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降第三十二天的晨光帶著意料之外的暖意,徐明推開窗簾時,竟看到玻璃上的冰花沒再增厚。
他快步走到溫度計前,表盤上的汞柱赫然指向20c。
窗外的天空澄澈透亮,久違的太陽懸在半空,將金色的光線灑在覆蓋著殘雪的樓宇上,之前肆虐的暴風雪早已不見蹤影。
“溫度居然回溫了!”媽媽驚喜地湊過來。
她伸手觸摸著玻璃上的暖意,“這是寒降以來頭一次見太陽。”
爸爸也放下手裡的活計,走到窗邊眺望遠方,眉頭卻並未完全舒展:“反常的回溫未必是好事,但至少能讓路麵的冰雪融化些,減少些凍傷風險。”
徐明的手機突然震動起來,一條來自政府的短信彈出屏幕。
群裡也瞬間被這條消息刷屏:“各位市民朋友,請勿恐慌,目前政府正全力組織物資調配。”
“因前期強降雪導致道路冰封,軍隊已啟動破冰清路作業,待開辟出安全通道後,物資將第一時間送達。請大家堅守待援,注意自身安全。”
幾乎同時,樓下傳來“轟隆轟隆”的機械作業聲。
徐明跑到陽台向下望去,能看到遠處的馬路上,幾輛軍用破冰車正在作業,鏟雪鏟將厚實的冰雪層層剝離。
雖然距離尚遠,但那股有條不紊的力量感,讓壓抑多日的小區裡透出一絲生機。
群裡的消息瞬間變得活躍起來,之前的絕望被久違的希望取代。
就在大家熱議政府救援時,一條不同的消息引起了關注。
住在4棟的老楊發消息說:“有沒有鄰居願意跟我去東北?”
“我在那邊有熟人,那邊常年嚴寒,政府和居民都囤了大量糧食,夠吃好幾年。而且那邊的供暖供電都是按高標準防寒設計的。”
“哪怕零下70c也能正常運營,不像咱們南方這邊徹底癱瘓。我準備了一輛越野車,能坐七個人,現在統計報名人數,先到先得。”
這條消息像一顆石子投入水中,群裡瞬間分成了兩派。有人立刻響應:“我報名!待在這裡太煎熬了,有車去東北肯定比在這等救援強!”
“算我一個,家裡物資快見底了,能去東北簡直是救命!”
但也有人提出質疑,住在2棟的張叔回複:“零下70c?比咱們這邊冷太多了吧?就算供暖好,路上的風險也太大了,萬一車壞在半路,根本沒人救援。”
老楊很快解釋:“大家放心,我這台車是四驅越野,換了雪地胎,而且我有多年冰雪路麵駕駛經驗。”
“東北那邊的防寒設施確實完善,不像咱們南方沒準備,那邊就算低溫也不會斷供,比待在這聽天由命強。”
徐明把消息給爸媽看,爸爸皺著眉思索:“東北囤糧和防寒設施完善有可能,但零下70c的環境,路上的不確定性太大。”
“而且咱們家物資還能撐一段時間,政府救援已經在清路了,沒必要冒這個險。”
媽媽也點頭附和:“對,現在出去太危險,萬一出點事,連個照應的人都沒有。還是等政府的物資更靠譜。”
徐明在群裡看著大家的爭論,有人堅持報名,最終有三戶人家確定同行,加上老楊一共五人,剛好坐滿一車。
也有不少人選擇留下,等待政府救援。
老楊在群裡約定好第二天一早出發,讓大家提前準備好隨身物資。
夕陽西下時,氣溫雖有回落,但依舊維持在零度以上。
徐明一家坐在煤爐邊,吃著熱氣騰騰的土豆粥。
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下來,遠處的破冰車作業聲還在持續。
徐明知道,選擇留下或離開,都是為了在絕境中活下去,而無論選擇哪條路,都充滿了未知的挑戰。
他打開手機,群裡的討論還在繼續,有人祝福出發的人一路平安,有人依舊在糾結猶豫。
徐明關掉屏幕,看向煤爐裡跳動的火苗,心裡默默祈禱:希望救援能儘快到來,也希望那些踏上遠行之路的鄰居,能順利抵達目的地。
喜歡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請大家收藏:()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