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思維邏輯比小孩兒更完善,柴敬學的比嬴炎快多了,也歪多了——光有書沒有先生。
柴敬自己翻看著竹簡上的注解,非常自信:“不用找先生。我覺得我可以自己理解。”
嬴炎總覺得好像有哪裡怪怪的——罷了,想不起來應該問題不大。】
<果然,孩子是被父母影響著長大的果真不假,咱們太宗就是如此自信。>
<嗬嗬,也就是當時理科方麵的理論知識不多,多數都是關於思想之類的偏文科,要不然你自己一個人悟試試?>
<上麵的學生學瘋了。>
上次有關於柴家的專題所以柴敬在殿內和那些帝王將相同列,這次可沒有。
隻能遺憾於見不到這位美人的反應。
諸子百家各種思想,嘴上雖然說是絕對對標先賢,可先賢人是死的,你理解歪了也不能從墳裡爬出來打人不是?
尤其人家還是現任帝王的妻?),下一任帝王的母親。
說句不好聽的,那些先賢就算是還活著,遇見了人家也要恭恭敬敬行禮。
【趙姬的死,對於大秦的影響微乎其微。依禮,以長公子扶蘇為首的幾位年長孫輩需服重孝。
而像嬴炎這樣尚在稚齡的幼童,隻需“意思意思”——茹素半年,以示哀思。
這“意思意思”對嬴炎來說,卻是苦不堪言。他正是長身體、嘴饞的年紀,看著往日裡香噴噴的肉食被撤下,頓頓清湯寡水,綠葉菜蔬,吃得一張小胖臉都泛起了菜色。
每日對著寡淡的飯食唉聲歎氣,連精神都蔫了幾分。
“阿母,”他捧著小碗、苦著臉向柴敬抱怨,“天天吃草,我都要變成兔子了!這孝……也太難儘了!”
柴敬看著兒子皺成一團的小臉,又是心疼又覺得好笑。
她放下手中正在研讀的一卷法家竹簡——上麵晦澀的注解被她用自創的符號和理解方式做了密密麻麻的標記。
被兒子打開新思路之後,柴敬就希望能夠親自教自己兒子學問。
揉了揉嬴炎的頭:“炎兒乖,這是規矩。孝道在心,也在行。再忍忍,快了。”
她是大人,總歸是忍耐力高一些。
所謂的“孝”,更多是給活人看的禮法規矩。對那位素未謀麵、且聲名狼藉的帝太後趙姬,無論是她還是小小的嬴炎,能有多少發自內心的哀痛?
恐怕連嬴政本人,心中也未必有多少純粹的悲傷。
嬴炎看著母親案頭堆積如山的竹簡,又看看自己碗裡的青菜,小大人似的歎了口氣:“唉,感覺人活著好累啊,還要餓肚子。”
“瞎說,”柴敬手上刻刀不停:“會投胎的孩子,一輩子都不會有挨餓受凍的時候。”
“——除非,大秦亡了。”】
<沒事哈崽,你未來還是會吃草的,就當做是提前習慣就好了~>
<柴太後簡直是預言家啊,後來大秦可不就是差不多亡了嗎?>
<嘿嘿,理論上講秦始皇的子嗣確實是沒有挨餓受凍過。>
<人活著確實很累……>
喜歡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請大家收藏:()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