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罵人的話,工部哪裡有戶部的人會罵?>
<要錢沒有,要命不給!>
<哇塞!你好硬氣啊?九族剝離術了解一下?>
<怪不得皇帝把私庫和國庫分的那麼清楚,感情國庫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哭笑.jpg>
<就算是皇帝,私庫也根本不可能比得上國庫。而且真論起來帝王如果真的想用國庫,隻要是有實權,用起國庫來好像還真不是什麼大事。>
<額……有沒有一種可能,有實權的皇帝代表著中央集權,那時候朝堂上還沒有太多蛀蟲,所以國庫收益、錢糧流動方向明確?至少根本瞞不過皇帝。>
<然後如果皇帝實權,就代表著臣子話語權大。
皇帝話語權大和臣子話語權大,共同點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民間聲譽和史書上的後世評價絕大多數都會譴責皇帝。
因為道德方麵的壓力壓不過實際給家族帶來的利益,所以臣子們隻會比皇帝更加放肆的欺壓百姓。>
<上麵的,是不是忘了一個前提?——皇帝需要不是昏君。>
當上麵的喪心病狂的說出皇帝和臣子的話語權問題的時候,在場不少的臣子就已經臉色非常差了。尤其是君王就在現場的。
能不怕嗎?
能入這觀影的哪個君王是昏庸無能的?
明君的基本品質之一可以說就是疑心病重。不對,這是所有君王的基本品德。勉強微笑.jpg)
隻不過明君可以短時間內壓製住這種疑心罷了。
玩笑歸玩笑,一旦真正觸及權力的逆鱗,待出了這方空間,君王是真的能把他們的三族對折起來丟亂葬崗。
一眾武將因為有共同話題彙聚在一起麵麵相覷。
——他們向來是伸手要錢的一方,貪汙納賄這等精細活,通常與他們那舞刀弄槍的糙性子無緣。
雖說代表國家命脈的兵權由他們執掌,其間或因時局造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慣例……
但無論如何!眼下這攤渾水,怎麼看也潑不到他們身上!
總之!這事怎麼看都涉及不到他們!!
以李牧為例,他當年在邊關打仗,後勤匱乏到幾乎要逼得他自給自足了,那是有資格插手國庫盈虛的樣子嗎?
李牧:滾——不要提起本將!!)
王翦左看看商鞅、張儀、申不害、蘇秦等人麵色難看,右看看白起、司馬錯、李牧、廉頗等人不知道想到了什麼,最後選擇獨自窩在角落裡一言不發。
對不住了諸位,老夫這境遇,實在無法與爾等同病相憐。
勿cue,萬分感謝。
然而,世間事往往事與願違,越是想躲清靜,越是容易被推至風口浪尖。
韓信:“我主君和陛下在這方麵就從不擔心,隻要在他們手底下好好乾活,都能善終。對吧?王老將軍。”
王老將軍王翦安靜一秒:“對。”
不是!他總不能說不對吧??
嬴政:這小子居然還記得提起朕?難得。
嬴炎:喲,居然還挺會說話——風格不減當年。
嬴稷感覺自己好像又被內涵了,雖然有自己代號入座的嫌疑,畢竟過河拆橋的還真不止他一個:“小子,所以寡人做的不好嘍?”
彆以為是兵仙寡人就不罵你了!小心寡人找人給你穿小鞋!!
看向嬴炎——
嬴炎極為自然地移開視線,開始專注地研究頭頂虛無的“天空”和腳下的“地麵”,就是不與這位曾祖父的目光有任何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