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一個清脆的高音,乾淨得像山泉水滴落在石頭上。
淩夜的右手開始在黑白鍵上舞蹈,那段旋律流淌而出時,吳老前輩的臉色瞬間變了。
那是《拓荒者》中最具實驗性的電子音序!
二十年前那張被罵作“聽覺噪音”的專輯,那段讓他夜不能寐的旋律,此刻正從淩夜的指尖重新誕生。
但這不是簡單的複製。
淩夜用古典鋼琴的技法重新編排,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前衛的藝術感。
那種未來感和實驗性被完美保留,卻又增添了一種說不出的溫柔。
“不可能…”
吳老前輩喃喃自語,眼中的憤怒逐漸被震驚取代。
這小子怎麼可能把那段連他自己都快忘記的旋律,演奏得如此準確?
不,不隻是準確。
是升華。
旋律一轉,李老前輩的瞳孔也急劇收縮。
《南州謠》中最經典的民謠小調無縫銜接了進來。
兩種本該水火不容的風格,在淩夜的演繹下水乳交融,和諧得不可思議。
電子與民謠,前衛與傳統,在他的指下竟然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
李老前輩張開的嘴再也合不上。
他想說什麼,但喉嚨裡發不出任何聲音。
這段旋律觸動了他早已塵封的創作初心。
那個敢於融合不同音樂元素的年輕人,那個不顧非議堅持創新的自己。
陳菲站在演播廳中央,渾身一震。
她聽出了這旋律背後恐怖的解構與重組能力。
這不是簡單的模仿或致敬。
這是在基因層麵上的融合再造!
淩夜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將三位前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進行深度解析,然後重新編織成一首全新的作品。
這種音樂天賦…
簡直駭人聽聞。
更可怕的是,他對每首作品的理解如此深刻,甚至比原作者本人還要透徹。
這不隻是技巧的問題,這是對音樂本質的洞察。
直播間的彈幕從瘋狂的爭吵,變成了整齊劃一的“???”
“臥槽,這是什麼神仙操作?”
“我聽出了《拓荒者》的旋律!”
“還有《南州謠》!天哪,這怎麼可能融合得這麼完美?”
“雞皮疙瘩起了一地!”
“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才嗎?”
“前麵說淩夜是文化入侵者的人呢?現在怎麼不說話了?”
淩夜的演奏越來越快,左手的和弦變得更加複雜。
突然,張老前輩熟悉的搖滾節奏強勢介入,激烈的節拍,被巧妙地融入到鋼琴曲中。
三種風格迥異的音樂靈魂,在淩夜的十根手指下被強行扭合。
不是生硬的拚接。
是有機的融合。
電子的科技感,民謠的樸實,搖滾的憤怒。
三股力量在琴鍵上碰撞、交織、升華,爆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充滿生命力的張力。
張老前輩握緊的拳頭慢慢鬆開,眼中的憤怒徹底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說不出的複雜情緒。
震撼、慚愧、還有一種久違的感動。
那是他年輕時砸爛吉他的憤怒,那是他對音樂最純粹的熱愛,那是他早就遺忘的初心。
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站在舞台上的緊張,想起了被無數人批評時的不屈。
想起了那句“我的音樂不屬於任何地方,它隻屬於憤怒和愛”。
原來,他們這些所謂的前輩,早就忘記了當年的自己。
總控室內,蘇晴激動得站了起來,雙手緊握,死死盯著監視器。
她的呼吸急促,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快!給我全景特寫!”
她對著耳麥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