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的改革方案在顧問委員會的緩衝下繼續推進,但最初的陣痛還是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周一清晨,財務部裡亂成一團。新上的財務係統讓老會計們手足無措,憑證錄入錯誤頻發,整個部門的效率下降了近一半。
“這什麼破係統!”老會計王師傅氣得直拍桌子,“我手工記賬三十年從來沒出過錯,現在倒好,一張憑證錄三遍都通不過!”
與此同時,采購部也怨聲載道。新要求的供應商比價流程讓簡單的采購變得複雜無比,李大明對著電腦屏幕發愁:“買個掃把都要三家比價,這不是折騰人嗎?”
最嚴重的混亂發生在倉儲部。新引入的條形碼管理係統頻頻出錯,不是掃描槍讀不出碼,就是係統庫存與實際對不上。一天之內,發貨錯誤就發生了三次。
“看看!這就是你們要的改革!”宋衛國在周會上大發雷霆,“以前一天能發五百單,現在連三百單都發不出去!客戶投訴電話都快打爆了!”
楊帆麵色凝重:“新係統上線初期確實會有不適應,這是正常的陣痛期...”
“陣痛?這是要命!”宋衛國把一疊客戶投訴單摔在桌上,“再這樣下去,客戶都要跑光了!”
楚瑤支持楊帆:“任何改革都有代價,關鍵是看長遠效益。”
“長遠?眼下這關過不去,還有什麼長遠?”宋衛國反問。
林薇沉默地看著手中的報表。數據顯示,改革推行一個月來,運營成本不降反升,效率明顯下降,員工怨氣衝天。
“給我兩周時間。”楊帆突然開口,“如果兩周後情況沒有改善,我自願辭職。”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
楚瑤急道:“楊總監,這不合適...”
“不,就這樣決定。”林薇終於開口,“但我們不是要你辭職,而是要你解決問題。需要什麼支持,儘管提。”
會後,楊帆立即組建了應急小組,親自駐點問題最嚴重的部門指導工作。他手把手教老員工使用新係統,簡化操作流程,同時抽調年輕員工一對一幫扶。
然而,情況在第二周更加惡化。
一天早上,服裝部發現新上的生產管理係統出現嚴重漏洞,導致一批急需的訂單用料計算錯誤,價值二十多萬的布料被錯誤裁剪,造成巨大損失。
“這就是你所謂的科學管理?”宋衛國在事故現場痛心疾首,“二十多萬啊!要是以前,根本不會出這種錯!”
楊帆麵色蒼白,但仍堅持:“這是係統調試期的問題,我們會立即修複...”
“修複?損失誰來承擔?”李大明趁機發難,“照我說,就該停掉這些花裡胡哨的係統,回歸老辦法!”
當晚,林薇接到三個重要客戶的投訴電話,表示如果發貨準確率不能保證,將考慮終止合作。
壓力之下,連楚瑤都開始動搖:“薇薇,是不是我們真的太急了?”
林薇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樓下燈火通明的倉庫。工人們還在加班處理因係統錯誤導致的混亂,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疲憊。
“再堅持一下。”她輕聲說,“改革就像分娩,陣痛越劇烈,新生命越健康。”
她召開緊急會議,做出一個大膽決定:在維持新係統運行的同時,啟動人工備份流程。雙軌運行雖然增加工作量,但能確保過渡期不斷鏈。
這個決定遭到楊帆的反對:“這樣會增加百分之三十的工作量,而且可能讓員工產生依賴心理,不願學習新係統。”
“先活下去,再談發展。”林薇態度堅決,“我們不能在改革中把客戶丟掉了。”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雙軌運行雖然辛苦,但至少保證了基本運營。員工們在實踐中逐漸熟悉新係統,錯誤率開始下降。
轉機出現在第三周。
一天下午,銷售部接到一個緊急大單:某單位需要五百份中秋禮盒,三天內交貨。按照舊流程,光確認庫存、協調生產就要一天時間。但在新係統下,小王隻用了十分鐘就完成了庫存查詢、生產排期和物流安排。
“楊總監,係統顯示食品廠明天下午能完成生產,倉儲部當晚可以打包,物流部已經調派了專車...”小王興奮地彙報,“這個單子我們接下來了!”
這筆意外之訂單讓所有人看到了新係統的潛力。
更讓人驚喜的是,在新采購流程下,李大明通過供應商比價,為這批訂單節約了百分之八的成本。
“看來...這新辦法確實有點用。”李大明私下對宋衛國承認。
首月結束時,財務數據仍然難看:運營成本上升百分之五,銷售額下降百分之二,利潤下滑百分之十。
但在顧問委員會上,趙金鳳出人意料地支持繼續改革:“我看了數據,雖然總體不好,但最後一周已經有起色。新芽破土,總要經曆陣痛。”
宋老實也表態:“做生意要看長遠。隻要方向對,短期虧損不可怕。”
在老一輩的支持下,改革得以繼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個月,情況開始好轉。
新係統運行逐漸穩定,錯誤率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員工們開始嘗到甜頭:銷售部的客戶數據係統幫助他們精準推送促銷信息,采購部的比價係統讓李大明的談判更有底氣,財務部的自動化報表讓周曉雲能更快完成月度結算。
一天,宋衛國在倉庫裡發現了新係統的妙用。通過庫存預警功能,他成功避免了一次斷貨危機。
“這個...確實比靠腦子記要靠譜。”他難得地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