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直接點名的惠子抬頭:“啥?”
雖然他真的對上麵嬴昭華的邏輯非常感興趣,但是說實在的,惠子本人還真的沒想過觀影會提到他。
總覺得被提到不是什麼好事。
他的直覺是對的,嬴炎在安排好張蒼和白起的詭異組合之後就把注意力轉移了過來。
你問惠子怕不怕嬴炎這個小輩?
——不怕。
惠子作為一個真正的政客,當然不可能虛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就算這個少年是一個王朝的太子。
但是現場還有一堆無腦支持熊孩子的熊家長……而且是真的有熊家長能夠在出去之後給他帶去實際傷害……
苦笑.jpg
他倒也沒有儒家那麼的寧折勿彎。
起身,拱手:“太子殿下,有何貴乾?”
在場的不少人其實都當過太子,不過現階段在現場的正兒八經太子殿下隻有嬴炎。
嬴炎沒有為難他的意思,他就是單純好學。
和有明確思想的儒家、法家、墨家之類的不同,名家沒有屬於自己的準確思想。名家最大的思想就是辯論和邏輯。
嬴炎道:“先生,我對名家的‘辯術’十分好奇。方才觀影中,昭華對‘天降大任’的駁斥,雖出自本心,卻暗合辯理。
名家如何看待這種‘打破成規’的思辨?”
集思廣益總是好的。
現代的理論就一定是全對的嗎?
或者說,現代的理論一定適合現如今他所處的環境嗎?
這世上沒有照搬全抄的道理。
彆懷疑,內涵的就是儒家。
這個問題一出,連一直閉目養神、看似什麼都不在意的莊子都掀開眼皮瞥了一眼。
他和惠子是辯友關係,互相之間就算身份懸殊也經常互損。
自然而然的,好友的思想莊子也是非常了解和精通的。
吵架歸吵架,但是能玩到一塊去的兩個人,本質上還真差彆不大。
惠子心下稍安——還好,真是個求知若渴的少年郎。他捋須沉吟片刻,決定認真對待這個提問。
麵前的是大秦已經大一統後的一國儲君,他的思想是真的可以救世濟民。
誰對自己的思想都不自信,不自信的認為自己的思想無法救世?
開什麼玩笑?
魏國宰相了解一下?
他但凡沒點真本事,能坐穩這個位置嗎?
雖然就現在的局勢來看,他為後人所熟知不是因為他是魏國宰相,而是因為他是惠子。
……感覺好像更自信了。
“太子殿下問得好,”惠子從從容容道,“名家之學,究其根本,在於‘正名實’。世人往往困於成說,以為‘名’即是‘實’,卻不知‘名’雖定,‘實’常變。”
他見嬴炎聽得專注,便繼續深入:“譬如‘吃苦’與‘成功’,世人將二者綁縛,視為必然。這便是‘名實相混’。公主殿下能跳出此桎梏,正是看到了‘實’之複雜——成功需要諸多條件,吃苦隻是其中一種可能,而非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