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邪館營地深處,一間被重重符籙與銀器陣列封鎖的實驗室內,燈火徹夜通明。
與外界想象的焦頭爛額不同,這裡隻有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以及偶爾響起的、銀器構件被拿起又放下的細微碰撞聲。
顧默坐在一張巨大的木桌前,桌麵上早已被各種圖紙、樣本和數據記錄淹沒。
正中央,鋪開著一張極其複雜的能量流動圖譜。
上麵用不同顏色的細線標注了已發現的三十五種邪祟的能量特性、影響範圍以及它們之間相互吸引、排斥或中和的微弱聯係。
這並非簡單的分布圖,而是一張正在演算中的生態網絡模型。
在顧默身後的牆壁上,懸掛著數張巨大的、寫滿密密麻麻小字的皮質卷軸。
這是鎮邪館這段時間收集和記錄的上千種邪祟信息的彙總。
從最低級的遊祟到木頭人,這樣的規則邪器,其特性、規則、能量波動頻率、弱點分門彆類。
如同一個龐大的數據庫,構成了顧默推演一切的基礎。
他的眉頭緊鎖,眼神卻亮得驚人,仿佛有無數數據流在其中奔騰。
他右手飛速地在一個皮質筆記本上記錄著推演過程,左手無意識地撚動著一小塊從聚水石祟上取下的核心樣本。
基於多邪祟規則耦合的貧地生態重構可行性研究第三稿)
難題一:能量屬性衝突
汲地祟的掠奪屬性與鐵蟻祟的‘分解’屬性在底層邏輯上存在相位差。
直接引導地衣汲取鐵蟻祟分解產生的無序能量,會導致地衣自身菌絲網絡過載崩潰。
實驗樣本七已證實。需尋找能量轉換的緩衝器……!”
旁注:黴祟的腐朽規則或可作為一種極端條件下的能量降解手段?風險極高,需精密控製。
難題二:規則優先級覆蓋
聚水石祟的聚斂規則等級很高,試圖用簡單的導流符文引導其釋放水分,效果微弱。
它的規則更傾向於儲存而非流動。
或許……!不應改變其規則,而是利用其規則?
將其視為一個節點,而非‘問題’。
草圖:一個由多個聚水石祟構成的環形陣列,中心指向……!
核心構想:動態平衡係統
單一解決方案無效。
必須構建一個閉環係統,使邪祟能力相互製約、相互轉化,將負循環扭轉為正循環。
關鍵突破口:汲地祟,它是目前發現的能量通量最高的邪祟,是潛在的係統引擎。
但需要燃料和控製器。
燃料:荒地中彌漫的無序邪能、以及其他邪祟本身?
推演結論,初步。
理論模型成立。實施方案如下:一.劃定試驗區,以銀樁和導能線纜構建網絡……!
顧默放下筆,揉了揉眉心。
方案有了,但真正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如何控製邪祟?
如何確保能量在網絡中按預定路徑流動而不逸散?
那個規則穩定錨能否承受住整個係統的壓力?
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反複計算和實驗,容錯率極低。
就在這時,實驗室的門被輕輕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