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發布次日,為了首歌去看電影與夏洛特煩惱兩個話題持續在熱搜榜前三霸榜。
然而,就在這股熱潮中,開始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
影評圈知名博主“電影毒舌君”賬號發表了一篇長文:《營銷天才≠電影大師,請理性期待》。
文章開頭就很犀利:“淩夜確實是個營銷天才,但彆忘了,他是第一次拍電影。音樂和電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藝術門類。”
“大家冷靜一下,彆被情懷綁架了理智,一首30秒的歌能讓你們如此瘋狂,那我建議你們去聽聽完整的專輯,而不是花錢進電影院當冤大頭。”
這篇文章迅速被其他影評人轉發,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
“說得有道理,淩夜拍電影能行嗎?”
“跨界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啊。”
“歌是好歌,但電影是另一回事。”
“淩夜畢竟是第一次拍電影,還是先觀望一下吧。”
網上的風向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
期待值與不確定性開始激烈對衝,讓整個事件的走向變得撲朔迷離。
幻音工作室裡,韓磊的手機已經響了一上午。
都是之前拒絕他們的院線公司打來的。
“韓總,我們重新考慮了一下,覺得可以給《夏洛特煩惱》一個機會。”
“韓總,電影上映的事情可以談談?”
“韓總,我是華宇院線的,我們對您的電影很感興趣。”
韓磊聽著這些客套話,內心五味雜陳。
之前還說檔期已滿,現在又主動打電話來,這些人的臉變得比翻書還快。
下午兩點,韓磊代表幻音工作室,與幾大院線的代表進行線上會議。
屏幕上,五個中年男人西裝革履,表情嚴肅。
華宇院線的代表李總先開口:“韓總,經過我們的商議,決定給《夏洛特煩惱》一個試水的機會。”
韓磊調整了一下攝像頭:“那太好了,我們非常期待與各位合作。”
“不過呢。”星美院線的王總接過話茬。
“既然是試水,條件肯定不能按照大製作的標準來。”
韓磊心裡咯噔一下,但還是保持著禮貌:“請說具體條件。”
李總清了清嗓子,給出了條件:“首日排片率不超過8,這已經是我們能給的最大誠意了。”
“8?”韓磊皺眉。
“現在網上的熱度您也看到了,這個排片率是不是太保守了?”
“熱度不等於票房。”銀逸院線的張總冷冷地說。
“年輕人在網上喊得響,不代表他們會真的買票進場。”
“而且。”千達院線的劉總補充道。
“8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很多新導演的處女作,連3都拿不到。”
韓磊深吸一口氣:“那場次安排呢?”
“上午11點前和晚上10點後。”李總說得很隨意。
韓磊的火氣蹭地上來了:“什麼意思?全是垃圾場次?”
“韓總,話不能這麼說。”王總擺擺手。
“這叫循序漸進,新電影嘛,總要從邊緣時段開始證明自己。”
“沒錯。”張總點點頭。
“等你們證明了實力,自然會有黃金時段。”
韓磊拿出提前準備的數據。
“各位,我這裡有詳細的網絡熱度統計。”
“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5億,抖音相關視頻播放總量超過2億,這種熱度在電影中是前所未有的。”
“數據我們都看了。”劉總打斷他。
“但是韓總,網絡熱度和實際票房是兩回事。”
“我們做了二十多年院線,見過太多網上火得一塌糊塗,票房卻撲街的例子。”
“就是。”李總接過話茬。
“前去年那個《某某日記》,網上熱度也很高,結果呢?首日票房不到三百萬。”
張總翻了翻手中的資料:“根據我們的專業分析,網絡營銷轉化率通常不超過15。淩夜雖然在音樂圈有影響力,但跨界風險很大。”
“我們給出的條件,已經考慮了這種不確定性。”王總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
“8的排片率,對於一個新入行的製片人來說,真的很不錯了。”
韓磊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無力感。
這些人拿著“專業術語”和“行業經驗”,把他們的訴求輕鬆化解。
什麼上座率風險,什麼營銷轉化率,什麼新導演定律,一套一套的理論,聽起來都很有道理。
但韓磊心裡清楚,這就是資本巨頭對新入局者的降維打擊。
“那分賬比例呢?”韓磊還想爭取一下。
“製片方40,院線方60。”李總說得很快。
韓磊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40?市場標準不是五五分嗎?”
“那是對於成熟的製片方。”劉總麵無表情。
“新製片方的風險更大,分賬比例自然要調整。”
“這是規矩。”張總強調道。
韓磊握緊了拳頭:“各位,這樣的條件,實在讓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