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隻是看著鬆岡海左沒說話,示意他繼續。
如此表現壓得他胸口一陣陣發緊。
這位美國國務卿不接話,不表態,分明是在等他亮出底牌,不見兔子不撒鷹。
該死的美國人。
可他又不能表現出不滿。
東北戰局岌岌可危,鋼鐵、煤炭的產能驟降,沒有美國的石油和廢鋼,前線的坦克開不動,戰機飛不起來,用不了半年,整個對華戰爭就會崩盤。
可他也不能露怯。
他是來求美國“續命”的,但求人的姿態絕不能擺出來。
日本是“大東亞共榮圈”的主導者,是“對抗赤色威脅”的先鋒,怎麼能在談判桌上顯得卑微?
不然他們不僅在東北局勢上被紀家軍牽製,以後就連同美國“協商”的資格都沒有了。
所以哪怕他內心再不甘再惶恐,臉上也必須維持著外交官的從容。
比爾的沉默越是漫長,鬆岡就越要穩住節奏。
他必須讓美國人相信,日美合作是“互利共贏”,而非日本單方麵的乞求。
於是他刻意放緩呼吸,臉上勾起一抹公式化的微笑,語氣依舊平穩得聽不出波瀾。
“國務卿先生想必也清楚,東亞的穩定與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休戚相關。蘇聯的赤色浪潮步步緊逼,若日本失利,共產主義勢力將席卷整個東亞,屆時貴國在菲律賓、在長江流域的利益,恐怕也難以保全。”
說這話時他心裡卻在打鼓。
他知道美國未必真在乎“赤色威脅”,他們隻在乎利益。
能決定他們要不要出手的決定性因素是日本能給他們多少好處,根據這個好處他們才會考慮要不要輸血。
可他不能直接說“我們需要石油和廢鋼”,必須把訴求包裝成“共同的戰略利益”,把日本的困境轉化為美國的潛在風險。
他悄悄瞥了一眼比爾身後的軍方代表,那人正低頭翻看文件,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嘲諷。
鬆岡心裡一沉。
美國大概早就清楚華國東北對日本的反攻態勢,還有他們日本目前的資源儲備和軍工生產的缺口了……
深吸一口氣,宋剛繼續拋出早已準備好的利益。
“日本願與美國深化經濟合作,開放淪陷區的礦產和鐵路經營權,讓美國資本自由進入。同時,我們承諾遏製南進步伐,確保東南亞的和平穩定。這對貴國的橡膠和錫礦的供應,亦是保障。”
每說一句,他都觀察比爾的表情。
確認這句話能不能打動美國人?
會不會暴露太多底牌?
可比爾依舊沒說話,隻是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繼續。
鬆岡海左暗自咬牙。
該死的美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