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直接看男主的可以跳到二十一章,接下來幾章是關於後世大秦君王的介紹。
關於女帝:
我們所熟知的秦朝確實是有女官的,但是實權女官三公九卿丞相並且能夠和皇帝共列史冊的那種,和隻負責禮樂之類的是不同的。
嬴炎登上皇位之後是擁有現代記憶的,他在現代的背景是偏紅色的,母親能頂半邊天的那種。
所以在大秦重建的過程中,實在缺少人才的時候,他會默認啟用女官,而且是實權女官。
後期科舉也會默認女性可以報考。
不分男女分科的那種默認。完全就是不支持也不反對,純默認,能走多遠全靠她們自己。
呂雉會成為上卿,她有那個能力給女官開一個三公九卿的頭。
在此之後,朝堂上至少會存在三成前後的實權女官。十個人當中有三個前後女性,這不過分)
女帝是在秦曆一百多年出現的!不是男主的女兒,不是男主的女兒!
女帝是第十一代皇帝!
關於生育和傳承的的不確定性……
正常科舉考上都是三十幾歲鳳毛麟角,四五十歲非常正常,六七十歲不是沒有。
那些女官就算真的考上了,那平均年齡也在四五十歲。
請問:四五十歲生育合理嗎?
再說女帝,奪嫡政鬥之後的平均登基年齡會低於二十五歲?
李世民奪嫡當時皇帝是時候二十八歲那都算得上獨樹一幟的年輕!
二十五歲,古代那個時候,人家本來就過了生育那一個大關了。
一般都是兩三個娃的娘了。
奪嫡的時候沒人動得了她的孩子,當上皇帝之後那些孩子就必死無疑了?
生育會難產而死的一開始就被科舉篩出去。一二十歲生孩子的那一批女性學識的積累根本不夠,考不上!
三代還宗的可能性也不高。
秦朝有一條法律叫入贅的丈夫如果出軌那麼妻子可以直接把他打死。
這裡製定法律、通過法律、執行法律的都是男人。
封建時候女性地位不會那麼高。
那為什麼法案還能通過?
說明社會風氣支持。社會風氣默認入贅的男性和出嫁的女性地位一樣。
三代還宗在社會上不可思議的程度無異於明清時候一個奶奶想要孫子孫女和自己姓。
社會風氣、法律都默認入贅的男性和出嫁的女性一模一樣,到底是哪個被明清思想醃入味的斷定會有三代還宗情況?
關於以上邏輯,歡迎大家找漏洞。
以下正文——
上方的小字——秦曆162年。
那都是一百多年後的事。
反應過來女帝之事的人其實很少,其中多數都是彙聚在朝堂上政治敏銳的老狐狸。
“牝雞司晨啊!牝雞司晨!!!”
剛剛進門的嬴炎就聽到裡麵還在逼逼賴賴,有點煩。隻是上麵的嬴政都沒說什麼,他也不好直接發作。
嬴政樂意放著他們吵,真正有學識的人越吵條理越清晰。
嬴炎不樂意,他聽著隻覺得頭疼。至少現在是這樣認為的。
椅子其實早就製造出來了,為了賺錢。現如今許多人都認為它不莊重,公開場合一般不用。
但看商鋪的流水,嬴炎隻嗬嗬噠——嘴上說著不莊重,但實際上身體非常誠實。
上麵的在吵著牝雞司晨,而嬴炎心裡思索跪坐真難受。
很奇怪,明明跪坐才是他從小到大的習慣,為啥他還是難受?
儒家的人吵來吵去,中心思想就是勸誡君王不可用女子之類的雲雲。最好能製定法律,禁止女性掌權。
吵來吵去,不管是嬴政還是嬴炎都沒有發言的意思。算是默認。
李斯已經低著頭思索著可實施方案了。
有宣太後在,大秦對女性掌權的態度比其他幾國要好的多。
但也就那樣。
隻憑女人不能和男人一樣上戰場打仗這一點,就不可能讓她們掌握和男人一樣的權力。
【十二歲。
大秦公主,嫡長公主。作為現如今皇帝的獨子,特意安排了她修習君子六藝。更是把六部之中唯一一位女子派過來教導。
其心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