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烈日炙烤著大地,宋氏惠民集團總部的新辦公樓裡,空調全力運轉,卻依然驅不散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氛。
“什麼叫沒貨了?上周的訂單不是確認過了嗎?”林薇站在采購部辦公室,聲音因克製而微微發抖。她手中捏著一份加急訂單,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
采購部主管李大明擦著額頭上的汗,支支吾吾:“王總,我們確實跟鑫源食品確認過,可他們那邊說...說沒收到我們的正式采購單...”
“怎麼可能沒收到?”楚瑤從門外快步走進來,手中拿著一疊文件,“這是我上周五親自交給你的采購單副本,上麵還有你的簽字確認!”
李大明臉色發白,手忙腳亂地在桌上翻找:“李總,我...我確實記得簽了字,可辦公室搬家太亂,可能...可能...”
“可能什麼?”林薇深吸一口氣,“現在全市十二家超市的‘宋記月餅’原料全線斷供,中秋促銷廣告已經打出去了,顧客都在等著購買。你告訴我,怎麼辦?”
這是宋氏集團搬入新辦公樓後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危機。隨著業務擴展至全市,他們今年首次推出中秋月餅禮盒係列,市場反響熱烈,預售訂單已超過五千盒。可現在,距離中秋隻剩不到三周,主要原料卻突然斷供。
會議室裡,氣氛凝重。
“我已經聯係過鑫源食品。”周曉雲放下電話,眉頭緊鎖,“他們說隻收到我們的意向詢價,從未收到正式采購單。現在他們的生產線已經排滿,最快也要一個月後才能給我們供貨。”
宋衛國猛地一拍桌子:“這不可能!我親自跟鑫源的李總吃過飯,口頭都說好了!”
“口頭說好有什麼用?”楚瑤歎了口氣,“現在講究白紙黑字,人家不認口頭承諾。”
“問題出在流程上。”林薇揉著太陽穴,“采購部說單子交給物流部了,物流部說沒收到,行政部說搬家時可能弄丟了一些文件...各部門互相推諉,找不到責任人。”
這是宋氏集團快速發展中問題的集中爆發。從最初宋家屯的一家小超市,到現在擁有十二家連鎖超市、一個食品廠、一個服裝車間的大型企業,員工從幾十人擴展到近五百人,管理卻還停留在靠人情、靠口頭傳達的階段。
“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林薇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當務之急是解決問題。曉雲,你負責聯係其他供應商,看看能不能緊急調貨。衛國,你去鑫源當麵找李總溝通,看能否插單生產。楚瑤,我們重新核算庫存,看看能維持多久。”
眾人分頭行動,但結果都不理想。
周曉雲聯係了省內五家食品原料供應商,要麼貨源不足,要麼價格高出三成;宋衛國在鑫源食品等了三個小時,最終被告知李總出差,一周後才回來;倉庫盤點結果顯示,現有原料僅能維持五天的小批量生產。
傍晚,林薇和楚瑤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辦公室,相對無言。
“我們太自信了。”林薇終於開口,聲音沙啞,“總覺得靠著家人的默契和信任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楚瑤苦笑著點頭:“記得剛開始時,咱們倆加上媽和兩個店員,什麼事開個會就解決了。現在...開個中層會議都要準備半天。”
確實,隨著企業規模擴大,他們建立了各部門,聘請了專業人才,卻沒能建立有效的溝通機製。家族成員占據要職,但能力參差不齊;外聘人才有能力,卻常因“不是自己人”而束手束腳。
“這次斷貨事件不是偶然。”林薇站起身,在辦公室裡踱步,“上個月服裝部就發生過樣板確認延誤的事,還有食品廠那次包裝錯用...我們都當成個彆問題處理了。”
楚瑤打開筆記本:“我整理了一下,最近三個月,因溝通問題導致的失誤有十七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五萬元。”
這個數字讓兩人同時沉默了。
五萬元,在幾年前是他們整個超市一個月的營業額。
“僅靠家族信任和人情管理,已經無法支撐集團的進一步發展了。”林薇站在窗前,望著城市的夜景,“我們必須改變。”
改變說來容易做來難。
當晚的家庭會議上,當林薇提出要引入專業管理體係時,遭到了強烈反對。
“什麼管理體係?不就是多了一堆條條框框嗎?”宋衛東第一個反對,“現在這樣不是挺好?有點小問題正常,解決就行了。”
宋建國也皺眉道:“自家人管理還信不過嗎?非要請外人來指手畫腳?”
就連一向開明的宋老實也表示擔憂:“企業管理我不懂,但我知道,一家人最要緊的是信任。弄那些製度流程,會不會傷了感情?”
隻有周曉雲支持改革:“爸,大哥二哥,現在的企業和以前不一樣了。我們有五百多員工,月流水過百萬,不能再靠口頭傳達、憑記憶辦事了。”
趙金鳳安靜地坐在角落,手中拿著她最近正在學習的企業管理入門書,突然開口:“我覺著,薇薇和瑤瑤說得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有人都驚訝地看向她。曾經最保守的趙金鳳,如今竟成了改革的擁護者。
“媽,您...”宋衛東難以置信。
趙金鳳放下書,語氣平靜:“我這些天學認字,也看了些管理方麵的書。書上說,小企業靠人情,大企業靠製度。咱們現在,已經是大企業了。”
她站起身,從抽屜裡拿出一本筆記——那是她最近的學習筆記,上麵密密麻麻又工工整整地記錄著各種管理概念。
“這是我抄的一些話:‘企業規模擴大後,必須建立標準化流程’、‘權責不清是管理的大忌’...”趙金鳳一頁頁翻著,“我覺得說得在理。就像咱們家,以前五六口人,吃飯時說一聲就行;現在十幾口人,不開會協調,連頓飯都安排不明白。”
她樸實無華的比喻讓眾人陷入沉思。
“媽說得對。”林薇感激地看了趙金鳳一眼,“不是不相信自家人,而是要為企業的未來負責。如果宋氏想走得更遠,必須建立現代化的管理體係。”
經過激烈討論,家庭會議最終達成共識:啟動管理改革。
接下來的日子,宋氏集團開始了痛苦的轉型。
林薇和楚瑤聘請了省城的管理谘詢公司,對集團進行全麵診斷。診斷結果令人觸目驚心:各部門權責交叉嚴重,流程混亂,信息傳遞全靠人工,決策過於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