騷動起來,有個白發老嫗抱著塊城磚就往下砸,正中元軍百夫長的頭盔。混亂中,南門的守軍突然倒戈,他們扯下元旗,露出藏在裡麵的漢旗——那是用女兒紅染的布條,在暮色中像團跳動的火。

次日午後,代州光複。清點戰果時,周福捧著賬冊笑道:“將軍,光糧倉就搜出五十萬斤小米,還有元軍藏的‘大同路地圖’,標著居庸關的布防呢。”我正看著地圖,玄鳥隊突然來報:阿剌罕的援兵已過繁峙,距代州隻剩一日路程。

“周福帶三個大陣去鐵角嶺,”我在地圖上圈出處峽穀,那裡是北魏時的古戰場,兩側崖壁陡峭,“用玄鳥隊的手雷炸斷穀口,再用礦工營的鐵鏈鎖穀尾,記住,圍而不殲,等我來。”

鐵角嶺的伏擊戰打了三日。阿剌罕的騎兵剛衝進穀口,就被從天而降的手雷炸懵,兩側崖壁的滾石如暴雨傾盆,把退路堵得嚴嚴實實。等我率三個大陣趕到時,穀中的元軍已餓得啃樹皮,阿剌罕的銀盔掉在泥裡,沾著血和草屑。“兀良合台教你的本事,就這點?”我勒馬立在穀口,歸一劍指著他,“當年你在廣西屠城時,想過有今日嗎?”

最後一日黎明,阿剌罕帶著千餘殘騎突圍,卻不知穀尾的鐵鏈早已拉起。玄鳥隊的突火槍齊鳴時,我看見殘兵裡有不少漢人降兵,他們突然扔下武器,跪在道旁哭喊:“將軍,我們是被逼的!”我揮揮手:“願歸鄉者發路費,願從軍者編入輔兵,既往不咎。”

四)稍作休整,兵指居庸

代州的邊靖樓成了臨時帥府。我站在樓頭,望著兵卒們修補城牆——北魏的夯土上,新砌的磚石刻著“大漢某年”,與遼金舊磚的“大定”“至元”年號形成鮮明對比。周福捧著新鑄的軍符進來,上麵刻著“晉北招討使”,是用阿剌罕的頭盔熔的銅。

“將軍,郭虎的三個大陣已到紫荊關,”周福展開地圖,手指劃過居庸關的位置,“玄鳥隊探得,兀良合台在關裡屯了十萬兵,還請了速不台的西征軍當援軍。”我摸著軍符上的紋路,突然想起大同關帝廟的老道說的話:“居庸關險在八達嶺,八達嶺險在人心,若得民心,關隘自破。”

休整三日,十三個大陣擴充至二十萬。新兵營裡,蒙古少年帖木兒正教漢軍弟兄騎射,他爹原是木華黎的親兵,戰死在朔州,如今他背上的箭囊繡著“漢”字。玄鳥隊的小白叼來居庸關的最新探報:兀良合台把漢人百姓都趕到關前當肉盾,還在八達嶺的烽火台堆滿了火藥。

出兵那日,代州百姓傾城相送。老嫗們往兵卒懷裡塞餅,孩童們舉著木刀跟在隊伍後跑,邊靖樓的鐘聲敲響時,我拔出歸一劍指向北方:“弟兄們,居庸關的那邊,就是故都!咱們這趟,要把漢旗插回中都的城頭,讓元軍看看,什麼叫正氣長存!”

馬蹄聲在恒山古道響起,十八個大陣的甲胄映著朝陽,像條金色的長龍。玄鳥隊的將士在空中盤旋,他們的旗幟上,關公像在風中獵獵——那是從大同關帝廟拓的,此刻正望著居庸關的方向,仿佛在說:千年忠義,終有回響。

喜歡一劍照汗青請大家收藏:()一劍照汗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心間落筆繪人間 快穿:嘻嘻,你的渣男,我的忠犬 霸道總裁與落魄千金 美娛:沒人比我更懂娛樂圈 總裁,你的前妻又跑了 老祖宗快穿極品作死先護我崽! 從炮灰到主角,我在三千世界補位 無限合成:從遊戲艙到真實戰場 異界淩亂 熵乳我在修真界當宇宙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