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雖然已經下映,但熱度還沒降。
反而像燒開的水,越滾越燙。
但這次,所有話題都往一個點上聚——淩夜的下一部。
微博上,淩夜下一部拍什麼話題閱讀量破十億。
討論量直奔兩千萬。
熱度壓過所有當紅流量,壓過所有新片宣發。
更離譜的是,網友自發建了個超話。
名字樸素得要命:“淩夜劇本許願池”。
超話主持人叫“等風來”,普通上班族。
他在置頂帖裡寫:
“藥神讓我們看到,好電影能改變現實,所以我建了這個超話,想替那些說不出話的人喊幾嗓子,希望淩夜老師能看到,哪怕隻是看一眼。”
網友像找到組織,開始瘋狂倒苦水。
“淩夜老師,求您拍拍我們這些爛尾樓業主吧!我爸媽攢了三十年的錢,買的房子停工兩年了,開發商跑路,銀行催著還貸…求求您了!”
這條評論被頂到熱門第一。
下麵數千條回複,全是類似經曆。
有人曬自家樓盤照片。
荒草叢生的工地,掛著褪色的橫幅:“還我血汗錢!”
有人發了張老人站在空蕩毛坯房裡的照片。
配文隻有五個字:“這是我的家。”
簡單。
紮心。
評論區繼續往下翻,全是社會痛點。
“淩夜老師,能拍拍空巢老人嗎?我奶奶一個人住老家,每次視頻她都說挺好,但我回去看她,冰箱裡全是發黴的剩菜…”
“老師,校園霸淩能關注下嗎?我弟弟被同學孤立了半年,回家從來不說,直到我發現他手機裡滿屏辱罵…”
“高房價下的年輕人太難了,我和對象談了五年,但彩禮加房子,連結婚的勇氣都沒有。”
每一條,都不是許願。
是求救。
這股民意洪流洶湧得讓人窒息。
他們把淩夜當成了某種精神寄托。
當成了能夠“為民執劍”的青天大老爺。
但另一股聲音也開始冒頭。
各大音樂平台評論區,被另一批人刷屏。
“淩夜老師,電影拍得再好,你也是作曲人出身啊!什麼時候發新歌?”
“《山丘》都聽膩了,求你回歸音樂圈吧!”
“笑死,現在連歌迷都要排隊等號了?”
這些評論語氣雖然調侃,但點讚數都不低。
粉絲群體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焦慮。
他們怕淩夜被電影圈徹底“綁架”,再也不回來。
各大媒體嗅到流量,紛紛下場。
影評人“老霧”發了篇長文。
標題是《淩夜的“後藥神時代”:是封神,還是隕落?》。
文章洋洋灑灑五千字,核心觀點就一個:
淩夜現在的處境,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藥神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但觀眾不會在乎這些,他們隻會記住淩夜能改變現實。”
“如果下一部作品無法達到同等高度,甚至隻是平庸了一點,輿論會立刻反轉。”
“捧得越高,摔得越慘,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娛樂圈鐵律。”
文章發布半小時,轉發量破萬。
評論區分成兩派。
一派認為老霧說得對,淩夜現在就是在走鋼絲,一步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另一派怒斥老霧是在唱衰,淩夜的才華擺在那兒,不可能江郎才儘。
但不管哪一派,所有人都在盯著淩夜的下一步。
幻音工作室的門檻快被踏破了。
韓磊的手機二十四小時響個不停。
來電全是影視公司老板、經紀人、製片人…
所有人都想從他嘴裡套出點消息。
哪怕隻是一個角色。
哪怕隻是個龍套。
隻要能跟“淩夜”這個名字掛鉤,那就是身價保證。
韓磊煩得把手機調成靜音。
但短信和微信還是炸個不停。
韓磊劃著手機屏幕,入眼的儘是些客套的問候和隱晦的試探,看得他心煩意亂。
指尖的滑動忽然頓住。
列表裡,一個幾乎不可能出現的名字,就這麼撞了進來。
張謙。
圈內一線實力派男演員。
這人在圈子裡出了名的清高。
從不接爛片,寧可閒在家裡也不拍自己看不上的戲。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不缺錢,但缺一部能留下些什麼的作品。”
韓磊盯著屏幕看了幾秒。
回了條消息。
兩天後。
東城一家老茶館。
張謙提前半小時到了,一個人坐在包廂裡。